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亲

2018-10-29刘茂云

鹿鸣 2018年7期
关键词:娃儿娘娘二姐

刘茂云

爬在被窝里的父亲,就着旱烟,掰指头:就是228个人。父亲的一只眼闭着,眼角是一行被烟熏出的泪,另一只眯缝着。母亲问:数玉娥没?父亲说,她也算人里头的数儿?玉娥住在村东头,五个哥,她嫁了男人,为二哥换来了男人的妹子。男人大她十几岁,五大三粗,满嘴黑牙。一张嘴,先看到的是牙屎。一年后,玉娥在一个夜里失踪了。村里比我小的管玉娥叫玉娥姐,小一辈的叫玉娥姑。村里人认亲。两百多人,盘根错节都是亲,七大姑八大姨,爷爷娘娘更多。没在村子里住过的人是没这体会的。

村南李二,一只眼上翻,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扭秧歌,踢鼓子总能踢烂一双实纳帮子牛鼻子鞋,父亲说,你二爷爷。理所应当的,他的老伴成了我二娘娘。二娘娘人高马大,圆盘大脸,胸大、臀肥、脚小,一头银发。叫二爷爷叫死货俺们家那个死货俺们家那个老不死的死货。据说二娘娘当年死活不想嫁给二爷爷,二爷爷家是地主,二娘娘她爹说,借米看谷窖,女娃儿,受不了治就行。四套马车,十三岁的女子成了我的二娘娘。二娘娘不生,从邻村抱养了一个,抱回家才知道是个兔唇。二娘娘说,人斗不过命,罢!那个老不死的,他就這命。二娘娘一说到这儿,就像说评书的往桌子上甩醒木,手一扬,把煤油灯扇灭,吹落烟锅里最后一颗烟灰,趄起炕沿上半个肥硕的屁股,走了,小脚颠三倒四。我家喜欢跟人的大红公鸡,会真诚地一路把二娘娘送出大门外,然后再跑回来,朝着半开的家门“咕咕”两声。

二爷爷的儿子叫秃小,可能源于秃小小时候头发绒绒的,头又圆。村子里“秃”的意义在光、在圆润,爱不释口就叫成了秃秃,长大了觉着不好听又改叫秃小了。二爷爷私下里翻着一只白眼,狡黠地告诉我:啥事儿也是你二娘娘说了算,只要她高兴,女人哇!咱好歹也是男人。二爷爷的院口从北开,二爷爷捅着手出来,二娘娘是挺着微微凸起的肚出来。走上一段,二爷爷好像哪里不自在,或者忘记了什么东西,又折了回去。二娘娘看都不看二爷爷一眼,只管走自个儿的路,跟身旁来去的人热情的打招呼。细心的人会发现,二爷再从家里走出来的时候是背抄着手的,这个时候,二娘娘早不在二爷爷的视野了。

