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生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分析及思考

2018-10-3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生源分类差异

高职院校实施分类招生,为高中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入学方式。目前我校高中起点的招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加当年高考报考录取(普招);另一种是通过“职业适应性测试”录取(分类招生)。职业适应性测试采取的是“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模式[1];由于测试对象几乎零护理技能,职业适应性测试就演变为面试,面试主要关注的是测试者的外表、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度等。高中起点的护理专业学生,我校根据生源不同采取不同的编班。由于分类招生的学生之间差异性比较大,文章通过对上述两种生源学生在校学习期末考试主干课卷面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进一步探明它们的差异,为进一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9月—2017年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我校2015级在校高中起点的护理专业学生中,普招6个班和分类招生4个班中随机各抽取一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分类招生班去除留级1人,共纳入研究对象77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8人,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0.36±0.87)岁;普招班去除留级2人和入学半年后转入的2人,纳入研究对象75人。其中,男生1人,女生74人,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0.44±1.08)岁。两种生源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纳入研究对象两个班的教材、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均相同,任课教师由教研室随机安排,专业课教师都具有“双师型”。护理专业主干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试卷由教学管理部门抽取,两班同卷同时开考,试卷按评分标准评判,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

1.3 观察指标

成绩从教务系统导出,对纳入研究对象两个班学生的主干课程期末卷面成绩进行平均分和及格率的比较(公共课和考查课程没有纳入),以探明两种生源学生学习方面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生源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期末平均成绩比较

表1结果显示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和护理学基础(上)属于大学一年级课程,两种生源的学生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大学一年级普招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分类招生的学生好。其余课程是大学二年级课程,健康评估和外科护理学(下),两种生源的学生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标准差数值总体是分类招生的学生较大。见表1。

2.2 两种生源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及格率比较

表2结果显示两种生源的学生解剖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和二年级课程外科护理学(下)及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及格率分类招生学生低于普招学生。见表2。

3 讨论

3.1 管理层面

3.1.1 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招生制度 由于生源紧张,分类招生时“职业能力适应性测试”部分院校已流于形式,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甚至录取了少数生源质量很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融入班集体必然对班风、学风产生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招生时怎样择优录取?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生源渠道;另一方面要规范招生制度,要建立一支了解招生政策和专业特色,整体素质较高的招生队伍,可采用“笔试+面试+心理测试”[2]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尽可能的全面收集他们的信息资料,择优录取;同时要净化招生环境,严把“入口关”。

3.1.2 分类管理,提升学习能力 由于分类录取的生源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等都不强[3],部分学校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模式[4-5],但是不论什么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不能降低。对护理专业来说,人才培养目标必需对接临床护理实践需要,因临床护理实践要求没有降低,人才培养目标不应降低,降低将被社会所淘汰。根据分类招生学生特点,可针对问题对他们进行分类管理;自控力差者注重自控力管理和引导,厌学者培养他们学习兴趣,自卑心理者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有问题者注重价值观的修正等,最终目的是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不是降低人才培养目标。

3.1.3 建立激励制度,拓宽学习上升渠道 统计资料显示,普招学生学习能力也存在不强问题,怎么激励他们学习,学校除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外,应建立激励措施,比如设立奖学金制度等,从荣誉和物质奖励等方面刺激他们学习,这可作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补充手段[6]。同时学校要拓宽学习上升渠道,为部分学生自考、专升本等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找到学习重心,实现自我发展愿望[7]。

表1 分类招生和普招学生主干课期末平均成绩比较(±s)

表1 分类招生和普招学生主干课期末平均成绩比较(±s)

?

表2 两种生源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及格率比较 [n(%)]

3.2 学生层面

3.2.1 不同生源的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同 虽然高职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好,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但在学习目标、职业期待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8]。普招学生在职业期待方面要求相对要高,反应在学习上,目的性较强。而分类招生的学生,他们学习目的性不强,必须加以引导和鼓励,以促改进。由于医学学习的知识与之前高中阶段的知识联系较少,学生相当于又再一次站在同一起跑线[9],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会学好的。大学二年级期末成绩分类和普招班级没有显著差异就是佐证。

3.2.2 学习氛围不浓,缺乏带动力 分类招生的学生大多学习意志薄弱,缺乏刻苦学习和积极进取精神。由于单独编班,班级整体学习氛围不浓,班风差,班级缺少好学生的带动力。学校可以尝试混合编班,把分类的学生均分到普招班里,发挥普招学生的带动力,渲染力,营造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相互帮助,促进学习。

3.3 教师层面

3.3.1 认同差异,实施差异教学 学生个体差异会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10],教师要认同和接纳学生的差异,对分类招生的学生可以实施差异教学,实施差异教学不是降低人才培养目标,差异教学目的是帮助他们达到目标要求。既然目标相同,差异仅在教和学过程中,体现了教学的多元化和动态化,不要求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同,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11]。差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而应在多学科积极探索,努力使自己具备差异教学的能力。

3.3.2 注重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分类招生的学生,他们情商比较高,思想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识记能力比较差[13],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比率,让他们在做中学。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二种生源差异较小;同时可增加一些护理技能比武,以赛促学,锻炼他们的自信心。改变传统以识记为主的考试模式,解剖学、病原微生物学和病理学是以识记为主课程,生理学由于受实验条件限制,考试也是以识记为主,二种生源学生差异显著。为了符合分类招生学生特点,考试中可增加案例分析题型,锻炼他们临床分析问题能力,而这能力正是临床岗位所需的。

3.3.3 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利用 分类招生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宠儿,他们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土著名族”,是游戏快手,而教师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移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上课玩手机成了他们的必修课,这必然冲击着课堂的有效性;但手机只是一种信息化的载体,怎样让它为教学所用,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种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其开放性及交互性为差异性教学有效开展成为可能,学生线上线下都可学习,教师可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指导和督促,促使他们达成教学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学习”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14]。

4 结束语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1]。使得高职生源结构更趋于多样化,生源差异性问题更突出,进行差异性教育,让他们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需从管理、学生和教师三方面下功夫。

猜你喜欢

生源分类差异
相似与差异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分类算一算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找句子差异
分类讨论求坐标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