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物理的乐趣
——教学案例《光的反射》
2018-10-29朱晓东
朱晓东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案例背景:
上半年在中华中学为几批七年级的学生上了两节《科学》课,都是光学内容,学生只有小学科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八年级光学内容,学生表现得比预期的好得多。现在就我在这两节课上的一些典型教学片段进行总结和思考。
【教学片段1】光路的显示
老师:光的传播路径怎样才能显示出来呢?
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喷水雾。
学生:对,还可以点蚊香、在有灰尘飞舞的房间里
老师:对,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可以显示光路,如果我们这样做实验也不错,不过可能需要的条件或者器材稍微多了一点。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制作一个可以显示光路的激光笔。
(教师展示已经做好的器材和介绍制作方法)
思考: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科学课《认识光》,所以显示光路的方法很多学生都能立刻答出,所以这儿在初中阶段可以快速带过。而用喷水雾显示光路的方法其实也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尝试做一下,让学生对比用线光源显示光路的优缺点。
【教学片段2】制作激光笔线光源
老师:同学们看我这有一个激光笔制作的线光源,现在我打开给大家看看。
(贴着黑板打开激光笔线光源,在黑板上显示出显眼的光路)
学生很感兴趣。
老师:大家今天也和老师一起做一个激光笔的线光源。方法很简单,就是在激光笔头固定一个有机玻璃圆柱体,让光从侧面射出去。
(教师展示自己的线光源,并下发器材)
学生动手自制线光源。做好的图线光源样式很多,大多是和老师一样,个别学生直接用胶带固定有机玻璃圆柱体,效果也不错。
思考:透明圆柱体的作用是当作凸透镜,具体原理暂时只能一带而过,而教学中教师先展现自己制作的线光源其实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本节课上其实给了器材后有不少学生自己就发现可以做成线光源,所以应当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去“发明创造”。
【教学片段3】探索光的反射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靶子”,在后面的课桌上放一个大的平面镜)
老师: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可以在教室内任意走动,拿着你们的激光笔,看看谁能用激光笔通过后排平面的放射,射中我黑板上的“靶心”。
(学生立刻活跃起来,各自找好位置、好角度去“击中靶心”了,很快不少激光束都击中了靶心)
老师:看来有不少同学都是高手,这么快就击中靶心了,那你们猜想一下靶心、平面镜、你的激光笔这三者位置、角度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击中了?
学生:三者组成等边三角形!
学生:不是等边,是等腰!
学生:好像不是等腰,靶心到镜子距离和激光笔到镜子距离不同。
老师:……
思考:对于没有学过物理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提问“位置、角度关系”必然把学生的思路向数学上去引导了。其实细想起来,就按学生的思路进行下去,也可以发现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
【教学片段4】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老师:利用我们自制的线光源,大家自制器材来测量以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关系。
(学生先讨论再制作,实验过程相当顺利)
思考:学生对于动手制作非常感兴趣,也有很强的合作精神,这和现在的小学教育密不可分。初中物理其实动手内容可以有很多,如果时间允许,我们也该多给学生动手自制实验器材的机会。
【教学片段5】绘制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图
老师:我们现在利用自制的器材记录下光的反射光路,大家也测量一下角度,看看和你的猜想吻合吗?
思考: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其实没必要讲授“入射角、反射角”,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反而更能发挥学习主动性。由于这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从学生的记录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比预计的好得多。
总结:由于这批学生是选拔出来的比较优秀的七年级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明显感到学生思维和操作能力很强,所以课堂任务完成得比较顺利。同时也看到,其实如果把物理知识融入一些小游戏、小制作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非常浓厚。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