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干预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2018-10-29谢晓莉刘德慧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疗效观察高血压

谢晓莉 刘德慧

【摘 要】目的:就中药贴敷穴位对高血压患者影响分析。方法:基于60例高血压患者,依据对照原则,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而对于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方式外给予中药贴敷治疗干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其他症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高血压以及低压等均明显得到改善,且所有参与患者其失眠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用于当前针对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中,且其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中药贴敷;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095-02

前言

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到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高血压其对人体大脑以及心脏等器官均会造成一定损害。虽然,现阶段人们对于该疾病的认识已经有了大幅提高,在日常生活以及饮食等方面均对自我进行约束,避免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带来损耗。基于中医穴位贴敷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故此次就该干预治疗模式进行探讨,现将报告内容如下。

一、一般资料

此次选择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确诊为高血压的60例患者,实际所有患者各方面表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均属于1级高血压、血压正常高值以及更年期高血压类型,而对于2、3级高血压患者以及妊娠期间高血压与对贴敷药物过敏的患者均不纳入此次研究范畴。经调查,此次60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为48-78岁,平均年龄为(51.3±3.96)岁。依据随机性原则将该6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区间为48-69岁,平均年龄为(50.8±3.6)岁,平均病程为(6±1.2)年;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5例,年龄区间为49-78岁,平均年龄为(54.2±2.1)岁,平均病程为(5.1±0.7)年;实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患病时间等一般数据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对比性。

二、治疗方式

此次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给予常规降压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饮食方面注意以清淡为主,确保每天有足够睡眠时间,且应确保适当的运动,注意对日常不良生活习惯的约束。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式上,额外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每天至少维持24小时以上,每星期至少贴敷5次,未进行贴敷干预时间不得低于8小时。实际以两个星期为一个治疗周期,每周至少对患者进行1次血压测量记录。实际测量时,患者应当处于安静环境中,测量三次,每次间隔时间不得低于五分钟,取三次测量结果平均值进行总结分析。

在进行中药贴敷时,主要贴敷涌泉穴位,其位于人体蜷足时人字缝中心。而实际中药配方则以吴茱萸为主,操作时首先用酒精棉球对患者双脚涌泉穴位置进行消毒处理,随后取敷贴片,用油膏刀选取约3克左右吴茱萸摊平于患者穴位上,切忌摊平厚度尽量保持均匀适中;每晚1次,以两个星期为一个疗程。实际贴敷在患者睡前进行,隔7小时左右即可去除,在对敷片去除时,则应当以盐水棉球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去除皮肤表面药迹。需要注意,在敷药过程中势必控制好摊平的厚度,尽量做到均匀适中,敷药时应当保持一定的湿度,观察患者全身以及局部反应情况,一旦出现水泡以及瘙痒等情况应当立即停止进行,尤其对于皮肤过敏患者应当禁止使用该方式进行干预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此次以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也以及收缩压情况为对比,判断两组疗效情况。此次针对计数数据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方式表示,即(x±s);基于卡方进行校验,对于计量数据则采用t校验,实际当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对两组患者血压情况进行调查记录,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其平均收缩压为138.45±7.96;舒张压为87.15±7.14;而观察组30例患者,平均收缩压为124.84±6.41;舒张压为74.96±5.51,观察组患者在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

四、探讨

基于中医角度认为,该高血压疾病属于中医眩晕类,其主要与人体阴阳平衡失调存在一定关联,主要病位在患者肝脏以及肾脏器官,阴虚阳亢是诱导该疾病的主要原因。而基于有效措施对患者阴阳进行调节,即可有效对高血压进行控制。中医药学的穴位贴敷法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中医外治疗法,其主要以中医学为基础,基于整体观念与辩证轮治原则,依据人体经络相关理论,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中,进行合理的药物贴敷控制,从而减轻患者疼痛,达到治疗的效果。而吴茱萸是一种辛热药物,主要可以帮助患者起到功能性散寒止痛以及疏肝理气效果,在中医治疗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其不但可以应用于寒证,同时对于某些热证也有明显效果。穴位贴敷方式,其不但具备经皮给药特点,同时由于穴位刺激可以基于经络传感进而影响多层次的顺利功能,使其互相之间产生刺激与协调影响,进而导致生理上的方法情况,提升药物外治效果。基于此次研究结果不难看出,基于中医药贴敷方式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其平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基于中药穴位贴敷方式对于降低患者高血压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基于中药吴茱萸穴位贴敷过程中,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为出现心脑血管症状,且血压得到稳定降低,没有明显波动情况,头痛、眩晕以及胸闷等情况得到明显缓解。故笔者判定,应当充分肯定基于中药穴位疗法的优势,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开拓与梳理。

五、结论

此次基于中医药穴位贴敷治疗方式患者疗效明显由于常规治疗方案,切治疗效果更为可靠具有一定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獻

[1] 杜玲, 颜芳. 中药穴位贴敷干预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 山西中医, 2011, 27(10):44-45.

[2] 陆舒婷, 张雪芳, 张敏,等. 时辰穴位贴敷干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24h动态血压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23):2950-2953.

猜你喜欢

疗效观察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