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2018-10-29杨莹
摘 要: 讲故事能力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学生初入职时幼儿园的反馈中,“不会讲故事”总是作为短板被提及。因此,应当以明确认识、端正态度为前提,以方法技巧的讲解和练习为基础,以多学科协作方式强化练习和开展技能达标及比赛活动为促进手段,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讲故事的能力。
关键词: 态度 方法 技巧 达标 比赛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因为故事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帮助幼儿更清晰地理解感知的生活与世界,满足幼儿的情感诉求。对于学前期的幼儿来说,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充满童趣的幼儿童话故事、生活故事,最具吸引力,这些故事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欣赏理解后受到感染和教育,在丰富经验知识的同时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但是学前期幼儿受识字量和认知水平限制,不能通过自主阅读学习书面语言,而是需要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掌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发展语言和思维,习得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讲故事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教育活动学习过程中,讲故事能力一直是其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学生初入职时幼儿园的反馈常常会提到幼师生“不会讲故事”。因此,幼儿师资培养院校应以明确认识、端正态度为前提,以方法技巧的讲解和练习为基础,以多学科协作方式强化练习和开展技能达标及比赛活动为促进手段,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故事讲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端正学习态度。
“意识决定行为”,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故事的功用,认识到讲述生动的故事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才能促使学生超越本我,避免其在学习讲故事时敷衍了事、“死”背故事或者照本宣科。
1.通过生动的案例帮助幼师生理解故事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好的故事,既是“有趣的”,又是“有意味的”,对幼儿有知识启蒙、人生启蒙和智力启蒙的功能。知识启蒙是表层功能,通常表现为让幼儿通过故事获得某些信息,学习某些知识经验,掌握某些词句,懂得某些道理。如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可以让幼儿了解到不同的动物的便便是不一样的;《月亮姑娘做衣裳》可以让幼儿知道月亮是每天都在变化的;《小兔子找太阳》可以让幼儿用“太阳是红红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这样的完整句描述自己知道的太阳。智力启蒙和人生启蒙是深层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实际上,幼儿在接受知识启蒙的同时,也在或多或少接受智力启蒙和人生启蒙。智力是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是各种心理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讲故事时会借助挂图等辅助教具,会提问,如故事《小熊买种子》,请幼儿观察小熊的口袋怎么了?说一说会发生什么?这就使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都有发展。人生启蒙是让幼儿感悟人生真善美,剪去成长中的杂草,比如幼儿园幼儿小男孩喜欢打人,口里还喊着“我是奥特曼”,于是老师讲了一个奥特曼和怪兽斗争的故事,然后问:奥特曼打的是誰?怪兽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为什么?班里的小朋友是坏人吗?奥热曼会打小朋友们吗?后来,这个小男孩就不再乱打人了。
2.要让学生懂得生动地讲故事是顺利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故事是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语言活动中有特定的故事活动,教师通过讲述、引导理解,让幼儿得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同时接受文学熏陶和品德教育;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故事更是一种添加剂,催化着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音乐、美术、健康等。如幼儿园音乐活动《狮王歌》,就是通过讲述狮王让小狮子寻找宝箱、解决谜题的故事的方式把歌词贯穿其中,引导幼儿理解记忆歌词的。可以说,生动的讲述故事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帮助幼儿理解内容、记忆歌词。再如科学活动《认识盐》,老师就是先讲述了一个《驴子过河》的故事,让幼儿生动感知盐和棉花的不同,从而了解盐的特性。因此,生动的讲故事是顺利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二、讲授、示范故事讲述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模仿和自主练习帮助学生习得讲述技能。
