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井水处 皆听单田芳
2018-10-29
【编辑推荐理由】9月11日,陪伴了中国人几十年的评书大师单田芳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一惊堂木一拍,白纸扇一抖:“咱们言归正传!”单田芳这一生,新作加传统评书总共说过了110部,覆盖面达到全国530多家电台,收听人数将近7亿一人们熟悉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尝遍甘苦,说尽情仇一斯人已逝,其作不衰、评书里的侠义江湖,虽然已再无下回分解,但上回的书道一直被数字记录,亦被爱他之人永久记忆。
在他60多年艺术生涯中,有录音的评书已超过110部,共计1 2000余集,节目时长6000余小时据说每天有超过1亿人在听他所讲述的传奇,这其中,包括了30后到90后的几代中国人单田芳曾给自己出了本自传,书名叫作《言归正传》。他说:“人生其实就一个字:熬。”
2018年9月13日上午9点,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追思会在其家中举行,单田芳先生遗像被鲜花环抱,两边分别摆放着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和副主席冯巩送上写有“单田芳先生千古”的花圈。此前,9月11日下午3点30分,单田芳因心脏衰竭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9月13日与14日举办两天追思会,告别仪式于2018年9月15日上午9点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追思会上,中国曲艺家仂会主席姜昆和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到场悼唁,众多文艺界人士,演员王迅、谷智鑫以及刘兰芳的儿子王岩代表母亲,相声演员李菁代表师父师胜杰分别前来悼唁,并追忆单田芳先生与自己的过往。
姜昆:他是力挽狂澜以身垂范的大师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在嘉宾题词簿上留言:“一代大师单田芳先生艺术风范永放光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单田芳先生是我们中国评书事业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评书作为传统艺术,在单先生的实践当中得到了发扬光大,他让我们更多的年轻人通过电视和广播、甚至网络知道评书,了解评书,喜欢上评书,这非常不容易。”他认为,民族传统艺术在社会潮流的冲击下略显衰弱的时候,单先生能一直坚定不移、力挽狂澜,是一个身先士卒、以身垂范的艺术大师。在姜昆眼里,单先生不仅是曲艺事业上的长辈,更是一位忘年交,每次跟单老前辈交谈,都能够看到一股年轻的力量,心中很是崇敬。姜昆透露,在单先生灵前他也默默承诺,“您放心走吧,我们这一辈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一定把接力棒接过来。”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回忆起与单田芳交往点滴:“我与单田芳先生相识六十年,在鞍山曲艺团一起工作三十多年。几十年来风风雨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单田芳先生艺术精湛、工作勤奋,他把毕生的心血全用在了评书艺术上,创作播出了一百余部评书作品,对评书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的传承人,他的去世,是评书界的损失。单田芳先生千古!”
文化学者于丹说:“谁能像他一样,风靡全国几十年?单先生的声音辨识度太高了,沧桑,浑厚。他一张嘴,那就是沙场,就是江湖,所有的历史演义风云变幻,都在他一個人的声音里。单先生留下的那些作品,将永远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文化回忆。”
当日下午3点,刚刚完成演出任务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也特地坐飞机从南昌赶来悼唁。李金斗向记者表示,单田芳先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评书表演艺术家,直到现在他每天还在准时收听单先生的《大明英烈》,“别看老爷子个儿不高,但底气足,虽然嗓音沙哑但极为好听,他几句话就能马上把听众带入到情境之中,而且单老师的作品形式多样,每一部书都能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接地气。”在李金斗看来,单田芳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字写得好,待人接物和蔼可亲,“我跟他接触很多,他每次有大的活动我们都来参加,单老的离开对评书界是很大的损失,他从书馆里走出来,和百姓打成一片,他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刘兰芳之子王岩:母亲很伤心
