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上“弹拨尔”乐器之比较研究

2018-10-29周菁葆

新疆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长颈波斯维吾尔族

□ 周菁葆

清朝《皇朝礼器图式》中的塞他尔

当代中国维吾尔族使用的一种长颈弹拨乐器叫弹拨尔(Tanbour),其历史渊源悠久,但是缺乏有关的详细文献。直到清乾隆24年(公元1759年),才有《皇朝礼器图式》中记载回部乐塞他尔:“木柄通槽、下冒以革、面平背圆形如匕。通长三尺四寸二分五厘,柄长二尺六寸四厘九毫。上阔一寸二分八厘,下阔八分六厘四毫,厚九分五厘。槽长八寸二分八毫,阔三寸三分三厘七毫,厚一寸一分三厘七毫。以九轴绾轴,柄端二轴,绾丝弦。槽面设柱,弦自山口至柱二尺八寸四分三厘一毫。面二轴,左侧四轴,绾钢丝双弦一、独弦六,长短各有差。柄缠丝二十三道,以代品,以木拨弹丝弦应铁弦取声。”这里描述的“塞他尔”是一种弹拨乐器,有两根主奏弦,七根共鸣弦,与现在维吾尔族弓弦的“萨他尔”并不相同。从乐器的形制来看,与维吾尔族的弹拨尔(Tanbour)有些类似,但还是有许多差异。①

清《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二)也有类似记载:“丹不尔刻桐为体,以大匏为槽,……直柄,面平背圆,……铁弦四,上二轴,左右各一绾之……柄上设二铁为山口,近上一片穿孔纳弦,下一片承弦,柱用角。”②这里记载中的“丹不尔”是四根弦的弹拨乐器,与今日广泛流传的弹拨尔也略有不同。清代《新疆图志》(卷四十八)记载有:“铜弦谓之弹普”③。这里的“弹普”即“弹布尔”。

综合上述文献,清代已经有“丹不尔”、“弹布尔”术语,但还不清楚乐器的形制。回部乐塞他尔的形制与现今弹拨尔(Tanbour)倒有些相似,但名称又不相同。仅依据清代文献还是搞不清楚“弹布尔”的由来。

一、弹拨尔(Tanbour)的历史渊源

弹拨尔(Tanbour)是一种长颈直项的弹拨乐器,对此,沈知白先生在《中国音乐史纲要》中提到:“按琵琶这类拨弦乐器有长颈、短颈两种,前者有更悠久的历史。这类乐器最早约公元前2000年已见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小塑像襟上装饰的金属片和印章上。琴身小、颈长而有品,二弦,而无轸,以拨鼓弦;这乐器从巴比伦先后传至埃及和希腊(公元前1000年),希腊人称之为pandoura,由利底亚传入,琴身小,张以羊皮,长颈的一端即插入其中。pandoura一字大约是从苏美尔的pantur(小弓)一字转变而成的。据Pollux言,这乐器是亚述人创造的,但也有人说是卡帕多细亚(在小亚细亚东部)甚至还有人说是埃及人创造的。这一推测,姑且不论。约公元2000年前,卡帕多细亚曾被亚述统治,因而受其文化影响。亚述可能采用卡帕多细亚的拨弦乐器,但在亚述庙宇的祭祀仪式里并没有这种乐器的踪迹,也许这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俗乐器。

如果此乐器是由亚述传至卡帕多细亚的,那么希腊人所用的pandoura一名,可能是取自卡帕多细亚或其邻近的国家,而不是取自苏美尔语,这种语言那时已经消亡了,但此乐器的古苏美尔名称仍留存于乔治亚语中,即Panturi;这名称正如许多苏美尔语中的字一样,在苏美尔语仍流行的时候,就传至其它地区;希腊并不是直接从苏美尔得到这名称的,而是得自高加索或邻近高加索的地区的。④

由此我们清楚,长颈的直项琵琶是公元前2000年就产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1000年已传入希腊。由于沈知白先生这段研究没有图片,因此并不能引起学术界的共鸣。根据最新的考古资料,这种棒状的共鸣箱,直项的琵琶最早出现于希腊。在古希腊(塔纳格拉)雕像中描绘有潘杜拉(Pandoura),这是一种叫做Pandoura的弹拨弦乐器,这个名称是希腊人和罗马人使用的,实际上就是对从巴比伦传来的琵琶的希腊称呼,它是公元前2世纪的文物。(图2)⑤

