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

2018-10-29赵静杨旭东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效果对比常规管理风险管理

赵静 杨旭东

【摘 要】目的:对于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例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方法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护理满意度较高,故值得深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常规管理;血液透析患者;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288-01

血液透析的原理是小分子经半透膜扩散将小分子和大分子分离,但同时因一些特殊因素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1]。风险管理是基于医护理论,通过开展综合的护理方法来达到降低患者痛苦、改善护理效果和预防不良情况发生的医护方式,可有效避免风险,使患者得到更加专业、安全、细致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本文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析探讨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管理效果,旨在提升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例各30名),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为(55±2.6)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为(54±2.6)岁。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时间在2-4年且同意分组护理,同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区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能够用于本次临床实验所需样本。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护理方法,即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关注患者诸如体重、脱水情况等指标变化[2];对患者给予心理和饮食指导等常规临床管理操作。

1.2.2 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方法,即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给患者心理进行疏导,通过交流为患者排除心理压抑,使患者和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消除负面情绪。

(2)对患者出现的临床病症进行详细记录,做好康复计划和并发症预防方案,对患者进行的穿刺、插管、换药等操作要进行记录并按流程进行,防止感染。

(3)加强巡视,对患者的插管部位要定时查看,发现松动要及时处理,特别是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是否发生位移或渗血。

(4)强化设备维护,当透析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更换,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转保证血液透析效果的优良。

1.3 评判标准 经相同时间的护理后,通过记录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为问卷调查方式,具体是85分以上非常满意,60-85分满意,60分以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检验,若P<0.05,则表明效果差异显著。

2 结果

临床护理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是83.3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是93.33%。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风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医护理论,相比于以往的常规护理更加全面和科学,相比与常规管理办法有预见性、护理效果更好,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加专业、安全、细致的护理,从而全面提高护理质量[3-5]。本文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经统计,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风险管理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推动患者预后进程,深得患者人心,故极具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仁莲.风险管理在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5):226-227.

[2] 殷京花,吴学梅,闫慧慧.低温调钠模式在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07):77-79.

[3] 王文政,张金平,王 佳,杨晓萍.不同通量血液透析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5,15(05):268-271.

[4] 温红梅,杨 磊,任笑丽,孙亦兵,阎敏娜.并发冠心病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中精氨酸酶Ⅰ水平变化的研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5,15(08):485-488.

[5] 李新伦,李红霞,李晓梅,高 卓,张胜楠,伦立德.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内酰胺抗生素脑病的临床研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5,15(05):281-284.

猜你喜欢

效果对比常规管理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分析
让管理更有效
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