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走上神坛:乾隆、梁启超、袁世凯成为粉丝的理由
2018-10-30罗山
罗山
乾隆对明末文臣武将的评价
乾隆对袁崇焕的表彰并非一时兴起。这一年是乾隆四十七年,此时清朝立国已百有余年。6年前,乾隆帝下旨编纂《贰臣传》,顺带将明末的文臣武将逐一品评。在《清高宗实录》中,乾隆帝先后7次就《贰臣传》编纂工作发表谈话,非常上心。乾隆认为,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风节凛然”,其奏议慷慨极言,满篇忠义之语跃然纸上;最后以身殉国,真是“不愧一代完人”。又如熊廷弼受任疆场,材优干济,直指时弊,一针见血;最后为朝廷舆论所累,致使身陷囹圄。乾隆在公开场合反复表达对明朝降臣的鄙视和对明朝忠臣的尊崇,在这种背景下,对袁崇焕的表彰也就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乾隆特别提到,他曾经在熊廷弼的奏章内看到一句话:“洒一腔之血于朝廷,付七尺之躯于边塞”,乾隆表示“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明欲不亡得乎?”这句话点出了清朝皇帝内心颇为微妙的一点,也就是总以一种隐约浮现的俯视之态评价明思宗崇祯皇帝。现在有一种说法随着网络通俗文学的传播而风行于世,该说法号称袁崇焕被清朝刻意拔高,以凸显崇祯帝“主昏政暗”。持这种观点的人说,乾隆帝表彰明朝忠臣,就是为了抹黑明朝。更有甚者,认为袁崇焕根本不是什么大人物,其功绩不过是被清朝制造出来的神话,人们原本对袁崇焕的评价并不高。果真如此吗?
抄家抄出来从二品官员两年的岁俸
不可否认,明末以来确实有人对袁崇焕的评价不高,但在乾隆表彰袁崇焕之前,怀念袁崇焕者也相当不少。
袁崇焕周围的人们几乎一致认定,袁崇焕是大忠臣,他是被冤杀的。袁崇焕下狱时,就有布衣程本直反复上疏为袁崇焕申冤,最终要求与袁崇焕同上刑场赴死。惨死刑场后,袁崇焕的家族遭遇灭顶之灾。崇祯甚至一度动了诛尽袁家全族三百余人的念头,幸得内阁辅臣何如宠竭力相劝,崇祯才宽释袁家,将刑罚改为诛袁崇焕本人,罪及妻女,同胞兄弟流放两千里。袁家遭到抄家没产,前来抄家的官员走进宁远城内袁崇焕宅邸时,用了一个成语形容,那就是“家徒四壁”。而东莞的老宅中,也不过是一些老辈传下来的祖产以及几间老屋而已,抄家官员感慨,袁崇焕可真是“家无余资”。宁远督师府中也不过抄出很少的书籍、财物,堆在一起只装了十六筐。此外还有两杆长枪和一匹马,堂堂蓟辽督师居然只有一匹马。户部将这十六筐查抄物资进行清点,发现皇上的诰敕都被小心翼翼保存在樟木箱子里,卷得好好的,连个霉点都没有。还有就是两条钦赐的官服玉带,两幅铠甲,但只有一顶铜盔,此外还有一副关公像,横戈关外的岁月里,袁崇焕常在关公像前焚香跪拜,以关公的忠义自勉。户部将这些财产全部估价,发现一共才值1103两8钱5分,仅相当于从二品官员两年的岁俸。袁崇焕的一生真可谓: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世人皆感叹袁崇焕的清廉。
黎遂球诗作中提到,“忽然督师罪以谋逆磔西市,讹言蜂起多雷同”。这“讹言”自然指的是袁崇焕与后金签订密约的谣言。这一谣言出自后金的反间计。明末清初就有谈迁、黄宗羲等江湖遗民也都知道袁崇焕的下狱与后金反间计有关,他们都是忠于明朝的遗老,总不至于为清朝说话。
可以看出,乾隆表彰袁崇焕,不可能完全出自公心,肯定有借袁崇焕之死来证明明末政局昏暗之意。随着乾隆的亲自指示,对袁崇焕的评价涌上了新的高度。
民族主义代言人
应该看到,清朝官方视角下的袁崇焕是“忠君”的代表,是中国传统价值观下的忠臣孝子。到了清末,中国面临着与明末类似的艰难局面,内忧外患,史不绝书。人们再次想起了袁崇焕,而此时的袁崇焕已经不是当年君主忠臣的形象,而成了民族主义的代言人。
此时,梁启超写下了《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传》。从篇名就能看出任公先生将袁崇焕看得有多高。虽然乾隆帝下旨表彰袁崇焕后人,但袁崇焕杀毛文龙一事始终存在争议。现如今的历史学者能通过明清两代的官方文书来查找毛文龙的跋扈证据,但在当时人看来袁崇焕擅杀边帅后,清军马上兵临北京城下,兩件事能说没有关联吗?毛文龙死得不冤吗?似乎很难说。
然而,梁启超不这么想。在他妙笔之下,袁崇焕没有什么大缺点,杀毛文龙,杀得对,杀得好。按梁启超的说法,毛文龙这个人是早晚要叛变的,杀毛文龙是大智大勇之举,举国都以为毛文龙有功而不可杀、不敢杀,而袁崇焕“毅然去之”,说杀就杀,像杀鸡一样,“指挥若定,声色不惊”,梁启超赞叹道:“呜呼!非天下之大勇,其孰能与于斯?”
同时,袁崇焕因为力抗清军,功勋彪炳,其事迹也成了革命党人宣传排满的绝佳题材。广东革命党人与粤剧艺人一同创办各种改良戏班,以传统戏曲形式演出新的剧目,其中《袁崇焕督师》是颇受百姓欢迎的一出,这出戏讲的是袁崇焕在辽东督师,用计将投敌的毛文龙斩杀的故事。因为粤剧班经常往来于省城广州与香港之间,所以这些革命党人还经常在戏班的行头里走私军火,拿回来发动反清起义。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一时在北方站稳了局面。当年袁崇焕子女遭到流放,曾经流落河南。而袁世凯正是河南项城人,所以想拍袁世凯马屁的人搜肠刮肚,给袁世凯接上了这么一位祖先。袁世凯当年在北京的地位也多少有些尴尬,在京城这个前清遗老大本营,遗老们骂他“不忠”,是乱臣贼子谋权篡位。而在南方,革命党骂他“不革命”,替清朝皇室争取优待,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简直里外不是人。而这个时候,一个叫张伯桢的人走近了袁世凯。他递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告诉袁世凯,您老正是袁督师的后人!谁敢说袁督师后人不忠?谁敢说袁督师后人不革命?袁督师排满的时候,你们这些革命党还没生出来呢!袁世凯当然大喜,安排内地18省的将军、都督、北京各部院长官,以及在京粤籍官员、名流、广东地方绅耆共200人,一齐呼吁将袁崇焕从祀于关岳庙。时人讽刺说:“华胄遥遥不可踪,督师威望溯辽东。糊涂最是张沧海(张伯桢字沧海),乱替人家认祖宗。”不过,袁世凯既然复辟,还要借助袁崇焕的大名,也可得见此时的袁崇焕确实已经成为全民认可的英雄了。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