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5教学模式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2018-10-3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药效学药理学资料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一门桥梁性学科,既是中医临床与中药的连接,又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连接[1];同时教学中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教学等内容,因此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中药新药研发和生产行业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课堂及实验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技能等科研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但是,目前的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教材中章节的内容,简单机械的讲解,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死记硬背,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4]。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很多,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真正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也就是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方法[5-7]。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基于此,本教学团队在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引入e5的教学模式,在结合药效学试验设计的中药药理学教学过程进行应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

1 e5的教学模式简介

e5的教学模式,即参与(engage)、探索(explore)、解释(explain)、阐述(elaborate)、评估(evaluate)五部分。e5教学模式是2008年澳大利亚的教育大州维多利亚州教育部发布的由参与、探索、解释、阐述、评估五部分组成的e5的教学模式。e5教学模式是维州教育改革的需要,它提出“必须保障维州的每个孩子能在每年的学校教育中学习和进步”为根本目标,该项目组的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如果课堂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最终没有得到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是不可能进步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辅导学生学习中应具体为5个阶段,即e5教学模式。目前,维多利亚州教育部在公立学校全面特别推介e5教学模式[8]。

2 e5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2.1 参与(engage)阶段

教师积极培养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任务的好奇心,共同期望在学习中的互动。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并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明确如何评估及对成绩的要求。教师选择布置的任务注意涵盖熟悉和陌生的背景,达到学生对转换和归纳知识能力的锻炼,作为教师帮助每一个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2.2 探索(explore)阶段

顾名思义,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在e5教学模式中,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学生借助各种工具和方法寻求答案。教师鼓励学生对布置的任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同时收集相关资料,拓展学生思路。对于学生提出的构想,教师可反复的质疑,以便刺激学生不断的探索新知识,帮助学生扩大视野。

2.3 解释(explain)阶段

根据第二阶段对知识的探索,作为教师给学生机会和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展示其当前对布置任务的理解水平,还存在哪些问题。此阶段,教师应对任务的基础知识、概念进行清晰的讲授。在对基础知识、概念、技能的讲解中,设置相应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对新旧内容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4 阐述(elaborate)阶段

根据前几阶段的准备,教师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可通过语言结合图像对布置的任务进行完全的阐述,不断延伸和完善学生的理解。教师支持和鼓励学生间对问题的讨论,同时帮助学生弄清楚概念之间的关系,支持学生建立讨论中的原则或相关规则。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对每个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并据此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2.5 评估(evaluate)阶段

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结合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正式记录学生的进步。教师提供明确的反馈,评估学生的进步和成绩。教师支持每个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过程中努力程度对成绩产生的影响。鼓励支持学生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根据本次任务完成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3 基于e5教学模式,药效学试验设计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3.1 实施过程

为保证其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把学生分为四小组,每组5~6人,采用e5教学模式的药效学试验设计的教学方法。每一小组分别对不同类药物进行药效学试验设计。

