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印铭心
2018-10-29王文博
文_王文博
以刀刻为表现手法的古代经典艺术作品,不胜枚举,出土实物历史最久者当属甲骨文,而后金文、石鼓、金石印章等。印章,又称为印信、图章、戳子。发展至明清时期,印章便已成为典型的文人表情达意的艺术表现样式,被称为篆刻艺术。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先秦古玺、秦汉古印为后世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的滥觞。尤其是汉印,异彩纷呈的风格特点更是后世师法的典范,深深影响两千年之久,更为明清篆刻家所青睐,是研究篆刻艺术的不二法门。然秦汉篆刻艺术以实用为第一要务,充分显示印主人的身份、地位、用途等。至明清,重意象和神采,重作者的情感注入与精神表现,而弱化其实用功能的雕龙镂凤,着实将文人精神与技术手段做到了完美的统一。
文人篆刻自宋元后逐渐兴起,至明清达到一个高度。这既是对秦汉印章艺术的复兴,又是对后世文人情结释放的促进与提高,是篆刻发展的黄金期。《战国策·赵策二》中记载:“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忠诚的方式正是公开表达心意的结果,这就使篆刻艺术异彩纷呈的表达有了理论的指引。篆刻艺术成为追溯传统、寄托志向、抒发情怀的途径,不得不说给实用篆刻注入了源头活水,使其生命力更加鲜活,这也正印证了邓石如等篆刻家“印外求印”的思想。
王文博 为官避事平生耻 4cm×4cm 2018
王文博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3cm×2cm 2018
王文博 梦里潮平两岸阔 4cm×4cm 2017
王文博 东坡门前走狗 3cm×3cm 2017
王文博 方叔莅止 2.5cm×2.5cm 2017
王文博 骋怀 3cm×3cm 2016
王文博 小隐(附边款) 2cm×1.5cm 2018
王文博 云深不知处(附边款) 2.8cm×2.8cm 2017
王文博 闻道 1.8cm×1.2cm 2017
我是打心眼儿里喜欢篆刻,不光是因为能做雕虫之事,更重要能表达我内心的追求,能将我的想法以这种方法显现,实在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畅怀遨游。从小时候用木头块儿刻字到现在也有十来年的时间了,临摹秦汉宋元明清古印不可胜数,其就像维生素一样,给人以身体营养的补充。我总想在现阶段追求一种清新静气的表达,平正而不失灵动,干净利落而不失线条的劲挺之姿。我想:无论书画还是篆刻,在临摹创作中,始终不能丢失的就是灵魂的注入,仅仅靠技术是不能达到思想这个终极的道的。我喜欢黄牧甫篆刻的意味,大概是因为我看到的篆刻史里面很少能有他那样天真烂漫的表现。我们都在用一种方法表现技术手段的精熟,他却在用似乎不会刻印的感觉来表现稚拙,即熟后生的高境界。这是一种高度,一种不与人同的孤格高标。我也是沿着他篆刻的脚步前行,吸收与释放,追求思想与技术的统一。学习不能一蹴而就,应是循序渐进的,阶段的成长有阶段的特点和追求。现阶段,我特别追求孙过庭《书谱》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的意味,我慢慢地积累来表现这份平正,等弄懂了这份平正,我想离险绝就不远了……
学习任何的艺术门类都须要持之以恒,技法是锻炼技术的手段,思想是延续技法的生命力的指引,二者缺一不可。深谙此理后,如不能言的石头一样,默默地感受四十年楼居的寂寞,方能有大鹏直上九万里云霄的英姿。为此,曾赋诗一首以自勉:
捉刀工石闻妙音,
安处雕虫寂寞身。
若能略略传大化,
石既不言最可人。
王文博 功崇惟志 3cm×3cm 2017
王文博 天朗气清 3cm×3cm 2018
王文博 钱塘观潮 2.5cm×2.5cm 2018
王文博 无上清凉 2cm×2cm 2017
王文博 有鸟高飞 亦傅于天 3.2cm×3.2cm 2017
王文博 尽如人意 3cm×3cm 2018
王文博 东坡门前走狗(附印石) 3cm×3cm 2017
王文博 晴窗一日几回看(附边款) 2.7cm×1.8cm 2018
王文博 养根俟实 加膏希光 4cm×4cm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