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鸡蛋价格波动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10-30闫振宇孙养学
闫振宇,孙养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0 引言
我国是鸡蛋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1994—2015年以来我国鸡蛋价格出现7次大周期波动,14次小周期波动,其中2007年后鸡蛋价格小周期波动的频率明显加快[1]。频繁的价格波动严重扰乱了鸡蛋产业秩序,加剧鸡蛋生产经营者的市场风险,同时也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因此,紧密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鸡蛋产业,掌握鸡蛋价格波动最新规律和特征,并在价格异常波动时探悉原因出台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十分必要且极具实际意义。
现有关于农畜产品价格波动的文献较为常见,但关于鸡蛋价格波动的文献相对较少,而对鸡蛋价格波动进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采用协方差分析各分解因素对鸡蛋价格波动影响的相关文献更为鲜见。因此,本文基于2001—2016年我国鸡蛋集贸市场价格月度数据,运用X12-ARIMA加法模型、和协方差方法,通过对鸡蛋价格时间序列的分解,探析鸡蛋价格波动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为鸡蛋产业相关主体应对价格波动提供一定指导。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鸡蛋价格波动分解方法
鸡蛋价格波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月份作为时间观测单位的鸡蛋价格时间序列数据通常呈现一年一度的周期性变化特征。这是由季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季节因素的存在致使一年中不同月份或不同季度的鸡蛋价格数据往往不具有可比性。季节性调整就是要从鸡蛋价格时间序列数据中剔除季节因素影响,以便反映序列真正的客观规律和趋势。除了季节因素外,鸡蛋价格通常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1)趋势因子反映了鸡蛋价格的长期趋势,一般价格变化的长期趋势是由生产成本和货币发行量[2]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其中以雏鸡和饲料为主的生产成本对鸡蛋价格趋势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3,4]。
(2)循环因子反映了鸡蛋价格有周期性的循环波动,一般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在供需方面相互影响及错误预期导致[5]。
(3)季节因子反映了鸡蛋价格在不同年份的同一季度或月份所呈现出的季节性波动。与季节因子相伴而来的还有各种与日历相关的影响因素,如假日效应等[6]。
(4)不规则因子反映的是趋势性因素、循环性因素和季节性因素无法解释的误差或随机因素带来的变化,一般包括非正常的经济现象,如自然灾害、疫病等不可预期的因素[5]。
因此,本文首先运用X12-ARIMA季节调整模型分离鸡蛋价格时间序列中的季节因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离出鸡蛋价格中的趋势循环因子和不规则因子,再利用HP滤波方法将趋势循环因子进一步分解为趋势因子和循环因子。最后,在分解鸡蛋价格时间序列并解释这些分解因素主要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各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
1.1.1 X12-ARIMA季节调整模型
X12季节调整模型是基于预测和回推来扩展时间序列,并在原时间序列的两端补欠项,使得在序列的尾端不需要对季节调整公式进行修改,实现对季节因素、趋势循环因素和不规则因素的选择性分解。但X12季节调整模型在利用移动平均法进行季节调整时,如果在原时间序列两端进行补欠项时所选方法不当,就会造成原时间序列信息的损失。X12-ARIMA季节调整模型是整合X12季节调整模型和ARIMA时间序列模型而成的季节调整方法。通过ARIMA模型延长原时间序列,可有效弥补X12季节调整模型利用移动平均法末端项补欠值所存在的缺陷。
X12季节调整模型包括4种季节调整的分解形式,分别构成乘法模型、加法模型、伪加法模型和对数加法模型。本文选择加法模型,其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
式(1)中Pt表示鸡蛋原始价格,TCt表示趋势循环因子序列,SFt表示季节因子序列,IRt表示不规则因子序列。其中,TCt可以用HP滤波方法进一步分解为趋势因子序列和循环因子序列。加法模型的一般形式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式(2)中Tt表示趋势因子序列,Ct表示循环因子序列。
1.1.2 协方差分析
鸡蛋价格趋势因子、循环因子、季节因子和不规则因子的冲击均会对鸡蛋价格造成影响,为度量他们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将式(2)左右两边的各项均对Pt取协方差有:
由于协方差用于度量变量之间的总体误差,由式(3)可知,鸡蛋原始价格自身的总体误差可分解为:鸡蛋原始价格与鸡蛋价格趋势因子间的总体误差、鸡蛋原始价格与鸡蛋价格循环因子间的总体误差、鸡蛋原始价格与鸡蛋价格季节因子间的总体误差以及鸡蛋原始价格与鸡蛋价格不规则因子间的总体误差这四部分。
