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气象科普平台的构建
2018-10-30徐文国
徐文国
摘 要:校园气象科普平台是校园气象科普与知识传播的重要因素,利用其自身的性质与功能,积极推广气象科学,并大力宣传气象为社会与公众服务的重要意义,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防灾避险能力,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以当前互联网背景为基础,深入分析校园气象科普自身的要素,并对当前的平台构建进行有效的建议,为校园气象科普平台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校园气象科普平台;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P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9-0210-02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校园气象科普平台建设水平逐渐提升,并改变传统的建设理念,尤其是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校园逐渐对其进行创新,以满足时代需求。对于气象科学来说,受其自身的性质影响,其与人们关系较为密切,合理进行气象科学普及,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防灾避险能力与自救互救能力,保证自身安全。
1 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气象科普的三大要素
对于当前的气象科普来说,受其自身的性质影响,通常人们将校园气象科普宣传划分到社会公共事业中,通过其工作的有效开展,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也是当前气象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目的。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气象灾害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其占比逐渐增大,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的气象灾害与其衍生的灾害占总比例的百分之七十,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气候对于当前的粮食、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进行有效的气象科普是当前学生在校园的一项重点内容,并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科普知识的普及,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其在气象灾害来临时,可以有效的自救,保证安全。例如,以当前成都气象学院为例,该学院教授在进行科普论述过程中,提出明确的三种要素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校园气象科学普及传播特点与未来发展方向,具体来说,其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科普对象
在当前的背景下,积极进行合理的科普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尤其是相对来说,科普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自身的工作目的是利用自身的功能优势促使当前的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宣传科学知识,满足实际的需求,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基于此可知,科普对象主要是当前包括科普工作者在内的大众群体,也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现阶段,我国气象部门根据当前实际的要求,以气象科普为基础进行分类,主要将当前的社会大众群体分为四部分:第一,学校师生;第二,企业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第三,社区居民;第四,农村居民,而当前的校园气象科普对象则主要是指当前校园内的全体师生,学生为主要的科普群体[1]。
1.2 科普工作者
对于当前的科普工作来说,受其自身的性质影响,科普工作者是主要因素,它包含的种类较多,例如,科普項目研究者、科普活动组织者、科普知识宣传者、科普产品生产者等,也是当前科普过程的源头,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保证科普工作有效的开展。对于科普工作者来说,其自身是科普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校园科普工作开展过程中,气象科普工作者主要是以教师为基础,也可以聘请社会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担任或引导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以满足当前实际的需求。
1.3 科普手段
校园气象科普手段主要是指,在进行科普过程中,利用的有效科普方式,具体来说,主要是科普工作者在进行科普过程中,与实际的科普对象产生的零距离接触方式,在该方式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以一个平台为媒介,通过合理的载体,保证其符合科普的实际要求。科普手段的实施是当前的重点环节,打造合理的科普平台,需要以当前的学校特色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平台,保证气象科普的持续运行。
2 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气象科普平台的种类
当前的校园气象科普平台主要是指,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下,为保证气象科学在校园中进行有效的开展,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创设合理的环境与氛围,并设置特意条件,为气象宣传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当前较为常见的包括三部分:
2.1 气象设施平台
气象设施平台主要是指在当前的背景下,专门为当前气象科普宣传而建设的校园气象测量设施,又被当前人们称为“校园气象站”。当前,我国校园气象站的建设历史已经有八十年之久,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称为当前我国较为常见的校园气象科普平台,并标志着我国教育装备的发展综合水平,也是新时期发展的重点。
2.2 纸质平面平台
当前校园气象科普纸质平台数量较多,例如,较为常见的“气象科学普及教育校本教材”,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主要包括符号、信息以及媒介三种,通过基本要素的构成,发挥出自身的功能,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平台提升自身的基础技能。相对来说,当前的气象科学普及教育校本教材主要是以学生不同的阶段为主,通过不断阶段的需求不同,进行教材编写,构建完善的平台[2]。
2.3 实验探究平台
当前的校园气象科普平台是学校实验探究平台,利用其自身的优势进行合理的气象科学探究,并建立完善的活动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场所,满足当前的需求。
