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8-10-3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病理学结肠癌结肠

结肠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多见于老年群体,常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水肿及便血等[1]。该病发展缓慢,在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腹痛、水肿以及便血等现象,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在临床上,加强对此病的诊断有助于更早发现病情,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摆脱疾病的困扰。近年来,CT扫描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当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2]。为再一次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笔者选取了40例结肠癌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8年2月来我院治疗结肠癌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43~75岁,平均年龄为(58.5±2.6)岁,病程为2~8个月,平均病程为(4.2±2.1)个月。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黏液血便、体质量明显减轻等。纳入标准:(1)获得随访;(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确诊、转移以及复发均获得明确诊断。本次研究经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清理肠道、抗感染、纠正电解质及口服维生素等常规治疗,之后行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

患者一般在术前进行一次CT(Philips Brilliance 40排 CT扫描仪)和病理学的切片检查,在术后半年内再次进行CT和病理学的切片检查,记录具体检查过程中结肠癌的患者例数。并将检查数据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CT的具体诊断方法如下:要求患者,检查前晚进食流质食物,检查当日禁食水,并做好肠胃的清洗。检查过程中采取平卧位,首先对患者进行一次平稳的平行连续扫描。然后经血管为患者注入按每公斤体重1.5ml水溶性的含碘造影剂及40 ml生理盐水,并对患者进行再次增强扫描。扫描仪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400~500 mA、螺距0.656、转速0.75 s/360°、扫描层厚5 mm,1.5 mm重建。对比观察两次扫描的影像学特征,作为评判患者是否存在结肠癌的依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理学切片检查,术前检测出结肠癌患者36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后6个月检测出结肠癌患者15例;CT诊断,术前检测出结肠癌患者34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后6个月检测出结肠癌患者14例,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病理学切片检查及CT诊断在术前及术后半年的检测准确率比较 [n(%)]

3 讨论

结肠癌是指因环境或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使结肠粘膜上皮发生病变的一种恶性肿瘤。该病发展缓慢,在早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消化不良或腹胀,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水肿、腹痛及便血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3]。

当前,临床上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大便潜血试验、数字直肠造影、钡餐灌肠、电子结肠镜等[4]。CT技术因其简便操作、高分辨率等特点,近年得到临床广泛运用[5]。结肠癌通过CT扫描之后,有很明显的表现特征,总结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结肠壁厚度约为2.3 mm,但结肠癌患者的CT表现可发现患者的结肠有不规则局限性或者弥漫性的增厚,其厚度比健康者要厚很多,为9~25 mm[6];(2)结肠癌患者的结肠腔内有肿块,且肿块密度较均匀,生长呈现出偏心性;(3)患者的结肠管腔会变得狭窄,主要是因为结肠壁的厚度增加或者癌肿对结肠壁的侵犯>75%时,就会导致结肠官腔狭窄,影响结肠的正常形态[7];(4)结肠壁强化,在行增强CT扫描之后发现,患者肠壁可能出现异常强化,当肿块伴有不均匀性强化且肿块偏大时,肿块内部则为坏死区域[8];(5)通过观察浸润来判断患者病情,如果肿块在结肠腔内,则肠壁外缘呈光滑锐利性,如果其穿透肠壁,则边缘为模糊影像;如果浸润周围组织器官,则器官表面脂肪层减薄,甚至消失[9];(6)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其中淋巴结最小直径将超过6 mm,同时也极易出现肝脏转移,发生率高达76%[10]。

关于CT诊断在术前、术后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多。储敏峰发表的《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一文中,选取了183例结肠癌及结肠癌复发患者,研究了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结果表明其检出率相对较高,能够较好的为结肠癌术前临床分期即术后复发诊断提供依据[11]。张小鹏、景元河在《MSCT对结肠癌术前诊断以及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一文中,对110例结肠癌患实施MSCT诊断与病理学切片检查,结果表明MSCT诊断术前T、N、M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达到90.0%、89.5%、90.9%,术后复发患者T、N、M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达到88.9%、92.9%、100%,与病理学切片检查相比诊断一致性均较高,提示MSCT检查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复发诊断临床价值明显[12]。

本研究显示,CT诊断术前符合率达到85.0%,与病理学切片的90.0%有差距,但不显著,但病理学切片检查存在复杂性及创伤性等不足因素。术后半年结肠癌复发诊断CT与病理学切片符合率差距缩小,进一步提示,CT用于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临床价值极高。

猜你喜欢

病理学结肠癌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