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融资水平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
——基于CHIP微观数据实证
2018-10-30王良虎
王 钊,王良虎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一、引 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四化同步”战略,进一步深化“农业现代化”认识,但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四化同步”短板,也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关键。从某种意义上看,小规模家庭经营模式是导致中国农业现代化成效不显著主要因素。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承包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就经济发展目标而言,希望通过改变农地小规模、分散化经营格局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国外经验与实践将农业现代化发展障碍归因于家庭经营规模较小。Khan(2012)研究发现农业小规模经营极大限制科技运用与推广。许庆等(2011)认为小规模农业难以与市场接轨。温铁军(2009)指出,小农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推进最大的体制障碍。克服障碍有效办法是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国务院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强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指引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改变高度分散的小农经营,使其转变为较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需要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并提高投资水平,因此农户融资水平成为影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因素。学术界有关农户融资情况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的研究集中于金融可得性影响农户投入。Hans等(1995)利用印度农户平行数据估计正规金融形式的融资效果,研究发现融资行为显著提高农地适度规模经营。Enjolras等(2012)研究发现传统农业融资难主要由风险大、收益低等因素造成。Kersting等(2012)研究小农户“金融排斥”,产生“金融排斥”原因是小农户抵押物缺失及信息不对称。曲小刚(2013)运用微观面板数据,从正规融资和非正规融资两方面分析农户融资情况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谭银清等(2017)采用Probit模型检验融资可得性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姜松等(2017)研究表明新时期下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与金融服务创新在演化逻辑和方向上存在一致性。Foltz(2004)发现金融约束对发展中国家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较大。根据李锐等(2007)测算,中国农户金融约束程度高达70.92%。解决中国农村金融约束问题,对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动态过程,与各地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动态变化,农户融资水平作为目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约束,将影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动态变化。本文基于微观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分析农户融资水平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对策建议。
二、农户融资水平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间关系分析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途径,而农户融资水平是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重要支撑。一般而言,农户融资是农户生产主体筹集资金的一种行为。根据农户融资用途,可划分为农业生产性融资与非农业生产融资,本文主要指农业生产性融资。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大量资金购置机械设备和购买生产资料,由于农业收入水平偏低导致农业生产者原始资本积累有限,无法满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要求(赵金国等,2018)。2015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报告显示,约82%规模经营主体将融资问题列为发展规模经营的最大障碍。
农户融资渠道较少,分为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正规渠道融资是农业经营主体从正规金融部门借贷,非正规渠道融资主要通过民间借贷方式满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要。为提高农户融资水平,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但由于准入门槛较高、系统风险较大,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受阻,导致金融供给不足、农户融资水平较低,限制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谷洪波等,2007)。农户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到适度规模经营的转变存在一定资金门槛,相对于小规模经营方式,适度规模经营需要更多资金投入(谭银清等,2017)。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在不同适度规模下所需资金量不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较低时,农业生产所需资金量较少;随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所需资金量增大。农户如可获充足资金,则对提高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通过简要分析农户融资水平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间关系,农户融资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必要基础条件。但目前较低的农户融资水平阻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分析不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条件下所需融资水平存在差异得出,农户融资水平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较复杂,还需进一步实证分析检验。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CHIP调查数据,CHIP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对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开展的一项系统性调查。CHIP项目组按东中西分层,根据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得CHIP样本,样本覆盖15个省份126城市234个区县,抽选出18 948个住户样本和64 777个个体样本,其中包含7 175户城镇住户样本、11 013户农村住户样本和760户外来样本。数据包括住户个人及家庭层面基本信息,此外还涉及拆迁征地、农业经营等方面内容。该项调查旨在收集家庭数据,用于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家庭发展情况。目前,CHIP调查数据已广泛应用于家庭微观层面研究。
(二)变量说明
因变量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已有研究表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直接表现为土地流转面积,土地流转面积越大,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越高。借鉴姜松等(2016)方法,以农户土地流转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衡量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自变量农户融资水平。根据CHIP调查问卷内容,将农户借贷申请或借贷要求,是否被拒绝或所得贷款或借款额低于申请额分为三种情况:有1个或以上借贷申请或要求被拒绝;全部借贷申请或要求均被接受,但1个或以上借贷申请或要求所得贷款或借款低于申请额;全部借贷申请或要求均被足额满足(见表1)。
控制变量户主年龄直接从CHIP调查问卷中获得,并对户主年龄分段。户主受教育水平根据问卷中户主最高学历表征。利用调查问卷中农业经营性固定资产现价估计净值与总经营性固定资产现价估计净值之比表示农户机械化程度,该比值越高说明农户机械化程度越高。
表1 变量及量化处理
通过表2变量描述性统计,大致了解研究样本基本情况。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间差异较大,平均值为0.25,说明当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较低;农户融资水平均值为1.63,表明农户融资诉求被拒或未满足;从户主年龄与受教育水平看,户主年龄集中于60~70岁,受教育水平主要以小学和初中为主;机械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远未达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所需平均水平。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模型设计
上述内容主要从理论方面分析农户融资水平影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但农户融资水平如何影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随着农地适度规模推进,农户融资水平影响效应怎样变化,这些问题需要运用实证方法验证。为此,本文建立如下模型分析农户融资水平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
其中,Aslt表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是一个动态变量,韩俊(2014)认为不同地区及可变要素改变均导致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变化。此外,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与高度分散的小农经营是不同的农业经营方式,李宾等(2015)指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户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做出的理性决策,存在路径依赖性。因此将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滞后一期与其平方项加入模型,分别表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动态性和路径依赖性。Flt表示农户融资水平,Controlt为控制变量,具体包括户主年龄(Age)、受教育水平(El)、机械化程度(Md),ξt为随机误差项。
由于本文所用数据为横截面数据,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存在异方差问题,回归结果无法保证准确性。从计量角度看,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可有效解决原模型异方差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作回归分析。
