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8-10-3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进针孕产妇产后

胎儿分娩出生后的24 h内,孕产妇的出血量≥500 ml即为产后出血症状,如治疗不及时严重的会导致孕产妇的死亡,其中分娩后2 h内发生的产后出血例占分娩总病例数的3%~4%。主要引发的原因包含凝血功能的障碍、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等[1],一般会对患者采取子宫压迫缝合术、子宫按摩和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发生产后出血后,应立即止血,扩充产妇的血容量,避免发生失血性休克,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确保孕产妇的安全。为产后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提供更多的研究依据,选取我院产后出血患者实施了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2],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潜江中心医院妇产科自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7±0.8)岁,孕周33~40周,平均孕周(36.5±1.2)周,其中自然分娩14例,剖宫产21例;研究组35例,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30.5±1.1)岁,孕周31~41周,平均孕周(35.8±1.1)周,其中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19例;两组患者在分娩方式、孕周期、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患者及其家属知晓并同意参加此次研究,且医院伦理委员会也批准此次研究。

纳入标准:孕产妇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肺功能均为正常状况,本次妊娠前没有不良的孕产史,确诊是出现产后出血情况。

排除标准:患者有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时间有异常;患者的肺、肾、心等器官有严重的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治疗的方法。患者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情况时,医护人员采取止血药、静脉注射或子宫按摩等方法实施止血[3]。(1)止血药对孕产妇自身凝血功能的恢复有着很大的作用,使用止血药对患者体内凝血因素起到了加强的作用,从而达到凝血的最终目的,对患者起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止血[4]。(2)对患者使用静脉注射,可以将营养液、药液和血液输送到患者体内,血液和营养液的注射可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状态有一定程度的维持作用,药液的注射可以对患者的出血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能够很好的救助患者[5]。(3)对患者实施子宫按摩,可以达到加速子宫收缩的目的,通常采取体外按摩的方法,按摩医生佩戴无菌手套,按摩医生的大拇指仿制在患者的子宫前壁处,将剩余四指都放置在子宫后壁处,进行匀速的按摩,加速子宫收缩功能的快速恢复[6],已达到止血的效果。

1.2.2 研究组 采取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方法。将患者的子宫下段显露出来进行进针,在子宫切口的右侧,距离切口下缘2.2~3.2 cm处,且距离子宫的内侧3.2 cm处进行第一次的进针[7],在实施缝合的过程中,确保缝线与宫角必须有一定的距离,且缝线是从子宫底部的位置垂直绕过子宫的后壁;进行第二次进针时,进针的位置必须与前壁的位置相对应;在进入到子宫宫腔内后,及时的修正进针的位置,在子宫后壁的右侧和左侧相对应的地方进针[8];出针后要求缝合的线必须经过子宫的底部到子宫的前壁,同时确保缝合的线是垂直的状态,最后在子宫的左侧切口处实施缝合。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对患者实施缝合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子宫同时进行加压工作,加压的方法按照医学的标准和规定的要求来进行,最后对子宫两侧的缝合线进行收紧,并且检查患者的出血情况,患者的出血停止后将缝合线打结[9]。观察子宫的状况,无异常后将子宫放回腹腔内,然后对腹腔内的状况进行监测,在无出血的现象发生后,同时子宫的机能开始慢慢恢复后方可对腹腔进行关闭。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子宫收缩功能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有效:患者的子宫收缩功能好转,出血量大大降低;无效:患者的出血状况无法控制,或是最终转化成子宫切除术;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10]。对比两组的治疗指标:术后2 h阴道的出血量和住院的时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对比两组治疗指标

表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n(%)]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指标(±s)

表2 对比两组治疗指标(±s)

3 讨论

孕妇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已经严重威胁到孕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子宫收缩乏力,引发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精神过度紧张,镇静或或麻醉的药物用量过度等;患者怀有多胞胎或是患者的子宫发育不全等;患者生产的时间过于太长或是患者的胎盘过早剥落等。出现产后出血症状时,应及时查明引起出血的原因,常见的原因包含凝血功能出现障碍、胎盘的因素、产道的损伤或是孕产妇宫缩乏力,依据出血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止血方法。极大部分的孕产妇在胎儿分娩出2小时内会出现出血症状,临床表现多为继发性贫血、失血性休克或是阴道流血等,这对孕产妇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威胁。对患者产后出血越早的干预,越能有效、及时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才能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选择有效的、科学的止血方法对产后出血的患者的生命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临床上大都使用按摩子宫或是宫缩素注射等进行产后出血的治疗,这些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加快子宫的收缩速度,但是在止血的效果上却不太理想[11]。本次研究发现,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的研究组的患者,在止血的效果上、术后2 h阴道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子宫压迫缝合术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有明显效果,为孕产妇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好的指导,极大的改善了孕产妇的生命质量。

子宫压迫缝合术的使用在临床治疗上比较广泛,特别是用于因为胎盘植入、宫缩乏力和胎盘前置等引起的产后出血。子宫压迫缝合术是以压迫或捆绑子宫壁的方式来降低患者血液的流动速度,达到对局部形成血栓,最终将出血止住。同时,子宫肌层的缺血对子宫造成刺激,子宫收缩的速度也受到影响,压迫到宫腔内的毛细血管,导致血管关闭,起到止血的目的[12]。与传统的按摩子宫、药物注射等止血的方法相比,子宫压迫缝合术更加有效和科学,对止血的效果更好。此外,使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对产后出血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手术的时机,并对手术的适应症做到全面掌握。因为孕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原因各不相同,在使用子宫压迫缝合术的进行治疗时,依据出血的实际情况,如凝血功能出现障碍或是宫缩乏力等原因的,应当选择更加合适的止血方法或是使用多个方法一同进行止血治疗。

综上所述,使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产后出血的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止血率,让孕产妇的生命体征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稳定,此外,子宫压迫缝合术具有操作简便、实施性很强等优点。

猜你喜欢

进针孕产妇产后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