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导滞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2018-10-30邓艳霞
邓艳霞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外三科 郑州 451191)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指由于非器质性因素导致的排便障碍、粪便板结、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畅、腹胀并伴有口干、乏力、倦怠等全身症状[1]。随着社会老龄化,饮食习惯的改变,老年CFC患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年龄的增长与便秘的发生率和程度也会随之增加。通过对北京、天津、西安等地60岁以上人群调查发现,老年CFC的发病率高达15-20%[2-3]。长期便秘还可以引发结肠癌、老年痴呆,且过分用力排便还会导致人体耗氧量和心肌负荷增加,高血压升高,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呼吸系统或心脑血管疾患[4-5]。CFC严重困扰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是目前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笔者在应用温阳导滞法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6年5月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基线资料在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罗马Ⅲ标准[6]。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1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2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3至少有25%的排便有不尽感;4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5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6每周少于3次排便。如果不使用泻药,松散便很少见到。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患者须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的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学会的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及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有关便秘及脾肾阳虚证的诊断标准。脾肾阳虚证:1主症:粪蓄肠间,大便秘结;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需长期依赖泻剂。2次症:面色晄白,时作眩晕,心悸;腹中冷痛、或腰脊冷重,喜按;纳呆食少,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畏寒肢冷。3舌脉:舌质淡,舌体胖,苔白润,脉沉迟。
1.4 纳入标准
1患者知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者;2符合罗马Ⅲ标准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3符合中医辨证的脾肾阳虚型便秘者。
1.5 排除标准
1年龄<50岁者;2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3肠道器质性病变者,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结肠息肉等;4有消化道手术病史者;5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障碍者;6过敏体质者;7依从性差,不配合本研究的患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杜密克(乳果糖口服溶液),10mL/次,一日三次,疗程4周。观察组:服用中药汤剂。方药组成为:当归30g、肉苁蓉20g、附子15g、大黄12g、干姜10g、甘草6g、人参6g、肉桂9g。1剂/天,早晚空腹温服,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正常饮食,且停用其他治疗方法。
1.7 观察指标
1.7.1 临床疗效判定
患者治疗一个疗程(4周)后,判定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有关便秘的疗效评定标准:1排便时间延长:1-2天排便1次(0分);3-4天排便1次(2分);5-7天排便1次(4分);7天以上排便1次(6分);2大便性状改变:便软(0分),大便干(2分),大便硬结(4分),大便硬结,甚如羊屎(6分);3排便困难:大便通畅(0分),排便不畅,有一定困难(2分),排便困难,需用力屏气(4分),排便困难,需助排(6分)。
痊愈:主症基本消失,主症积分减少≥90%;显效:主症明显改善,主症积分减少≥70%;有效:主症好转,主症积分减少≥30%;无效:主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主症积分减少<30%。
1.7.2 中医相关症状评分
患者治疗一个疗程(4周)后,统计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观察畏寒、四肢不温、乏力、临厕努挣无力、腹胀、便出艰难和渴喜热饮等中医症状评分变化,其每个症状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等级,评分依次为0-3分,分数越高表示脾肾阳虚程度越严重。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7.3 患者治疗后复发率
分别在治疗后0周、2周、4周、8周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复发率。总复发率=2周+4周+8周复发率/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以P>0.05衡量患者治疗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温阳导滞法治疗4周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明显降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经过温阳导滞法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显著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患者经温阳导滞法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温阳导滞法治疗后中医症状总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畏寒、腹胀、临厕努挣无力等治疗后积分显著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患者治疗后随访复发率
患者经温阳导滞法治疗后,2周、4周、8周三个节点以及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2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s)
与治疗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与治疗组治疗前相比,★P<0.05,下同。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4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n,%)
3 讨论
便秘属于“大便难”、“脾约”、“便秘”等范畴,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等证型[9]。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根,主五液,开窍于二阴,司二便。《景岳全书秘结》中云:“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10]”。可见肾阳在人体津液运化方面的重要推动作用。脾为后天之本,主气血生化。老年便秘患者多因肾阳不足,寒自内生;或久病体虚、气血两亏;或者长期滥用苦寒泻药,损伤中阳,肾阳亏虚则命门火衰,温煦无能,肾经亏损则肠道干涩,最终导致阴寒凝结,大肠传导失常而致便秘。症见排便困难,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面色晄白,或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本证以虚寒为本,积滞为标。须以振奋阳气恢复肠道传导功能为主,稍佐泻下之品,去其已停之积,才能与病机相吻合。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以及便秘发生的病机特点,所用方剂是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人参、大黄而成。取附子、干姜温热之性以温中散寒、大黄泻下之用以攻积通滞,并配益气补虚的人参、甘草协助干姜、附子振衰起废,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正气充,则诸证除[11]。卢春茜[12]报道,温阳健脾方(附子9 g,肉桂5 g,肉苁蓉15 g,黄芪20 g,茯苓15 g,生白术15 g,当归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枳壳10 g,香附10 g,酒川芎6 g组成)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朱勇[13]采用温阳通便颗粒(由肉苁蓉20 g,淫羊藿20 g,肉桂6 g,厚朴 15 g,茯苓 20 g,薤白 20 g,半夏 10 g,当归30 g,葛根20 g组成)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总体有效率达到90.0%,中医相关症状评分及便秘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唐洪波[14]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右归丸加减(由熟地黄30g,山药15 g,山茱萸10 g,枸杞子15 g,炙何首乌15 g,当归10 g,肉桂6 g,制附子6 g,麻仁15 g,厚朴15 g,丹参15 g,肉苁蓉15 g,炒白术15 g,黄芪30 g组成)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SOD水平和降低MDA水平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用温阳导滞法能够明显改善CFC患者的粪便性状和排便困难,减少排便时间,同时,还可改善畏寒、腹胀、临厕努挣无力等临床症状。治疗四周后疗效结果显示,温阳导滞法治疗患者总体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畏寒、腹胀、临厕努挣无力等中医证候积分显著减低,总复发率低至6.7%。以上结果均提示,温阳导滞法在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