二娘娘怕她和二爷死了秃小会孤独,把我穿开裆裤的父亲叫到家,吃了一顿浑圆的腌猪肉饺子,给秃小和父亲结了拜。父亲说,那饺子咸的,像打死卖盐的哩。打我记事起,只要父母说你大爷,我就知道是指秃小大爷,父亲的结拜。母亲不在的时候,秃小大爷来家,常和父亲对把门,对着一盏煤油灯,把羊腿架到灯火苗上,一锅一锅不紧不慢抽着旱烟,拉着体己话。多次听到父亲对秃小大爷的规劝,找上一个吧,老了有个人搭照。南村福小家行不?北村的甘肃家性格不赖。秃小大爷的脸被灯光映照的光光亮亮,腼腆地抿嘴笑。烟也吸溜的有了声响。这个时候,我的眼前花香鸟语,春光明媚。往往是,聊到最后,秃小大爷把最后一口烟抽完,把悦脱在地上的鞋套上脚,摩挲一下,说,等平娃儿成了家再说哇!秃小大爷相过十多次亲,都是无言的结局。秃小大爷瞅见母亲下地了,就来我家串门,谈那一成不变的话题,腼腆地笑,烟也吸溜得有滋有味。末了还是那句,等平娃儿成了个家再说哇!我觉得,秃小大爷每来一次,就像抽了几口洋烟,特兴奋。那年秋天,去公社粮站粜任务粮,半道上,捅着袖的秃小大爷从胶车上摔下,再没起来。村里人都说,不捅袖就不会有这事哩!先着地就不是头哩!那天是霜降,天很冷,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霜。我为秃小大爷还戴了孝,秃小大爷抱养的娃儿大我一岁,叫平娃。二娘娘说,代代相传,你们也是结拜。平娃自然而然成了我的平娃哥。秃小大爷出殡那天,我的小手死死攥着平娃哥的小手,心里发誓,一定与平娃结拜到底,世世代代。再后来,平娃哥成家了,娶的是当年父母给我挑选好的银花姑娘,理由是银花虽然个儿矮人丑,可是村子里唯一一次能拔四拢麦子的姑娘,好苦,身体结实,会过光景,适合我这懒人。二娘娘说,银花屁股大,能多生娃儿。假期回村,平娃哥见了我,远远地绕开了,在他心里,他是夺人之妻的小人。此前,我的父亲母亲没有告诉我平娃儿哥典礼的消息,他们不想提这个让他们倍感伤心的事儿。平娃儿哥典礼那天,母亲哭了半夜,不停念叨:好好的闺女,人家娶走哩!父亲咒我:仇人,上辈子就是活活的仇人!银花再见了我,也不再有说有笑,低着头走,偷眼瞧我。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心里由不得失笑,甚至觉得是我对不起他们。

四爷爷是陕西府谷人,走西口逃到大后山。人长得俊,身板笔直高大,但家穷,四十多岁才遇到四娘娘。四娘娘长得好看,眼睛水灵,樱桃小嘴,牙也白。最主要是干净,锅台黑明油能当镜子照,是全村妇孺皆知的锅台。其实,叫四爷爷的理由很明了,他兄弟姐妹几个,村里谁也不知道,只知道他名叫贺四,父辈管他叫四叔,我们自然叫四爷爷。四爷爷能耍手艺,毛毛匠,会擀毡做毡帽毡袜。经常能吃上炒鸡蛋烙油饼。四娘娘眼高,和四爷爷对上了眼。四娘娘说,军阀混战那几年,她的脸上经常涂的锅底黑,才躲过一个一个贼眉鼠眼的当兵的。四娘娘嫁给四爷爷时丈夫死了三年,有一个十二岁的娃儿叫后生,后生原来姓王,很快就姓了贺,四娘娘诡秘地跟村人说,因为这,那枪打货闹腾的没完。村里人说,是凭那手艺闹腾哩。

秃小大爷死后,四爷爷不停唾着唾液骂,兆就河里死,不会在井里死。四爷爷接着说,兵荒马乱,后生他娘也没叫人抢走,怎轮到了俺,没那命,就别扎挣!