“您的评书带给人无限欢乐,您的艺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这是影视演员王迅在嘉宾题词簿上的留言。之前在成都的时候,王迅一直学曲艺,当时就非常崇拜单田芳,从小就听评书,每次吃饭时就守着收音机听,“当时认识了铁哥(单田芳的儿子单瑞林),他做编剧,我做演员,合作了一部戏,没想到成为了铁哥们,之后有幸接触到单田芳老师。”王迅最感欣慰的是单田芳的评书不光是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现在很多90后也都听评书,尤其很多评书都是单田芳自己撰写,慢慢打磨,所以才能有众多精品的呈现。王迅表示,自己特别喜欢单田芳的评书《白眉大侠》,之后想与单瑞林一起合作,将《白眉大侠》转化成影视作品,变成新的经典。
一直以来作为单田芳的邻居,住在单老师隔壁楼的影视演员谷智鑫,提起单田芳先生也难掩内心的悲恸,“我是在拍了单爷爷两部作品以后才知道,爷爷住在隔壁楼。”在谷智鑫印象中,单田芳永远都是笑呵呵的,“四五年前,爷爷腿不好推个轮椅,我们在小区里总能碰到。突然知道他走了,我再也听不到新作品了。”
从小便在单田芳先生家长大,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的儿子王岩告诉记者:“我们家和单先生家是世交,我父母和单先生都在一个文工团工作,歇场之余经常和单先生聊天,他鼓励我要接家里的班。最后一次见单先生是在我师父张志宽的收徒仪式上,先生当时身体抱恙还赶到天津并送了一幅字,让我非常感动。”王岩说到和单田芳同为评书宗师的母亲刘兰芳,“母亲听到单先生去世的消息非常伤心,第一时间通电话嘱咐我们晚辈过来悼唁先生,而15日追悼会母亲也会亲自到场送别先生。”
代表师父师胜杰前来悼唁单先生的相声演员李菁向记者表示,“我们这一代人,无论是从事曲艺专业的演员,还是曲艺爱好者,都是听单先生评书长大的,学艺期间他对我们的影响深远、潜移默化。”据李菁透露,自己的师父师胜杰先生跟单先生是世交,两家人交情深厚,师父的大哥师胜利早年曾给单先生唱西河大鼓的母亲弹弦,这次师父特地嘱咐一定要代替他来吊唁,包括到八宝山去送单先生。
一身青袍说南北,再无先生解下回
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于营口市的一个曲艺世家,是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耳濡目染,从小便随父母奔波演出,十三四岁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
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考上了东北工学院。开学刚一个星期,却生了场大病,再加上家庭遭遇变故,他不得不退学。1955年进鞍山曲艺团,开始说起了评书。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1993年,单田芳应北京电视台之邀录了80回《七杰小五义》,播出以后反响很好。1994年,他又录了《百年风云》,此后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请他录了400集《薛家将》,在全国播出后产生很大影响。
1995年退休以后,他从鞍山到北京,做起了“北漂”。单田芳家里经常宾客盈门,其中不少是来拜师学艺的。2009年,单田芳被定为“评书”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第二年,他举行了两次拜师会,一共收了27个弟子。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他的代表作品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隋唐演义》《乱世枭雄》《水浒外传》等评书。
单田芳先生一生钟情评书事业,2000年罹患胃癌接受手术后,仍毅然继续创作并录制了后续的20余部电视和广播评书作品。单田芳,在他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有录音的评书就已超过110部,共计12000余集,节目时间约6000余小时。他的作品有武侠的、战争的、历史的……演播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总有人模仿,从未被超越。据说每天有超过1亿人在听他所讲述的传奇,这其中,包括了30后到90后的几代中国人。不少年轻人,是在家里长辈的影响下,听着单田芳的评书长大的。
大师,何以成“大师”?
多年来,单田芳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作息习惯:早上4点多起床,点上一支烟,沏一杯茶,就开始备课。今天要从哪儿讲到哪儿,头怎么开,尾怎么收。10点左右就录完两三段书。下午,再开始准备第二天的书。周而复始,一万多集的评书就是这么说出来的。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的,别人根本帮不了他。单先生说:“我早就想出去旅游了,就是没时间。”