对式(3)进一步变换有:因此,鸡蛋价格趋势因子、循环因子、季节因子和不规则因子与鸡蛋原始价格之间的协方差分别占鸡蛋原始价格自身的总体误差的比例即为他们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挖掘出我国鸡蛋价格波动形成的主要内在原因。
1.1.3 鸡蛋原始价格序列X12-ARIMA模型
对鸡蛋原始价格序列Pt建立非季节阶数为α阶数,β阶数,γ阶数;季节AR为Α阶数,季节差分为Β阶数,季节MA为Γ阶数的X12-ARIMA模型具体形式为:
式(9)中L为滞后算子,(1-Ls)BPt=Pt-Pt-s为季节差分,s表示季节数,本文鸡蛋价格数据为月度数据,因此s等于12。 ϕα(L)、ψγ(L)、φA(Ls)、φΓ(Ls)为滞后算子多项式,其阶数依次为α、γ、Α、Γ。εt为误差项,并符合正态分布。xit为外生回归因子,其中i=1,…,r。δi为回归系数,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估计。
鸡蛋原始价格序列的季节调整、HP滤波以及方差分析过程利用Eviews8.0软件完成。
1.2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1年1月至2016年6月全国畜产品集贸市场鸡蛋价格为研究对象,共有186个月度价格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具体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从不同时期阶段的比较来看,鸡蛋价格随时间的推移明显呈现整体上升趋势。
表1 鸡蛋价格基本特征 (单位:元/公斤)
2 实证分析
2.1 鸡蛋价格波动的总体趋势
200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国鸡蛋价格总体波动中保持上涨趋势(见图1),2014年10月鸡蛋价格达到最高点,随后波动中稍有下降。同时,鸡蛋价格大体每24~36个月会出现一个倒U型波动周期[1]。且波动规律出现新的变化,即近些年鸡蛋价格波动呈现周期越来越短,波幅越来越大的趋势;但鸡蛋价格持续上升趋势不再明显,价格基本围绕高位上下震荡。
图1 鸡蛋价格原始时间序列(2001/01—2016/06)
另外,将鸡蛋价格月度数据按照每36个月一段,共分为六个时间段置于下页图2中。可以发现鸡蛋价格波动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大体每年1—2月份价格处于高位,然后上半年处于下降趋势,4—5月份降到低点,6—7月份之后逐渐上升,9—10月份达到年度最高。且各时间段的价格序列基本平行,随时间推移相应月份的价格纵向同比增高,仅2001—2015年少数月份及2016年价格例外。
图2 鸡蛋原始价格月度变动情况(2001/01-2016/06)
2.2 鸡蛋价格季节调整及因素分解
本文运用X12-ARIMA模型进行对鸡蛋价格原始时间序列季节调整,把鸡蛋价格中存在的季节因子、趋势因子、循环因子、不规则因子分离出来,并进行分析。
2.2.1 季节因子
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鸡蛋价格季节性波动明显,且波幅逐年扩大。具体观察鸡蛋价格季节因子序列的月度波动,可以发现每年2—4月份鸡蛋价格季节因子值大幅下降,5月份开始上扬,9—10月份上扬幅度最大,一般此时鸡蛋价格处于年内最高位,11月开始下降,12月到下一年1月份又有个上扬的过程。
图3 鸡蛋价格波动的季节因子序列(2001/01—2016/06)
鸡蛋价格季节性波动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加以解释。从供需变化规律来看,蛋鸡产蛋的季节性规律是鸡蛋价格季节性波动的重要原因,同时节假日引起的季节性消费需求变化也明显影响着鸡蛋市场价格。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蛋鸡产蛋率、蛋重、料蛋比的重要气候因素,产蛋最理想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是15℃~25℃和60%~65%。春季温度和湿度恰在适宜区间,蛋鸡在春季进入产蛋旺季,再加上春节后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对肉蛋类食物仍有一定储备,且春节后对肉蛋类食品消费偏好及开支有所下降。此阶段市场上鸡蛋供给逐步上升,需求却有所下降,使得每年2—4月份鸡蛋价格大幅下降。经过产蛋高峰期后,5月份左右鸡蛋产量开始减少,加上传统节日对鸡蛋产品需求的拉动,此阶段市场上鸡蛋供给下降,需求却有所上升,鸡蛋市场价格开始上扬[7]。
同时,由图3可以看出节假日消费对鸡蛋价格波动的作用也显现出新特征。2005年以前每年1—2月份以及9—10月份蛋价升高的规律非常明显[8],季节因子序列呈现明显双峰状态,这显然与处于1—2月份的“元旦”“春节”消费和处于9—10月份的“中秋节”“国庆节”消费拉动有关[9],传统节假日对鸡蛋价格的推升效应明显。但2006年以后,季节因子序列双峰状态的逐渐消失,这主要与近年“元旦”“春节”推升蛋价的作用基本保持稳定,而“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对蛋价的推升作用上升有关。这侧面说明我国消费者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肉蛋类产品已不再是过年时才大量购买的“年货”,日常消费及其他节假日消费对鸡蛋需求的拉动效应也很明显。
2.2.2 不规则因子
鸡蛋价格波动的不规则因子序列表征不规则随机因素对鸡蛋价格的冲击(见图4)。这些随机因素主要包括突发性动物疫病、食品安全事件、相关产业产品供需的变化等,但对鸡蛋价格影响最为突出的随机因素是禽流感疫情[3]。从图4可以发现不规则要素分量序列的最高波峰出现在2014年5月份。这显然与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有关,禽流感的冲击首先引起消费者对鸡蛋需求的急剧下降和鸡蛋市场价格的大幅下跌,随后蛋鸡养殖行业整体亏损严重,大量养殖户补栏大幅减少甚至退出蛋鸡养殖行业,导致蛋鸡存栏的减少和鸡蛋产能大幅下降,累积下来的供给短缺风险在2014年爆发,并形成2014年5月份的最高波峰[10],单月价格上浮幅度高达0.739元/kg。第二高波峰出现在2004年2月份,这显然与2002—2003年期间我国“SARS”流行以及2003年“H5N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亚洲地区爆发有关,以上说明突发性动物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疫病的发生往往造成鸡蛋价格的异常波动[4]。因此,强化畜禽疫病的防控,避免畜禽疫病的大规模发生,并制定有效的畜禽突发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对稳定鸡蛋市场价格很有意义。