一个村,二百多人都亲着,论资排辈,泾渭分明。村中间住着一对老夫妻,男人姓单,父辈叫单仁哥,吾辈叫单爷爷。女人叫马二女,一头白发,打一髻儿,还落一缕。走路如风,边走边说话,一路不停,嬉笑无常。马二女嘴啐,和单爷爷老吵架。单爷爷嘴拙:俺把你个马二女!俺把你个马二女!马二女骂得抑扬顿挫,就像百灵鸟变着法儿骂。单爷爷经常是摔门而去,背抄着手,大步流星,无目的地去了邻居家。当地一杵,不言不语,胸脯一起一伏,没等让坐,又返了回去。刚刚消停的马二女,一见单爷爷回来,又开始新一轮的轰炸。单爷爷再度摔门而去。村子里的大人小孩背地里都叫神经病马二女,场面上叫二姐、二姑、二娘娘。村里人从来是不叫姨和姥的,村亲都是父系的嫡亲庶出,可见男尊女卑。马二女有马大哈的一面,家里邋里邋遢,出门丟三落四,对叫什么不介意,但得叫。每个人都是别人按辈份去称去呼,她却是在替你称呼,二姐和你说哇,如何如何;二姑顾不上,如何如何;二娘娘忙着呢,如何如何。不一会儿就二姑成了二姐,二娘娘成了二姑。转眼间,马二女年老色衰,走路也不风风火火了,说话也相对少了,不过还是边走边说,洒一路话语。替人称呼也去繁从简,对老人孩子一律二姐,成了全村人的二姐。一些中年人碰着了:二姐,这是去哪?马二女边走边说:二姐接羊寻猪,还能做甚?和尿泥的娃站着,也不和了,拄着煤铲,异口同声:二姐——二姐——远远的山谷里也是:二姐——二姐——马二女边走边嗫嚅:二姐顾不上!二姐顾不上!沒几年,无儿无女吵了一辈子的老俩口相继去世。村子里少了两道风景,少了不少的声音。叫二姐的来了,叫二姑的来了,叫二娘娘的也来了。大伙儿打墓的打墓,做饭的做饭,入殓的入殓。缺什么从家里带上。村子里的人把东西和钱凑在一起,买了棺木穿戴,吃一顿炸糕烩菜,请一班鼓匠吹吹打打,让二老入土为安。那年冬天雪大,冰雪封住了村子,村子里男女老少倾巢出动,昼夜奋战,开辟出一条雪路,二十八个青皮后生轮番抬着棺木,把老人安葬在村西路边的山腰,为他们回家自由。我的父辈把他们原来住在村中间茅庵房的门窗,用碎坯堵上了。从此,破败的小院里经常旋起一股一股的风,风里裹挟着败枝枯草,和“二姐顾不上”的微弱声音。只要经过,乡亲们就会像旅游景点的导游,不断讲着他们的故事,说着他们的好。

娃儿头疼脑热,男人说,去,找你康三叔去。康三叔怀揣一包银针,三步并作两步,顾不上脱掉露着脚指头的家做鞋,一针下去,烧退了,钱一分不收,走了。家里他舅来了,女人说,去,跟你六爷爷借六七颗鸡蛋。不一会儿,娃儿用衣襟兜回十颗鸡蛋,手里还攥着一把鲜嫩的韭菜。给娃儿把娶媳妇的日子找人定下了,还缺亲家五百块彩礼,男人在地上转个圈儿,女人梳子沾点唾液梳梳头发,各找各的门路。三大爷五十块,王四叔三十块,背锅叔十五块,红眼大爷六十三块,金小哥八块,金花姑四十块……一顿饭工夫五百三十块,还多出三十块。

那是个叔侄同龄的年代,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听人讲,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深处,计划生育普查,去到一个牧民家,蒙古包里炕上一个大羊皮被子下是嬉耍的孩子,主人掀起被子,是五个难分长幼的娃儿。主人用僵硬的汉语说,这是一部分,那一部分在旗里上学,那一部分也是五个。村子小,娃儿生得多,都是亲,叫了多年姑的,有一天成了媳妇,洞房花烛夜,新娘戏谑新郎,俺可是你姑姑,动手动脚的新郎停了下来,脸红至颈,半天抬不起头来。也有叔叔娶了侄女的,刚成家一不小心叫成了叔,惹得小俩口开怀大笑,平添一份喜乐。

岁月如流,再回家乡,不觉经年,村子里的老人已经走了不少,年轻的考学的打工的都离开了村子。村里剩下的也就屈指可数的十来个人了。去发小家,已经快六十的他不无感慨:没去处,人们不串门儿哩,憋不住去街上转转,房子是新的了,见的人是生的。年轻人热闹,每天打麻将,推对子。好几个因为赌博躲饥荒跑了,光离婚的就四对儿哩。俺在家哄孙子,儿在市里开饭馆,你嫂子跳广场舞也跳不了,腿疼。

不老的是岁月,还有浸泡在岁月里的人和事。

猜你喜欢

娃儿娘娘二姐
古驿方言“娃”的用法探究
二姐的善心
娘娘与唐宋的“恩爱”日常
纸杯大变身
浅析襄阳方言称呼语“俩娃儿”
娘娘寨的春秋事
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