在故事讲述中,普通话标准是基本要求,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六步骤”法教会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和技巧。教学中,每个步骤都要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最终掌握技巧,习得技能。
第一步,学习对故事文本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
首先,要对故事文本进行形象化加工。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更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语言,教师必须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形象化的描述,将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画面,可增加拟声词、动作和对话。比如将“一下雨,花朵们就又精神了”改为“滴答,滴答,下雨了,小花们高兴极了,他们仰着脖子张大嘴,哈哈哈,这下儿终于有水喝了”显得生动形象,富有动感,容易被幼儿记忆、理解。
其次,要对故事文本进行口语化加工。超出幼儿认识水平和年龄的词语要用朴实的语言解释。比如“狐狸正好经过此地”就不符合幼儿听取语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习惯,应将书面词汇“此地”改为口语词汇“这个地方”;再如“蝗虫腹部有六个小孔”可改为“蝗虫肚子上有六个小洞洞”,这样更易于被幼儿接受。
口语化加工除要对书面词汇进行加工外,还要删掉人物对话提示语。故事文本中如果不交代“谁说”,就容易混乱,但在讲故事中,可以利用声音技巧,运用不同语速、语调和音色区别人物,这时候再说“谁说”就显得啰唆,因此这些提示语能省去尽量省去。比如《小马过河》中有一段小马和妈妈的对话,在讲述故事时保留第一次妈妈说、小马说的人物提示,后面的对话依据人物情绪和音色区分,会更加清楚和生动。另外,有的对话提示语放在一段话的中间,比如“‘你放了我!大老鼠挣扎着说,‘我要是一跺脚,整个房子就塌了。”讲述故事时,就要将“大老鼠挣扎着说”放在整段话的前面。
再次,要对故事文本进行合理化加工。合理化是在段与段之间加点“润滑油”,使故事更加顺畅。如故事《好东西》:“‘这么好的东西,可不能给别人看见,要是给别人看见,大家都来要,那可怎么办啊?对,把它藏起来,让谁也找不到它。第一天,小猴子把好东西藏在大树洞里,……”就需要在“这么好的东西,……”之前加上“小猴子有一样好东西,她想……”,这样,故事讲起来就顺畅了。
对故事的加工完成后,就应熟悉故事,熟悉故事时应保持语言的规范和优美,不可太随意,有的同学口头禅比较多,每说一句话就有个“然后”,这种情况一定要坚决杜绝,否则不能给幼儿提供优秀的语言范例,影响是比较恶劣的。故事熟悉了,就要分析故事,进行声音技巧的运用设计。
第二步,学习运用声音技巧。
声音技巧归结起来,就是六个字:高低、轻重、缓急,这六个字,概括了讲述故事时对音高音色、重音和停顿、语速和语气的要求。如何恰当处理这些要素?要先分析故事,区分对话语言和叙述语言,再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情节发展确定处理方法。比如《胆小先生》中,叙述语言应根据情节发展确定节奏,“有一位先生,住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因為他的胆子很小,大家都电他胆小先生”是中速,语气要亲切,音量适中;“胆小先生害怕了,连忙放开了他,还允许他住在地下室里”语速稍快,“地下室里吃的东西真多,大老鼠吃呀,喝呀,真开心”中速,“后来,大老鼠生了一窝小老鼠,小老鼠又长成大老鼠……很快,地下室住满了老鼠”语速渐快。人物语言则根据人物年龄特点、性别、性格特点确定音色和语言节奏,还应根据情节发展分析其心理,确定人物语气和语言节奏,比如《三只熊》里熊爸爸的声音用低音区,熊妈妈的声音用中音区,小熊的声音用高音区。
重音和停顿的处理要准确,这个比较容易做到,只是在讲述故事时,学生普遍强调不够,不够夸张。这点在训练时也要特别强调。
第三步,学习运用态势语。
最好的讲故事是能“绘声绘色”,讲演结合。“声”就是指声音技巧,声音技巧运用得好,能充分体现语言的艺术美和故事情节的趣味美。但是光有“声”,还不能使幼儿更感性地理解故事情绪,这就需要“色”来配合。“色”是指面部表情、眼神和肢体动作,统称“态势语”。恰当的态势语能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形象逼真地再现故事角色。面部表情的基本形式是微笑,但在讲故事中还要通过表情的变化表现故事情节与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换句话说,表情要随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情绪变化而变化。眼神的基本情绪是亲切、平和,但也要在讲故事中随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情绪变化而变化。肢体动作包括手势、头部动作和脚下动作,要话到动作到,不可提前或滞后,要精当;脚下动作更要少而精,不可一句一动。如《不怕冷的大衣》中,小兔子去奶奶家拿大衣,“小兔子跑啊跑”,脚下就不能有动作,只要做个跑步的摆臂动作就可以了。
态势语是初学讲故事时训练的难点,一是缺乏经验,二是心理上紧张害羞,放不开,因此学习态势语时一定要在示范模仿的基础上,勤加练习。
第四步,学会借助道具和提问讲故事。
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有限,年龄越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越短,因此,在讲故事时可以利用道具和提问吸引幼儿注意力。