图4 鸡蛋价格波动的不规则因子序列(2001/01-2016/06)
2.2.3 趋势因子和循环因子
表征鸡蛋价格长期趋势的趋势循环因子序列,以及由其分解出的趋势因子序列和循环因子序列,反映了剔除季节因子和不规则因子后鸡蛋价格变动的真实经济规律(见下页图5)。从趋势循环序列可以看出,2001年以来鸡蛋价格趋势循环序列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但从2013年以来鸡蛋趋势循环因子序列上升趋势不再明显,而是围绕高位上下波动。同时,鸡蛋价格循环因子序列在2009年前基本保持3年一个循环周期,但2010年以后循环周期明显缩短至1.5年左右。这是引致近些年我国鸡蛋价格波动周期缩短、频率加快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国家对畜禽养殖污染控制逐渐重视,蛋鸡养殖的环境约束明显增强,污染防治成本显著提高;重大畜禽疫病的频发对人体健康和
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引致消费者对动物疫病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敏感度提高;以及饲料等农资市场秩序混乱,蛋鸡养殖成本不断攀升。当前蛋鸡养殖日益呈现出“高成本、高风险”的新特征,使得蛋鸡养殖者价格高位时投机性的进入和价格低位时的频繁退出行为普遍。当前生产者对市场更加难以准确预期,往往造成生产决策失误,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鸡蛋价格的频繁剧烈波动。如何调控蛋鸡养殖成本和风险,为蛋鸡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成为我国蛋鸡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5 鸡蛋价格波动的趋势循环因子序列、趋势因子序列和循环因子序列(2001/01-2016/06)
2.3 协方差分析与各分解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
进一步利用协方差,探析鸡蛋价格中趋势因子、循环因子、季节因子和不规则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挖掘鸡蛋价格波动背后的主因。为分析各因子对鸡蛋市场价格波动贡献的变迁,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鸡蛋价格波动中趋势因子、循环因子、季节因子和不规则因子的贡献(单位:%)
从整体横向上看,在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诸如生产成本、货币发行量等因素决定的趋势因子[5]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最大,循环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次之,不规则因子的贡献最小。但在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各分解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有较大变化,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供需失衡引起的循环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最大,季节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次之,趋势因子的贡献大幅下降,不规则因子的贡献仍然最小。
从纵向来看,趋势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比例在近几年出现大幅降低,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61.564%降至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8.458%;而季节因子和循环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贡献比例大幅上升,其中季节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从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10.937%上升至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44.062%;循环因子的贡献从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21.079%上升至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45.278%;不规则因子的贡献在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有所下降,但近年也有所上升,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1.957%上升至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2.202%。