3 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气象科普平台的构建
对于校园来说,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完善的校园气象科普平台是学校开展气象科普教育的基础,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应结合当前的互联网背景,构建完善的平台,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校园气象站建设
对于校园气象科普平台来说,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只有以校园气象站为载体基础,才能保证其有效的开展,因此,灵活应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可以促使当前的建设水平得到提升,优化其自身的功能性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工作效率。在进行中小学校园气象站建设过程中,以当前我国气象行政部门的实际规定进行建设,明确其颁布的气象台建设标准,建立合理的蓝本,保证工作室、气象仪器以及观测场建设良好。对于工作室来说,其自身是气象站的“心脏”,为其运转提供充足的动力,也是基础工作开展的基础,利用当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当前的气象数据处理、室内仪器安装以及气象产品制作提供先进的技术,满足当前的需求。例如,濮阳市龙源学校在进行校园气象站建设过程中,除建立六要素自动气象站外,又建设了校园电子大屏,可以适时显示要素站观测到的资料,应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还可以播放当天的天气预报,遇有灾害天气时,可随时接受和发布气象部门推送的预警。对于观测场来说,其自身的主要作用是为气象仪器的安装提供专项的场所,根据当前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保证其规格建设合理,并保证在合理的范围内没有较强的障碍物,为其有效的运转奠定基础。
3.2 积极进行气象科学普及教育校本教材的编撰
所谓的校本教材主要是指以学校为基础单位,进行合理的教材开发与编撰,在不断的优化过程中,促使其进行合理的创新,以此来促使我国校园气象科学普及传播。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当前的校本教材编撰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严格遵循当前的气象科普校本教材开发与编写的原则方法,对于气象科学来说,受其自身的性质影响,属于较为深奥的学科,要将其进行合理的转变,转变为通俗化学科,应积极对整个科学体系进行创新,并加强各单位的合作,如,高校与气象单位的有效合作,积极促使教材编撰的有效进行,合理进行编程开发,在优化过程中编撰出符合当前背景的教材。例如,在互联网背景下,应保证其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与当前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进而促使当前的科普教学校本教材完善。同时,严格遵循当前的导向性原则与协调性原则,保证其教材符合当前的教育目标,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扩展延伸,并结合校园实际的情況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整合,满足当前的需求[3]。
其次,明确当前的气象科普教材的教育目标,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气象科普校本教材要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通过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普及教育,促使学生在加深了解气象科学与人类社会各行业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当前气象科学发展的现状,灵活应用当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通过有效的活动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当前的需求。加强对气象科普校本主题教材的提炼,结合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基础能力等,将其科普内容逐渐实际化,并利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揭示气象科普的神秘面纱,并建立完善的现代科普理论,将其与生活进行关联,满足当前的需求。
最后,合理进行气象科普校本教材结构布局,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首先明确其气象科学体系的内部联系,并分析教材内部结构形式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促使其结构层次等级逐渐分明,在优化过程中,合理应用现代的先进互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平台,引导学生加强对整体结构的认知[4]。
3.3 创建完善的校园气象科普活动室
对于校园气象科普活动室来说,其自身是保证气象科普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因此,在不断的优化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提升科普活动室自身的功能,高效进行设置,保证其具有合理的复杂性,将兴趣、品德、精神以及美感等方面内容进行融合,提升其动态生命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例如,濮阳市龙源学校利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随时与濮阳气象网链接,实现网络气象科普,与濮阳市气象预报制作中心和濮阳气象科技馆互动,开展争当气象节目主持人和科技展品进学校活动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校园气象科普平台的构建是当前校园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有效开展的重点,也是保证其科普宣传工作持续运行的基础,因此,工作人员应结合时代需求,灵活应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构建合理的校园气象科普平台,积极建立气象站,优化科普教材,以满足当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婧.新媒体短片在校园气象科普中的应用与思考[A].中国气象学会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新媒体融合下的气象影视发展论文集[C].中国气象学会,2017:7.
[2]邱良川.校园气象站在气象科普教育中运用的创新思考[A].中国气象学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2第六届气象科普论坛[C].中国气象学会,2015:4.
[3]任咏夏. 浅谈校园气象科普教育传播媒介的选择与构建[A].中国科普研究所(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科普研究所(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