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10-29任修霞
任修霞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渠道权力是一个渠道成员对渠道中另一个不同层次上的渠道成员的行为或决策的控制力或影响力。一个渠道成员的渠道权力来源于另一个渠道成员对它的依赖[1]。如果B对A有所依赖,B就会改变它通常的行为以适应A的需求。
农民渠道权力在本文中是指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民所拥有的渠道权力。
2 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民渠道权力受农产品流通渠道、农产品种类与特性、农民个体特征以及政府的税收与补贴政策等因素影响。
2.1 农产品流通渠道对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分析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农户-消费者”型;二是“农户-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经纪人等)-消费者”型;三是“农户-公司(加工企业)-消费者”型;四是“农户-合作社-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经纪人等)/公司(加工企业)-消费者”型;前两种类型具有传统色彩,后两种类型具有契约和合作色彩。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不同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农民所拥有的渠道权力的大小也不尽相同[2]。
2.1.1 “农户-消费者”型流通渠道中农民渠道权力分析。在此流通渠道中,农民与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农民虽具有完全选择交易对象的权力,农户在此流通渠道中渠道权力最大。但由于他们所交易的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同质性,产品差别不大,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选择上也具有完全的选择权力,但此种流通渠道交易量少、耗时,交易费用最高,而且交易效率最低。
2.1.2 “农户-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经纪人等)-消费者”型流通渠道中农民渠道权力分析。在此流通渠道中,批发商主要一次性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收购,价格依市场行情而定,双方一般无须签订合同或契约,农户与中间商在交易达到成上仍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均注重利益的最大化,相互之间依赖程度也较低。但相比较而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农产品的鲜活性,在此种流通渠道中,农户对中间商的依赖程度相对中间商对农户的依赖程度要高得多,交易过程中交易量虽较第一种流通渠道有所上升,但交易费用仍然很高,交易效率也低,因此,虽中间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农户,但农户的渠道权力仍相对较低。
2.1.3 “农户-公司(加工企业)-消费者”型流通渠道中农民渠道权力分析。在此流通渠道中,合同契约将农户与公司(加工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购销关系与渠道关系均非常稳定,虽然此种流通渠道有利于产销加、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但是在此种流通渠道中,农户受生产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其农产品的销售对加工企业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因此农民的渠道权力与公司(加工企业)的渠道权力高度失衡,农民渠道权力处于弱势地位。
2.1.4 “农户-合作社-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经纪人等)/公司(加工企业)-消费者”型流通渠道中农民渠道权力分析。在此种流通渠道中,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户自发组建联结农户和市场的利益纽带,通过其自身的凝聚力,将分散的农户集结成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农户、小生产”的先天缺陷。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农户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与中间商/加工企业进行交易,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分散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农户通过“抱团自救”组成的合作经济组织,增强了交易过程中与中间商/加工企业之间交易关系的稳定性与依赖性,农民的渠道权力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2 农产品种类及特性对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分析
2.2.1 粮棉等大宗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民渠道权力分析。由于粮棉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且透明度相对于其它农产品较高,主要表现为两种流通渠道。一是“农户-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经纪人等)-消费者”型;二是“农户-合作社-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经纪人等)/公司(加工企业)-消费者”。在“农户-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经纪人等)-消费者”流通渠道中,虽然中间商在交易对象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但农户在此种流通渠道中仍具有较大的权力。如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农户可选择现款交易;在付款方式相同的条件下,农民可选择高价中间商等。另一方面,由于粮棉等大宗农产品具有耐储存等特性,农民可根据自己的出卖要求选择合适的交易时间。因此,在此种流通渠道中,农民具有较高的渠道权力。在“农户-合作经济组织-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经纪人等)/公司(加工企业)-消费者”流通渠道中,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户自发组建联结农户和市场的利益纽带,把分散的小农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农产品交易的议价能力,降低了农产品在交易过程所发生的如信息、谈判、执行和运输等交易成本。从福利经济学角度来讲,降低成本也意味着提高收入,收入即农民的收益,农民的渠道权力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得到间接提高[3]。
2.2.2 果蔬、肉禽蛋类等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民渠道权力分析。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区域性,“南品北运”“北品南运”“西品东运”“区域集中生产、全国跨区流通”已成为我国当前的农产品流通格局。全国5个蔬菜产区的重点县的蔬菜产量占了全国蔬菜产量的44%,然而大城市蔬菜主要靠外地供应;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广东、新疆、广西等七省水果产量占全国的55%;肉禽蛋类中以猪肉为例,四川、湖南、河南、山东四省的猪肉产量占全国的1/3。产销区的分离,使我国40%左右的农产品为跨省流通,而鲜活农产品由于其鲜明的季节性与区域性,加之易腐、易损等特性,迫使农民采取多种流通渠道进行销售,因而农民在此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渠道权力最小,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4]。
2.2.3 茶叶、调料、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民渠道权力分析。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农业产品,特色主要体现在由于天然的地理气候条件生产出其它地区同类产品所不具有的产品特色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生产出其他产品所不具有的工艺特色上,并由此使产品的品质与形象能够在人们心中留下独特的印象。由于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造成了供需之间的矛盾,加之特色农产品的特色之路经过了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中,政府都给予了特别引导与支持,从而使得农民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拥有较大渠道权力。
2.3 农民个体特征对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分析
农产品生产规模的大小能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和组织形式,在半自给半商品性农户占主体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小规模纯农户倾向于自给性农户,中等规模农户多为半自给半商品性农户,大规模纯农户多为商品性农户[5]。而农产品的规模生产受农民个体特征如自身综合素质与农户家庭经济状况等的影响。
2.3.1 农民个体综合素质对其渠道权力的影响。农民个体的综合素质与其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个人经历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农产品生产的规模、特色与销售渠道需要农户具有市场化的理性行为,而农民市场化的理性行为则随着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强。农民市场化的理性行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生产决策的理性化。生产决策更多地体现在经营面积的选择行为(种多少)与生产技术的选择与采纳行为(如何种)等方面,而这些行为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及个人经历息息相关。二是销售决策的理性化。农户的生产规模会直接影响农民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销售渠道的选择,由于我国农村的分散经营和普遍偏低的农民文化素质,导致了他们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议价能力弱和收集市场信息能力差[6],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民渠道权力小。为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农民利用各种手段寻找最佳销售渠道,努力降低交易过程的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与运输成本等,不同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即不同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从而导致了农民所拥有的不同渠道权力。
