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初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018-10-29袁燕梅

中文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解答包容放手

袁燕梅

摘 要:黨的十九大首提“幼有所育”,内涵之一是让每个幼儿都能享有有质量的教育。纵观林芝市的学前教育,更多注重知识、技能、态度、习惯等方面的培养,虽然已经开始认识到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操作系统,不能一以贯之。要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势在必行,因为在信息化的今天,没有创造力就等于没有腾飞的翅膀,而单靠“走”,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经过对阳一(化名)、曲珍(化名)、云丹(化名)等几名性格鲜明的幼儿的跟踪观察、言行记录,结合专业理论对其行为特点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坏孩子”通常蕴藏着更大的发展可能性,如:有反抗精神的孩子更有判断力,乱涂乱画的孩子更有想象力,调皮的孩子更有创造性等。幼儿教师要有创新工作的意识,有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主观能动性,在保教过程中会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多渠道丰富幼儿在自然、天文、地理、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粗浅知识,为幼儿提供操作与探索的材料,并且创设宽松的人文环境,以此来初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与开拓者奠基。

关键词:解答 包容 支持 放手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9-0-01

古往今来,人类文明总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创造,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有了电灯、飞机、电脑,有了今天的现代化生活。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创造,就没有历史的进步。是故古人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及至今日,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更需要创业者而非守成者,因此党的十九大开篇即提出“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幼儿时期是培养包括创造力在内的各种能力和品质的关键期,如果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做法被压制,也许就此成为一个中规中矩、墨守成规的普通公民;反之,如果孩子被激发出创造力的星星之火,也许就能在未来形成燎原之势。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时刻提醒自己只有解放幼儿的双手和头脑,鼓励幼儿大胆去创新、去创造,才能成全幼儿不平庸的一生,才能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栋梁之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也都提到,要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耐心解答幼儿的“十万个为什么”

在埃里克森关于“人类心理发展八阶段”的理论中,学龄初期(3至5岁)处于主动对内疚的冲突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就会形成主动性,这将为他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这个时期的孩子能更精确地运用语言和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力,典型表现是爱问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一次在《两只小象》歌唱活动中,年龄大一点的阳一突然问道:“大象怕老鼠钻进它的长鼻子里吗?”我透过他扰乱活动秩序的表象,看到了他思维的积极性与活跃性,认真倾听他的问题以尊重和保护他的好奇心,耐心告诉他说:“你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等下再回答你”,并在活动结束后认真进行了解答,做到不束缚幼儿的头脑,保护其探索的兴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么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陶行知也指出:“幼儿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二、包容孩子适度的破坏性

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让人头疼的孩子,经常做出一些在成人看来莫名其妙的破坏举动,并且乐此不疲。比如区域活动时,阳一机灵地选到了新买的玩具,谁知玩着玩着,他一把将玩具掼在了地上;午饭前,大家坐在餐桌边津津有味地听故事,曲珍却把透明桌布撩起来,把下面的精美剪纸图样撕烂……我压制住生气的本能反应,耐心询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了解到阳一摔玩具仅仅是因为好奇,他想看看玩具摔坏后会怎样;曲珍撕坏剪纸图样,也只是因为它很漂亮,想看看撕开后是什么样子。卢梭曾说:“即便在孩子身上似乎是破坏倾向比较多,原因也不是儿童生来是邪恶的,而是因为创造活动很缓慢,而破坏活动则比较迅速,所以更适合他活泼的性情”。其实这句话重点强调的是孩子破坏性行为背后的积极意义,即很多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是展现自己旺盛的生命力,探究欲望和满足好奇心的积极行为。针对这种“探究型”的孩子,老师应该重视其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多准备一些能拼装、设计精巧、耐磨耐摔的玩具让他尽情的实验与探究,提供丰富的美工材料供他撕、剪、拼贴、涂画,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大有裨益。

三、丰富幼儿的认知,锻炼幼儿的技能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建立在对原有事物的认识的基础上的。没有语词的丰富与发展,没有感性经验做铺垫,没有技能做支撑,想象和创造必定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通过组织幼儿看图书、给幼儿朗诵诗歌、讲故事等活动,丰富幼儿的概念与词汇;组织开展混龄活动,带领幼儿亲近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拓展幼儿关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的知识;投放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为幼儿的创造力提供肥沃的土壤。

四、在美育等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美育和各类创编活动是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这一块,林芝市幼儿园做得非常出色,为孩子们创设了自然、轻松、富有艺术气息的活动室环境,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树叶、纸品、瓶子、木头等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引导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创作。孩子们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的艺术活动中,享受到创造美的快乐。在班级绘画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游戏的形式,教给孩子画线条的基本技能,通过作品赏析、实物观察等形式让幼儿感受美、欣赏美,不以范画局限孩子的笔触,不要求孩子的作品与事实相符,只是鼓励孩子自己想象、自由创作,并以“说画”的形式进行表述。除美育外,续编故事或创编儿歌,是创造力的高标准体现,德国剧作家、诗人歌德,就得益于母亲这方面的培养。

五、创设供幼儿探索、操作的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对幼儿来说,游戏既是玩乐也是学习,他们往往通过游戏来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而角色游戏、建构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常常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我为孩子创设娃娃家、藏餐厅等区域,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在建构游戏中,为幼儿提供纸杯、纸箱等废旧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建筑”;在音乐游戏活动和表演区中,幼儿更是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创造性游戏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投放幼儿游戏所需要的材料,这些材料要富有发展性、启发性、层次性,并能构成丰富的游戏情景。

六、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

宽松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幼儿的行为是受成人控制还是自由自主,这会直接影响其创造性才能的发挥。云丹在一次值日的时候,将扫把骑在胯下,自认为是骑在骏马上的王子,或是骑着扫把飞行的巫婆,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我没有喝止,而是以伙伴的身份平行介入,问他“你飞到哪里了?看见了什么?”这促使云丹的思维进一步发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帮助幼儿逐步养成敢于尝试和探究、乐于创造和想象等良好学习品质”,“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如果只要求孩子听话和守规矩,孩子就会不敢想、不敢玩,这种过分限制幼儿活动的方式是极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幼儿、信任幼儿,容许幼儿自主尝试、自己做主,使幼儿树立创造的信心和勇气。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引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儿童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如果教师高控、专制,就会扼杀这宝贵的创造力的萌芽,幼儿只能在顺从和模仿中长大,丧失了创新和创造的信心和能力,被时代抛在后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201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2017.

猜你喜欢

解答包容放手
如何让小学生掌握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省域基础教育改革
浅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放”与“不放”
加藤嘉一:不妨“包容”外国对中国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