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息风通络方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血浆ET-1、GMP-140水平的影响*

2018-10-30方林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氯吡通络证候

方林军

(浙江省绍兴市第五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高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该疾病患病人数愈来愈多,且呈年轻化趋势,是继恶性肿瘤之后人类致残、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严重威胁人们生活质量与整体健康水平。有研究证实[1],在脑梗死急性期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目前,氯吡格雷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此药物能够显著改善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2]。本病亦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其急性期按照中医证候特征可划分为痰热腑实、阴虚风动、风痰瘀血及风火上扰等不同证型,其中风火上扰型最为常见[3]。该证型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故临床亟待寻求有效治疗方案。息风通络方是本院治疗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的经验方剂,具有化瘀通腑、息风止痉的功效。本研究尝试将息风通络方联合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患者治疗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制定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诊断标准[5]。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43~76岁;发病至入院在7 d内;意识基本清醒;符合医学伦理会要求,且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脑出血者;合并脑外伤、脑肿瘤者;患有精神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对所服用药物有过敏反应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有严重感染且未得到有效控制者;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者;用药依从性差者。

1.2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45~74岁,平均(59.62±5.49)岁;病程 2~7 d,平均(4.57±1.16) d;合并高血压病36例,糖尿病11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 19 例;年龄 46~72 岁,平均(58.83±5.14)岁;病程 3~6 d,平均(4.42±1.08) d;合并高血压病 34 例,糖尿病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调节血糖、神经营养及预防感染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氯吡格雷 (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420,规格300 mg)口服,每次75 mg,每日2次,持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息风通络方:天麻、地龙、杜仲及僵蚕各10 g,丹参、葛根各 15 g,钩藤 12 g,全蝎 5 g(研粉兑服),水蛭 0.5 g(研粉兑服),龙骨、牡蛎各 30 g。加水煎煮,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2周。

1.4 评价指标 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主症按照无、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计分为0分、2分、4分及6分。次症按照无、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计分为0分、1分、2分及3分。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6]。此量表包括11个项目,总分为45分,其中0分为正常,0~15 分为轻度,16~30 分为中度,>30 分为重度。3)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采集空腹时患者静脉血2 mL,经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待测,试剂盒购自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并严格依照说明书相关要求进行规范操作。4)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双抗夹心放免疫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进行检测,血液采集方法同上。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相关标准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判。基本痊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好转,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比较临床疗效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比较(分,x±s)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血浆ET-1、GMP-140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TNF-α、IL-6、血浆ET-1、GMP-140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s)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若未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可遗留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临床研究普遍认为[8],血小板活性升高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率增加是脑梗死发生、进展的重要病理机制。GMP-140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血小板膜糖蛋白为其有效成分。GMP-140介导的活化血小板结合单核细胞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其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发展情况[9]。 另有研究表明[10],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缺血性损伤与血管炎症反应密切相关。TNF-α是一种由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炎性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脑组织缺血后,TNF-α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使脑组织发生损伤[11]。 且有研究表明[12],TNF-α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可将TNF-α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IL-6主要由内皮细胞、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合成与分泌,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参与机体多组织分化与功能调控过程。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IL-6在中心梗死区的高表达水平可导致脑缺血性继发损伤[13]。故通过监测IL-6水平可为疾病预后提供可靠依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注意到ET-1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经研究发现[14],急性脑梗死发生后,血浆ET-1浓度有明显升高趋势。推测其原因可能为急性脑梗死后,脑局部灌注压下降,致使血管张力减小,从而增加ET-1的合成量。

临床针对急性脑梗死较常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此药物作为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功效的噻吩吡啶类衍生物,一方面可对糖蛋白与纤维蛋白的结合起到有效抑制作用,进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另一方面可阻断血栓的形成,增加前列环素分泌,继而使脑血管舒张,使脑部血液供应得到改善[15]。但经临床长期应用发现,单用西医药物临床疗效欠佳。

中医对于急性脑梗死以辨证分型治疗为主,其中证型以风火上扰证尤为多见。关于此证型《景岳全书·非风》提及“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临证指南医·中风》论述“风过动,中土受戕,不能御其所胜”,指出素体肝肾阴虚,加上情志不畅、饮酒饱食等诱因致阳化风动、风火挟痰、横窜经络,蒙蔽神窍而引发本病[16]。故治宜泻火通腑、化痰祛瘀、镇肝息风。息风通络方为我院经验方剂,方中天麻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的功效;地龙可清热定惊、通经活络;杜仲能补肝肾、降血压;丹参可活血调经、化瘀镇痛;葛根能解表退热、升阳解肌;钩藤可清热平肝;龙骨具有潜阳安神的功效;牡蛎可敛阴化痰;水蛭能破血祛瘀;僵蚕可化痰散结、祛风解痉;全蝎可祛风通络。诸药合用,共奏化瘀通腑、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7-18],天麻能够增加动脉血管顺应性,有效改善脑缺氧、缺血状况;钩藤可最大程度减轻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地龙除具有较好的抗血栓功效外,还可促进坏死脑组织修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中医证候积分明显较低,提示联合应用息风通络方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 (风火上扰证)患者,其临床疗效高于单用氯吡格雷药物。同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血浆ET-1及GMP-140水平均较低,提示联合用药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可降低血浆ET-1及GMP-140水平。

综上所述,息风通络方联合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患者治疗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修复神经功能,同时能改善炎症反应,调控血浆ET-1及GMP-140水平。

猜你喜欢

氯吡通络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