他讲评书的方式是,先确定一个题材,然后收集资料,传统评书比较好办,因为本子是流传下来的,只要稍加整理即可。而新评书则要花些时间,比如,他在录制《乱世枭雄张作霖》时,就花费了很多精力。“你看表面上,说书人好像很容易,谈笑风生。其实我们准备的时候是煞费苦心,说书要求有强记的能力,必须得记住,不能照本宣科,拿着书念。这种记忆力都是多年习惯,忘不了。”
单田芳先生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探索前人不敢涉足的评书题材,形成了独特的“单式风格”。在众多评书表演艺术家里,单田芳以大众化语言的鲜明特色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他口中的故事婉转惊险,又寻常可亲,阅尽人间苦乐。他的声音特别,评书讲得精彩,在说评书的技巧上也有着自己长处,幽默风趣的同时引人入胜。“从《三国》《隋唐》《大明英烈》,一直说到红色经典,书里有这么多英雄,生活中真正的英雄是什么样?这一辈子下来,我崇拜的是见义勇为拔刀相助,扶困济危雪中送炭,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做到了,你就是英雄。”
单老不能大碗喝酒,但他与他评书中的大侠无异。他曾说,“评书不仅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一生尝遍甘苦,书中说尽情仇。他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干家万户,把英雄的模样描绘给芸芸众生,正义、勇敢、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精神抖擞、绝不怕输的时代精神。评书讲的是伦理道德,是故事也是人生的经验。几十年来,单田芳把他的经历也都融入到每一段书里去了。
这是一个说评书者的职业素养,更是一名艺术家对艺术的尊重,对文化的敬畏。“人的一生是非常难的。所以,我就总结了一句话:人生在世难难难,苦辣酸甜麻涩咸,起早贪黑为张嘴,争名夺利不停闲。”话音落处,仿佛又听到那一句熟悉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父亲入狱母亲吸大烟,丧妻后单身25年
说起来,单田芳老师一生的经历比他讲的评书故事还要曲折离奇。1934年,单田芳出生于一个曲艺世家,外祖父是闯关东的民间艺人,母亲唱大鼓,父亲是弦师,夫妻俩妻唱夫奏,红遍当时的东三省。不过当时是战乱年代,单田芳5岁起就跟着父母往返各个城市之中,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父母在前台演着,他就在后台看着,说完一段书,父母就拿着小小笸箩,下去请观众打赏,还得喊着“捧场了捧场了”。小单田芳觉得这和要饭也没啥区别,所以完全不想做这一行,他想学的是工科。
14岁那年,单田芳一家从长春逃亡到吉林,途中父亲和他们分开,单田芳和母亲还有妹妹们长途跋涉吃盡了苦头。单田芳说那个时候,他第一次想到了死,因为逃亡的路途实在太苦了。母亲鼓励他说,“孩子,你要坚强点,你爸不在跟前,妈和妹妹全靠你了。”在母亲的劝说下,单田芳背起妹妹,继续咬着牙前行,直到到了吉林才和父亲重聚。一家人团聚之后来到沈阳,过了短暂的一段平静时光。母亲在荼社说书,几乎是场场爆满。可是好景不长,她很快染上了吸食大烟的恶习,为此父母吵了很多次,母亲甚至还离家出走跑到了天津。
高中毕业后,单田芳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东北工学院,结果天有不测风云,开学一周他就得了一场大病。后来父亲因交友不慎被判入狱6年,母亲一狠心之下干脆和父亲离了婚,丢下了单田芳和几个妹妹一去不复返。遭逢家庭变故的单田芳只好退了学,为了养家,他进入鞍山曲艺团,开始说起了评书。不得不说,人生的际遇真的难以预测,单田芳曾经那么抗拒曲艺这一职业,却最终将说书做成了一生的事业。
20岁时,单田芳结婚了。妻子王全桂,比他大了8岁。据说当时单田芳的父亲还强烈反对这门婚事,一是嫌弃女方比儿子年长,二是嫌她文化水平不高。不过王全桂和单田芳数十年相濡以沫风雨同舟,时时处处都像照顾弟弟一样精心照顾着单田芳。甚至在条件最艰苦时也不离不弃,甚至拿衣服换粮食,为全家人的生计操劳不已。但是在单田芳事业如日中天时,王全桂却突然因病撒手人寰。妻子跟随他风风雨雨近四十年,眼看着终于迎来可以安享幸福的晚年,却还没来得及享福就走了,这让单田芳悲伤万分。
2000年的时候,单田芳再次遭逢人生重击,患了大面积胃溃疡,胃被切去了三分之二,做手术缝了二十多针。好在单田芳的儿女们都很孝顺,也很争气。在他住院期间,儿子抛下手头上的一切事,在爸爸的病榻前精心照顾。曾经网上有传言说著名的女相声演员单联丽是单田芳老师的女儿。单联丽是侯耀文唯一的女徒弟,还和郭德纲是同门,是第一位荣登过春晚舞台的女相声演员,早过贾玲好多年呢。而且她还参演过不少影视剧,《西游记后传》中的赢妖扮演者就是她。不过后来有人否认了这一说法,指出单田芳老师的儿女都在单老师旗下的评书公司就职,单联丽其实并非单田芳的子女。
单田芳曾给自己出了本自传,书名叫作《言归正传》。单老师说“人生其实就一个字:熬”。对于自己苦难坎坷叉努力不懈的一生,单老师也进行了总结:“人的一生是非常难的。所以,我就总结了一句话:人生在世难难难,苦辣酸甜麻涩咸,起早贪黑为张嘴,争名夺利不停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