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可得出农户融资情况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方向与程度。但此时回归结果揭示农户融资水平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的效应为传统意义上的“均值回归”,反映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条件期望的边际影响。而本文另外关注的内容是农户融资水平对不同层次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的影响,为此,借鉴Koenker等(1978)提出的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模型再次回归,拓展比较维度且使回归结果更可信。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提高估计准确性与科学性,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避免异方差影响回归结果,各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由各模型R2可知,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各模型中Alst-1、Alst2系数显著为正,充分说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存在路径依赖。因此在提高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时需注意通过制度改革突破原有路径依赖;同时,应充分利用相应政策扶持增强发展能力,以达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表3中农户融资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但系数较小,说明农户融资水平提高有利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但目前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较小。可能原因一是即使在农户全部借贷申请或要求均被满足时,也未完全达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所需资金集中度。宋戈等(2016)认为,实现土地最佳产出水平和经济效益且可行的经营规模水平,是在一定经济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集聚程度。二是农户所筹资金未与其他要素合理搭配。孟展等(2013)、马佳等(2010)认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在劳动、技术、资本等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基础上,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生产效率而实现。因此未实现要素间合理配置情况下,农户融资水平无法充分影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从户主年龄回归系数看,系数较小。受中国传统影响,户主一般为男性。随着经济发展,非农业生产性质工作收入明显高于农业收入。农村大部分青壮年男性外出务工,主要由老人与儿童留守农村。老年人劳动能力有限,即使有提高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意愿,通常也无法实现。同样户主受教育水平对提高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作用有限,年轻户主即使受教育水平较高,由于其回农村概率较小,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无法发挥促进作用。机械化水平提高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可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使各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表3 影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回归结果
分位数回归由Koenker与Bassett于1978年提出,主要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条件分位数间关系,得到回归模型可由自变量估计因变量的条件分位数。传统回归分析仅可得因变量中央趋势,分量回归可进一步推论因变量条件概率分布。为进一步分析农户融资水平对不同水平农地经营规模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分位数回归法估计模型,选取的分位数分别为25%、50%、75%,反映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低中高水平。具体估计方法采用Powell(1989)提出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带宽确定方法选择Hall-Sheather,核函数选择Epanechnikov,回归结果见表4。
表4 影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分位数回归结果
由表4可知,农户融资水平对不同水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不同。具体而言,随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提高,农户融资水平影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越显著。当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处于低水平时,农户融资水平提高1%,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约提高2%。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处于高水平时,农户融资水平提高1%,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约提高7%。具体原因是,在农地规模经营水平较低时,农业生产所需资金量较少。当农地经营规模逐渐扩大时,农业生产需要资金量增大。若此时农户能够获得充足资金,则对提高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农户融资水平影响不同水平下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所不同,户主年龄、受教育水平也表现出相似情况。首先,户主年龄对中等水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最大,对低水平与高水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次之。主要原因为当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处于低水平时,农户一般为兼业状态,且农业生产收入较低,户主未完全投入农业生产。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处于较高水平时,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户主年龄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相对较小。回归结果中,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越高,农户受教育水平对其影响越大。当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处于较高水平,对户主学历、知识量储备要求越高。机械化程度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各水平影响均显著为正。说明机械化程度是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提高规模经营作用明显。刘凤芹等(2011)、张士云等(2014)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是劳动成本提高的结果,与土地经营规模无关,此结论与我国现实相符。
六、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在农户融资水平影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CHIP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户融资水平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农户融资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必要基础条件,但目前较低农户融资水平阻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通过实证回归结果发现,农户融资水平提高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但目前作用较小。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即使农户全部借贷申请得到满足,也未完全达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所需资金集中度;另一方面,农户所筹资金未与其他要素合理搭配。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路径依赖较强,控制变量除机械化程度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较大外,其他控制变量系数均较小。
由理论分析可知,在不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条件下,所需融资水平存在差异。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农户融资水平对不同农地规模经营影响,由回归结果可知,随着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提高,农户融资水平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越显著。当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处于低水平时,农户融资水平提高1%,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约提高2%。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处于高水平时,农户融资水平提高1%,则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约提高7%。
(二)对策建议
1.提高农户融资水平,减少融资阻力
持续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首先,拓宽农户融资渠道,保证农户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走进农村,提高服务三农意愿。其次,加强制度监管,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服务于农业生产。最后,降低农户融资门槛,确保农户及时获取资金支持。
2.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间优化配置水平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在劳动、技术、资本等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基础上,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生产效率而实现。单纯提高某一要素利用水平很难提高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因此在提高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时,应注意各要素间优化配置。各要素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不同水平下影响不同,应按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合理安排各要素投入量,提高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3.突破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路径依赖,通过相关政策扶持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在提高农地适度经营水平时,应突破已有发展路径,不断尝试新的发展方式。在提高规模经营水平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已有优势,并借助相应政策扶持,提高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4.提升农户文化水平与农业经营机械化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家庭规模呈逐步缩小趋势,因此农户家庭中劳动力数量会趋于减少。在此情况下,首先,提高农户文化水平是保持农业持续发展重要基础。目前农地经营规模偏小是阻碍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而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因素较多。其中重要因素是农户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加大农户教育投入,积极开展各种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科学文化水平有利于解决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其次,适当提高农户购买农机的补贴并扩大补贴范围,农机部门应定期提供农机使用技术指导,减少农机操作失误。最后,对于租赁农机的农户,农机部门应制定合理收费标准,减少农户租赁农机成本,提高农机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