道具可以是手偶、玩具、头饰,也可以是挂图、PPT、音乐等,只要是与故事内容相吻合,并符合幼儿接受特点的就可以用。在运用的时候注意道具的出现要适时适度,适时指道具出现的时间要合适,如讲到“熊哥哥路过小树林的时候,看见了一幢小房子”时,亮出小房子的图景,就很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适度是指道具的数量要合适,太多会喧宾夺主,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在故事进行中,还可以随时提出一些有悬念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有趣而简单,让幼儿通过自己思考、通过专注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就能解决。如讲《果酱小房子》时,可以在开始提问:小房子力散发出好闻的香味,你觉得是什么香味呢?讲到中间可以问:房子里空空的,果酱放在哪里了呢?讲到后面可以问:熊哥哥心里为什么会不安呢?你能帮熊哥哥想个什么解决办法呢?
第五步,示范模仿练习。
在上述讲解、示范、实践讲故事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可完整示范拿到一个具体故事文本后分析加工文本、设计声音表情和态势语、运用技巧讲述故事的全过程,然后要求学生模仿。通过简单模仿,既能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又能起到强化的作用。
第六步,课后自主练习。
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练习任务,要求按照教师示范的过程进行故事处理并讲述,最后用智能手机拍摄下来,交给老师评定成绩,并将成绩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在这个任务促使下,学生为了得到好的考试成绩,会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
这六个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将理论与实践逐步融合,最终使学生内化理论,习得技能。
三、多学科协作,关注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职业院校和高师院校都会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幼儿教师口语类课程、儿童文学及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课程,这些课程中都会涉及讲故事。教师口语类课程中要学习普通话和一般口语交际技巧,在此基础上,可以把讲故事设计为教学任务完成。《儿童文学》中必然会学习儿童故事的特点,也可以结合讲故事来进行。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中,有创设情境环节,讲故事也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方式,尤其在语言教育课程中,讲故事是故事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教学中,各学科能沟通协作,根据课程开设时间先后设计讲故事能力训练的相关内容,并能对学生的讲故事能力高标准、严要求,就能营造激发和催化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良好环境,学生就能得到更多的指导机会,讲故事能力也得到提高,会讲故事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四、提供平台,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讲故事能力的提高。
很多院校都有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开展的技能大赛,但都以弹、跳、唱、画为主,很少有院校会将讲故事作为技能考核的必考内容之一,这客观上影响了学生讲好故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讲故事也应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考核内容之一,并定期开展讲故事大赛,充分使学生认识到讲故事技能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学习讲故事,从而保证大范围学生讲故事技能的提升。
总之,讲故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项必备的技能,但不是人人都具备的技能;这项技能的培养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培养方式简易可操作,只要幼儿师资培养院校能足够重视,就能在学生入职时具备较高的讲故事能力,而不是交由幼儿园培养。
参考文献:
[1]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2-252.
[2]张俊燕,杨莹,主编.幼儿语言教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144-168.
[3]张海清.幼师生讲故事技能的训练技巧[J].科技信息,2014(24):308.
[4]周丽影.浅谈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讲故事训练中的“四步教学法”[J].新课程(下),2012(12):112.
[5]柯恒波.善用技巧,展现“有声”故事的魅力[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9):216-217.
[6]邹丽君.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故事的技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135-137.
[7]张颖.怎样讲好故事[J].学周刊,2011(24):67.
资金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职院校教学名师建设项目。发文号是宁教职成办[2017]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