参与(engage):教师提前一周布置任务,例如一小组进行解表药的药效学设计,解表药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具体表现有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药理作用。一组进行温里药附子关于回阳救逆相关药效学指标的设计。一组进行人参的抗应激作用的药效学试验设计。解表药麻黄的功效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解表主要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解表药的“祛邪作用”应设计哪些试验指标,采用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动物、细胞、细菌、病毒,如何检测这些指标? “解热作用”应设计哪些试验指标及实验方法;“发汗作用”应设计哪些试验指标;“抗炎作用”应设计哪些试验指标;“镇痛作用”应设计哪些试验指标?对于单独有特殊性质的药物,可具体进行设计试验。学生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查阅的资料,可通过微信或邮箱的方式[9],教师根据学生查阅的资料提出问题。学生可对布置的作业或查阅资料中遇到的问题、资料与教师进行交流,也就是第二阶段探索(explore)。这两个阶段通过网络进行。例如中药的“祛邪作用”有的学生查阅的资料是:认为邪气主要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解表药的祛邪作用中,“邪”是指六淫外邪侵犯人体的浅表部位所出现的一些症状,与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症状相似。而外邪主要是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所以在具体的药效学试验中,选用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研究对象。也有的学生查阅的资料,认为现代医学中肿瘤也是由于感受外邪所致。在此阶段,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特别注意与现代前沿医学的紧密联系。例如,关于温里药附子回阳救逆作用,学生需查阅资料设计的实验内容:强心作用、抗休克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耐缺氧作用。在强心作用中,有的学生采用实验动物为蟾蜍,有的采用的实验动物为青蛙,手术使心脏离体,给予附子煎剂,观察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例如人参的抗应激作用,包括耐缺氧能力、耐寒能力、耐高温能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在耐缺氧试验中,采用的方法是小鼠腹腔注射人参水煎液,然后放在密闭的环境中,观察小鼠因缺氧而死亡的时间。在耐寒冷试验中,将实验动物放在冰箱中,同时学生也查阅了关于温度的控制。在这个探索阶段,每个学生都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解释(explain),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交流与探索,学生把查阅的资料进行展示,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在此阶段,教师可把资料中遇到的基础知识做讲解。例如根据学生查阅的资料和PPT汇报内容,在附子回阳救逆功效中,关于强心作用研究中,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实验动物的选择中有的是青蛙,有的是蟾蜍?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释,在蟾蜍的皮下腺体中有强心苷样的物质,可降低对强心药物的敏感性,所以在考查强心作用的实验的中一般用青蛙的心脏更合适。阐述(elaborate),同学间可对资料及观点进行质疑,并进行讨论。例如在考察解表药麻黄“发汗作用”,学生分别对查阅的资料进行到了阐述:可采用汗液着色法,因为可利用颜色反应观察药物对动物足趾部汗液分泌的影响;通过对汗液进行定量测定,可观察药物对汗液分泌量的影响;可通过对实验动物汗腺上皮组织形态的观察,可了解药物对汗腺分泌的影响;也有同学提出可利用动物唾液分泌和泪液分泌的方法来了解药物对腺体分泌的影响。在实验动物的选择中学生查阅资料表明可选择大鼠、小鼠或者猫。最后是评估(evaluate),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可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在此阶段,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查阅资料、知识点的整合及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特别是一些不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可因材施教,多鼓励引导这样的学生。

3.2 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1)学习成绩方面的对比分析: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应习题的测试,测试试题题型主要是客观的基本知识题及反应综合分析能力的主观试题。测试结果显示,在实施e5教学模式2014级中药学专业的学生中,积极查阅资料、主动发表自己想法的学生整体成绩较高,相反,在e5教学模式中,积极性较差,测试成绩整体偏低。而与上一届(2013级中药学专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学生成绩比较,运用e5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略高,具体表现在对主观试题的答题思路,采用e5教学模式的学生在主观试题的回答中,思路更开阔、清晰,具有一定的拓展、创新思维,知识点间融会贯通能力更强。由表1可见,客观试题正确率差异较小,而主观试题的正确率采用e5教学模式的达到90.0%,而传统教学模式仅为60.0%。(2)学习主动性对比分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在班级中总会有几个学生学习、发言等方面不积极的,或者认为老师讲解的知识在书本上,不具有挑战性等不同的想法。通过e5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都是跃跃欲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前不主动发言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还有英文稍好的学生,还查阅了外文资料,了解到了相关知识的前沿进展。所以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1 e5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成绩对比分析

4 讨论

中药药理学是连接传统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的桥梁学科,需要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来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机理[10]。同时中药药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相关的药理学试验进行设计,又基于中药药理学本身学科的特点,内容广泛,知识点错综复杂,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单纯的在课堂讲授,学生很难对知识点全面的理解掌握及运用[11]。而e5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2],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反馈。一方面学生可根据老师的反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因材施教,借此调整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在查阅资料、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锻炼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PPT制作及讲解的过程中,提高了其团队合作的意识、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基于此,e5教学模式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中医药学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奠定一定基础。

猜你喜欢

药效学药理学资料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独一味总环烯醚萜苷胶囊的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
艺术药理学
黄芩提取物体外抗病毒药效学研究
消炎镇痛散质量标准的建立及部分药效学研究
3种红景天药效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