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趋势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贡献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近年蛋鸡配合饲料以及蛋雏鸡价格基本保持高位稳定,持续上升趋势不再明显有关。饲料以及雏鸡投入是蛋鸡养殖成本两大构成要素,大致占到蛋鸡养殖成本的90%以上[4]。中国畜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国蛋鸡配合饲料从1.63元/kg上涨至2.70元/kg,此后蛋鸡配合饲料价格呈现平缓倒U型波动,中间呈现缓慢上升和下降过程,截止2016年5月,蛋鸡配合饲料价格回归至2.78元/kg。而蛋雏鸡由2001年1月的2.11元/只平缓持续上升至2011年9月的3.53元/只,之后蛋雏鸡价格波动中基本稳定下来,截止2016年6月份蛋雏鸡价格为3.57元/只,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因此,近年鸡蛋市场成本较为稳定,有其决定的趋势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贡献的必然下降。
循环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贡献的上升,主要与上文分析的当前蛋鸡养殖呈现出“高成本、高风险”,使得蛋鸡养殖者投机性的进入和频繁退出行为普遍,生产者对市场更加难以形成准确预期,导致鸡蛋价格呈现类似蛛网型循环波动有关。这时候,政府从宏观层面把握鸡蛋生产和市场供给实时情况,并通过有效渠道将信息及时传递给蛋鸡产业从业者,成为缓解鸡蛋价格循环变动的重要措施。
季节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贡献有较大幅度上升。这主要与我国“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假日效应的扩大有关。这些因素对我国餐饮业的影响非常明显,拉动了禽蛋产品的消费和鸡蛋价格的短期上涨。因此,蛋鸡养殖户和鸡蛋购销商应合理预期假日效应、蛋鸡产蛋周期所带来的季节性供需变动,合理调配鸡蛋生产、购销、储备和市场投入,平抑季节性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不规则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小幅上升,主要与最近几年突发性禽流感疫情的大规模发生、人感染禽流感对人身安全产生威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敏感性提升有关。禽流感等不规则突发因素虽然对鸡蛋价格的长期影响不大,但短期内对我国蛋鸡生产和鸡蛋市场的冲击很大,严重扰乱鸡蛋产业秩序。
3 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我国鸡蛋集贸市场价格月度数据,运用X12-ARIMA加法模型、HP滤波方法和协方差,分析我国鸡蛋价格波动规律及新特征的形成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结果表明:2001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国鸡蛋价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呈现明显季节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特征。趋势因子和循环因子是鸡蛋价格波动形成的主因,季节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次之,不规则因子的贡献最小。近年来鸡蛋价格波动呈现新的特征:价格持续上升态势不再明显,波动周期缩短,频率加快;“元旦”“春节”推升蛋价的作用稳定,而“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对蛋价的推升作用趋显;趋势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比例大幅降低,循环因子对鸡蛋价格波动的贡献比例大幅上升,季节因子的贡献比例也有较大幅度上升,而不规则因子的贡献也有小幅上升。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有如下建议:(1)政府应加强鸡蛋全产业链的价格监测统计,从宏观层面全面把握鸡蛋生产和市场供给实时情况,并通过有效渠道将产销、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蛋鸡产业从业者,强化蛋鸡产业链内部主体的沟通与产销的协调性,促进鸡蛋市场供需的有效对接,抑制鸡蛋价格的循环变动。(2)科学使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部分骨干企业建立商业储备,保障政府和商业储备的长期稳定运行,针对季节性变动预期合理储备和进行市场投放,缓和鸡蛋供销的季节性变动给鸡蛋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3)提升我国鸡蛋加工储运水平,推动各种健康便利鸡蛋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降低消费者对动物疫病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敏感度,并引导我国居民适度改变鲜蛋消费习惯,加大对鸡蛋加工产品的消费。(4)加快蛋鸡产业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制定有效的畜禽突发动物疫病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政策性蛋鸡养殖保险业务,控制蛋鸡养殖风险,为蛋鸡市场稳定创造良好条件,抑制不规则因素对鸡蛋价格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