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文物保护与文物保护意识的关系

2018-10-29贾万波

中文信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关系

贾万波

摘 要:文物保护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文物保护意识是一种国家意识、社会意识、集体意识,更是一种个体意识。文物保护和文物保护意识相互影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文物保护和文物保护意识的概念出发,对文物保护与文物保护意识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辨析,旨在促进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意识 关系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0-0-01

文物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法规和保护措施。随着人口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推进,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得到了提升,文物保护工作也能更好的开展。

一、文物保护及文物保护意识的概念

1.文物

文物二字最早见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典籍《左传》,即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从《左传》的记载我们能够发现在春秋时期文物就是礼乐制度和典籍制度的总称。到唐朝的时候,文物的涵义变成前代的遗物,此时文物的涵义与现代我们所说的文物已经基本一致。文物就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价值的东西,包括建筑、武器、工具、生活器皿以及各种艺术品等。作为一种珍贵的物质遗存,文物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文物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说它必须是与人类的一系列活动相关的。其次,所谓文物是指这些东西是已经成为过去的,不可复制且再难以重新创造的。最后,文物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鉴赏价值和观赏价值。

2.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就是指国家和政府通过法律、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手段对文物保护与国家各部门、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的关系进行积极的协调与处理,通过这种强制的规定、综合的治理来达到保护珍贵文物的目的,防止恶意的人为损害。

3.文物保护意识

如果说文物保护是一种行为,那么文物保护意识就是实施这种行为之前的心理状态。文物保护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所秉持的一种观念和思维方式,它的本质是一种思想观念,是人们的看法和想法。

二、文物保护在意识形态中的表现形式

1.国家意识

一直以来国家都对于文物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落实,尤其是国家文物局的设置更是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最强大的行政保护,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来看,文物保护在意识形态领域首先表现为一种国家意识。第一,国家为了贯彻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专门设置了文物局,在国家文物局下设有文物保护司,该司的主要职能包括:对文物保护和抢救工作进行积极的指导;审核和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审核重点文物的发掘、保护和维修工作;做好重点工程文物保护方案的论证、设计和施工工作;审批和审核文物维修工作等。第二,国家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命名。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大量的重点文物和古迹被国家进行了有效的命名,一般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化保护单位和县文化保护单位等三个等级。通过这种命名的方式使它们得到社会的有效保护和利用。第三,国家意识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体现还表现在我国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使任何违反文物保护的行为或者破坏文物的做法进行严格的惩罚和法律制裁,使文物保护工作能够进入到国家的法律框架之中。第四,国家为了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还专门设置了文物保护等学科,其中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得到了国家的重点关注和支持。

2.社会意识

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说,文物保护工作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首先,文物保护工作一直以来都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计划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每年国家都会投入大量的专项资金进行文物保护和维修工作,同时还配备了相应的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的水平。其次,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到了社会文化体制改革体系当中。通过凝聚多元化的社会力量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纪念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多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最后,文物保护工作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一种体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文物保护工作融入其中,加强对重大文化景点和自然遗產的保护,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基础性作用。

3.集体意识

从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来看,文物保护工作本身也是集体意识的一种体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集体的财产。在集体意识的影响下,我们要强化文物的收藏、管理和研究工作。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单位承担着保管和研究文物的重要职能,以文物展览和宣传的形式来实现文物保护和利用。同时,文物保护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和维护,为了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需要对文物保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升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将文物保护意识转化为一种集体意识。

4.个人意识

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特殊财富,除了国家和社会具有强烈的保护责任之外,作为公民,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对于保护文物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是文物的捐赠。在民间还有很多的珍贵文物由私人进行收藏,如果个人能够树立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将这些珍贵的文物放入博物馆,将能够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为了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进行,个人我们可作为文博志愿者加入到文物保护工作的行列当中,增强个人对于文物保护的义务和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的文物保护技能。

三、文物保护与文物保护意识的关系

尽管我国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已经实施了法律、经济、政治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措施,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受自然因素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文物每年都有大量的流失和毁坏,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公民缺乏足够的文物保护意识,而文物保护行为本身与文物保护意识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联系,没有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就难以形成有效的文物保护行为。文物保护行为是在文物保护意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进而采取的一种必要措施,是对文物保护意识的一种强化和内化。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文物保护意识的强弱决定着文物保护行为的实施,而文物保护行为又强化着文物保护意识的形成。

结语

文物保护工作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关系到我们人类的文明进程和福祉,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激发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发动整个社会的力量,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唐振君.浅析文物保护与文物保护意识的关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8)

[2]刘先锋.关于文物发掘与文物保护意识的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9)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关系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名胜古迹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分析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