2.3.2 农民家庭经济状况对其渠道权力的影响。农户规模化种植的主要目的是农产品的商品化,除农产品自给之外,农产品商品化的前提是生产规模,规模化生产的基础是农产品生产的投入与土地的集中连片,由此农户的生产资料购买行为、土地投入行为和土地流转行为等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而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户生产资料的购买情况、土地投入的情况与土地流转情况等。
2.4 政策对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分析
税收和政府补贴是目前政府调节农产品生产的两种主要手段,主要表现在调节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农产品的品种选择、农产品生产的投入以及改善农产品收购商的采购策略等方面,进而间接影响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农民渠道权力。
2.4.1 税收政策对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分析。与农产品相关的主要税种包括农业税、增值税和屠宰税。由于农业税与屠宰税的减免与取消,目前,国家调控农产品流通的税收方式只体现在增值税上,而且只针对具有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资格的农产品销售商,税收政策对农产品经销商收购行为有着重要调控作用。当市场上高质量的农产品需求大于低质量的农产品需求时,农民在高质量农产品销售过程中,拥有较大的渠道权力,可不需要税收优惠;当市场上高质量的农产品需求小于低质量的需求时,政府的税收政策可以改善中间商的采购策略,从而使得农民在其生产的高质量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渠道权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4.2 政府补贴对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分析。政府直接对农产品价格、农产品出口等方面进行补贴。粮食直补的计量是按照国家的补贴标准和粮食的种植面积进行补贴;良种直补是国家为促进农民种植优良作物来达到粮食增产和农产品品质改善的目的,其计量是按照种植品种计量予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是国家为了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对购买与应用农机具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是政府为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和国家粮食储备,对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农民进行直接补贴。政府补贴有利于鼓励农民的农业生产热情、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投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当市场上高质量的农产品需求大于低质量的农产品需求时,在高质量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民拥有较高的渠道权力,不需要政府补贴,农民会自发扩大高质量农产品生产规模。当高质量农产品市场需求小于低质量的农产品市场需求时,政府的补贴可大大提高农民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民在此种情况下的低渠道权力[7]。
3 不同因素对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路径分析
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流通渠道、农产品种类与特性、农民个体特征及税收与补贴政策等因素对农民的渠道权力均产生着重要影响,但不同因素影响农民渠道权力的路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3.1 农产品流通渠道对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路径分析
不同的流通渠道,农民所支付的交易成本(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交易执行成本与商品运输成本)大小不一,农民根据当时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及所拥有的农产品,选择相对于他所拥有的资源条件下最优匹配的流通渠道,而流通渠道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农民在其所选择的流通渠道中的渠道权力的大小。其影响路径如下图1:
图1 农产品流通渠道影响农民渠道权力的路径
3.2 农产品种类及特性影响农民渠道权力的路径分析
农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鲜活性、季节性以及生产规模的差异性,农产品特性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着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选择,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类型又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渠道权力,因此农产品种类与特性的差异性间接影响农民的渠道权力,其影响路径如下图2:
图2 农产品特性对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路径
3.3 农民个体特征影响农民渠道权力的路径分析
农民的个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农民的个体综合素质与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农民个体的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个体经历、思想意识与思维方式等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生产规模、特色与流通渠道的选择,农民个体的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决定着农民对农产品生产的投入,农民个体综合素质与家庭经济状况通过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规模、特色与流通渠道进而间接影响农民在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农民渠道权力。其影响路径如图3:
图3 农民个体特征对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路径
3.4 政策对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路径分析
税收与政府补贴作为调节农产品生产的两种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决策与中间商的收购行为,从而影响农民的渠道权力。其影响路径如下图4:
图4 政策对农民渠道权力的影响路径
综上所述,不同农产品流通渠道直接影响着农民渠道权力;不同种类及特性的农产品直接影响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形态,进而间接影响农民渠道权力;作为重要流通主体的千千万万的单个农民,其个体的综合素质与家庭经济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着农民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选择,进而间接影响农民的渠道权力;税收与政府补贴作为调节农产品生产的两种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决策与中间商的收购行为,从而间接改善农民的渠道权力。
4 农民渠道权力影响因素分析的政策含义
作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绝大多数农民为无序、自发、分散的参与农产品流通,农民渠道权力处于弱势地位,农民自身的利益保障因此而受到极大影响。改善或提高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民渠道权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4.1 健全多元化的流通渠道,积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积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与发展,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谈判能力与议价能力,改善农民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弱势地位,从而提高农民渠道权力。
4.2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可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模式,加速土地流转,进而促进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可促进农民对技术的采纳及对优良农产品品种的选择,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通过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特色化与优质化进而改善和提高农民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渠道权力。
4.3 合理运用税收优惠与补贴政策,调节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
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针对具有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资格的农产品销售商,给予优惠,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改善农产品经销商的采购行为,提高农民的渠道权力。积极贯彻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如粮食直补政策、农作物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及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等,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节农产品的生产规模与品质,从而改善农民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渠道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