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2018-10-29王宇玮
王宇玮
【摘 要】目的:研究对儿科护理服务工作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过去一段时期在我院儿科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68名,将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工作管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管理。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性事件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对护理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7.1%,高于对照组的82.4%;管理前后相关考核成绩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护理服务工作实施人性化管理,能够减少实际工作中差错性事件,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减少干预时间,使其对护理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水平提高。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性化;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282-01
对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服务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不仅仅要及时对其情绪进行有效的安抚,又应该使其护理和治疗的配合度大幅度提高,尽可能的使疼痛程度减轻,缓解临床症状表现[1、2]。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患儿在治疗期间的安全,应对该科室的护理服务工作进行持续性的改进,从而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性提升,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对护理干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3、4]。本文研究对儿科护理服务工作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临床价值。现就研究的整个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我院儿科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68名,将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性2例,女性32例;研究对象年龄21-54岁,平均35.9±6.5岁;儿科工作时间1-28年,平均9.3±4.6年;本科学历者19例,本科以下學历者10例,本科以上学历者5例;观察组中男性1例,女性33例;研究对象年龄19-51岁,平均35.3±6.7岁;儿科工作时间1-26年,平均9.8±4.2年;本科学历者17例,本科以下学历者11例,本科以上学历者6例。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工作管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管理,具体措施包括:① 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特点,制定具有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流程,必须充分保证护理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使患儿及其家长在治疗期间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人性化关怀。② 在确定好儿科日常护理工作管理流程之后,由专人监督每位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的贯彻,实际工作中要以人性化原则作为基础,操作期间保持良好态度,规范自身行为。对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根据实际工作量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更好的为广大患儿服务。③ 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职业风险较高等因素是目前公认的,导致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护士长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给予护理人员充分的宽容,建立良好工作伙伴关系,倾听其心声和困难,主动对护理人员给予关心,针对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通,拉近彼此关系,使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显著性提升,让自身的快乐能够迅速的传递给每一位患儿和家属,护患关系能够维持良好状态,提高配合度。④ 在儿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情操和强烈的责任心,对相关问题能够进行果断的判断和正确的处理,对其他工作人员和患儿要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关爱,严格执行护士长的工作安排。⑤ 定期举办人文关怀课程,帮助护理人员充分掌握人性化护理工作流程,以语言沟通和安全保障最为重要,使人性化关怀意识提高。制定合理可行的激励政策,对表现相对较好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促进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财务管理公开化,奖金的发放发保证做到公开、公正。⑥ 定期为护理人员举办集体活动,以演讲比赛、技术操作比赛为主,这样不仅仅可以使护理人员专业性、自主学习态度得到显著性提升,还能使彼此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维持,达到陶冶情操,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5、6]。
1.3 观察指标 (1)在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性事件情况;(2)对护理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3)管理前后相关考核成绩水平;(4)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
1.4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管理干预计划实施三个月后,采用满分为100分不记名打分的方式,调查相关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没有达到60分为不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不足80分但超过60分为基本满意[7]。
1.5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认定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性事件情况 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性事件仅有1例,发生率仅为2.9%,少于对照组的6例,发生率达到17.6%,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护理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护理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7.1%,高于对照组的82.4%,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研究数据见表1。
2.3 管理前后相关考核成绩水平 观察组研究对象管理前后相关考核成绩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研究数据见表2。
2.4 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干预计划共计实施(19.83±3.54)个月;观察组共计(12.70±2.06)个月,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科属于一所医院当中工作性质较为特殊的一个科室,专门负责为年龄相对偏小的患儿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因为该科室收治的患儿的年龄结构相对偏小,其认知功能还不是十分健全,机体对疼痛等刺激所产生的敏感性较强,所以,在儿科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儿哭闹的情况,而患儿极易受到情绪渲染,彼此之间产生互相的不良影响[8]。
对临床儿科护理服务工作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医学和护理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性需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性舉措[9]。护理工作模式的不断转变,需要与其相适应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为其保驾护航[10]。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医疗模式也在不断的转型当中,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也早已不再单纯的对疾病的治疗工作进行协助,其所涉猎的实质性服务内容的范围更加的广泛,对广大患儿和家属的心理、疾病等多个方面均有一定的涉及[11]。同时为患儿家长提供专门的医疗咨询服务,可以使患儿不当生活和饮食方式得到显著改善,根据疾病的实际康复情况,制定后续的干预计划,对病情的恢复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家长的满意度提高[12]。总之,对儿科护理服务工作实施人性化管理,能够减少实际工作中差错性事件,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减少干预时间,使其对护理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丽敏,刘梅花.浅谈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用,2014,8(20):89-90.
[2] 王丽.儿科护理管理中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对比[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127-128.
[3] 谭会.优质儿科护理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实践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3(1):132-133.
[4] 彭湘群,赵敏,徐晓平,等.前瞻性风险管理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2014,19(12):162-164.
[5] 常杏萍,郭庆峰.垂直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安全员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8):258-260.
[6] 张建梅, 王金玲, 徐金梅, 等.护理软技能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06):1947-1948.
[7] 唐菁华, 孙秀勤, 李星慧, 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04(05):185-186.
[8] 张际,赵娟,潘传波.“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儿科的应用现状和展望[J].重庆医学,2013,34(6):932-934.
[9] 陈瑞琴,林李艳,何丽影,等.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7(2):105-107.
[10] 郑瑞莺,梁远关.风险防范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及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368-369.
[11] 李 岚.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0):150+152.
[12] 李颖红,梁锦娣.儿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07):628-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