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2018-10-29孙玉海

中文信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生探究

孙玉海

摘 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在组织课堂目标,认识学习对象,钻研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与探究精神。为此我们在不断地探究、总结与改进。本文以小学美术课程为例,来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合作学习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0-0-01

小学美术是研究学生心理变化,进行传播知识和技能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美术课程本身来说,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取向。因此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艺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各科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做到下面三点很有必要。

一、从兴趣入手,开启启动小心灵的未来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有趣的拼图是用不同大小的豆子、果壳、纸片等材料拼合而成,展现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要瞧不起这个有趣的拼图,它可以连成线,变成面,变换成无数个不同的画面。植物籽粒种类多样,外形各异,有些形状比较特殊,如八角,可以根据其外形特征进行联想。植物籽粒的色彩不丰富,所以作品在设色上要考虑深浅和冷暖色的搭配,以突出主体物。在研究拼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时,要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创作方法和设计思路,将巧妙创意用于实践创作相结合的乐趣中。

从兴趣入手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集中精力,采用实践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设计的能力。

二、从知识入手,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在传播美术知识的同时,我们要侧重理解什么是公民终身必备的美术造型基础,以及我们在美术课上要解决的问题。以“手绘线图”解决“型”,以“色彩搭配”解决“色”的需求。"造型·表现"这一课程类型在教材占的比例偏重,就是在运用多种媒体的手段来表达思想感情。体验造型乐趣,从而慢慢引导,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它是用绘画、雕塑、拉印等造型手段和方法,以及创造视觉形象,来表达对自然社会的感受和个人情感的教学活动。以二年级美术上册“会走的线条"为例,我们会在动画中熟悉直线、曲线、交叉线、折线等不同种线条,而这些千变万化的线条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这就需要组织学生探究新知。水平线能使人产生平稳和宁静感;垂直线使人产生高耸感;曲线流畅活泼,如行云流水,婀娜多姿;折线刚强有力,不同的线条有不同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感受。我们指导学生绘画线条,就是学习画家的创作精神,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1]。

通过分组设置的问题,合作研究,培养学生根据问题细致观察图片,搜集有用的信息和分析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艺术创作的媒材来源广泛,有的就在我们的身边,子要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寻找,就能看到世界充满物以致用的创意和造物造型的巧妙设计。

知识不断更新,鼓勵学生大胆表述出自己的感受,学习他人作品的优点,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启发学生的创意构思,为今后的学习积累创作经验。

三、从方法入手,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激发,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体验法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对绘画和设计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探讨法提出问题的质疑,便于深入透彻的理解,学会交流,锻炼学生的欣赏评述水平。我们身边处处充满设计,很多人确熟视无睹。好的设计改善生活,不好的设计会带来资源浪费;好的设计美化生活,不好的设计将人们的审美别入歧途。我们从方法入手,就是从绘画、设计、色彩、泥塑、商贴等多角度对学生强化训练,提高专业技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要深入浅出安排课程计划,长期有效的进行技能训练。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来实现的,它是教师未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使教学丰富的具体化的方法和方式。对学生来说,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和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教材、学生和教师三者结合起来进行,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在长期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传授作画的基本技能,还要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课程来熏陶和激发小学生积极性,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小学生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与体验。教师要做到深入了解学情,挖掘教材的资源,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把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研和教学的实践探索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用运多媒体教学手段,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教材中运用,完成学科的教学任务。使小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上获得较好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同时是我们每位美术教师应该负起的责任[3]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不是朝夕之間能够养成的,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生活中挖掘课题资源,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基础和自身发展特点,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魏玉慧.浅析小学美术教师课堂语言有效策略研究[J].中文信息.2017(03)

[2]杨伟琳.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J].成才之路.2013(12)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小学生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