沈知白先生说:“最早的Pandoura是两根弦的琵琶,后来又发展成三弦的琵琶,希腊和罗马的这种拨弦乐器与亚洲西部及埃及极相似,故古代作家称之为亚述、卡帕多细亚或埃及的乐器。长颈而无木轸,琴身小,三弦,有品,希腊名之曰三弦triehordon,这种长颈琵琶传入波斯(可能在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年征服波斯时传入)后则称tanbura。在其后期的发展中,二弦者称 dutar,三弦者称 setar,四弦者称 cartar,五弦者称panctar。”⑥

关于弹布拉(tanbura)名称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它来自阿拉伯词汇T.N.B.R.,原意指的是万物生长,这里用来比喻坦布尔长长的琴颈。另一种则认为源自波斯语donbe-ye bare——绵羊尾。也有学者将苏美尔语中的 pan(弓)和 tur(小)作为依据,认为这样就可以把坦布尔和希腊的pandoura、格鲁吉亚的panduri以及亚美尼亚的pandir等乐器联系起来。⑦

我们认为,弹布拉(tanbura)的名称是来源于古代波斯文化。从公元前二世纪两根弦的潘杜拉(Pandoura),我们大概得知长颈直项琵琶的形制之后,波斯就出现了tanbura的术语。

二、波斯细密画中的弹布拉(Tanbura)

公元前334年,希腊亚历山大率领大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后,在格拉尼库斯河与波斯军进行了第一场大战。马其顿军运用亚历山大的积极进攻战术迅速冲散了波斯骑兵,杀死了大量波斯陆军,从此拉开了远征序幕。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向北进入米底亚,追击败逃的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被其部下巴克特利亚督办柏萨斯所劫持。当亚历山大追来时,波斯大将那巴赞斯和阿拉霍西亚督办巴散提斯在慌乱中将大流士三世刺死,古波斯帝国宣告灭亡。⑧

由此我们知道,公元前1000年希腊从美索不达米亚学习的长颈琵琶,被以新的名称潘杜拉(Pandoura)而称谓,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于公元前330年之后,这种Pandoura乐器开始在波斯流传。这种最早的两根弦的弹拨乐器在波斯被称作弹不拉(tanbura)。

我们目前所能得知的波斯乐器,主要来自波斯的细密画中。波斯萨法维王朝的缔造者伊斯迈尔于公元1501年继承王位,建都大不里士。这位阿塞拜疆阿达比尔部落的酋长、萨非·丁(Safi al——Din,1252—1334年)的后裔,惯于征战,十年中先后征服了土库曼苏丹阿尔万德(AlWand)、穆拉德(Murad)和乌兹别克可汗萨巴尼(Shebany),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伊拉克、设拉士及其赫拉特以东的大片土地。在政治上,萨法维王朝与埃及马木路克王,共同抗拒来自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威胁;在宗教上,萨法维王朝奉什叶派为正统,严厉打击逊尼派,成为什叶派的代言人。

伊斯迈尔还是一位艺术的热心赞助者,对中亚和波斯的文化传统十分尊重。

他所定都的大不里士曾是伊尔汗王朝的都城,在蒙古人统治时期曾是一个政治文化中心,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制作图书的手工作坊。历史上还记载,伊斯迈尔攻克伊朗东部的艺术中心赫拉特城后又将大批的画家、诗人、音乐家迁往首都大不里士为宫廷服务。著名的艺术家毕扎德曾受命主持皇家图书馆的工作,指导制作手抄本和插图,公元1522年绘制的手抄本《帝王纪》,初露波斯细密画的端倪。萨法维王朝在四十三年的统治中,使首都伊斯法罕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从传世的手抄本插图来看,伊斯法罕时期的作品,具有过分追求优雅秀丽、笔力柔弱、人物形象比例颀长、媚而无骨的特点,因此有“波斯的样式主义”之称。这种画风被看作是伊斯法罕画派的典型特征。人物及景物以线为主,行笔磊落,线条流畅柔细,山林景物略施淡彩,清新素雅,画面给人以清雅隽秀的视觉效果。这种艺术趣味在传世作品中均有明显的表露。⑨

我们看到公元16世纪的一幅细密画中有一位演奏弹不拉(tanbura)乐器的女性,头缠巾,身穿蓝底小红花的长袍,盘腿而坐,正用拨片弹奏两根弦的弹不拉(tanbura)。这种tanbura的长颈上有用细弦缠绕的品位。

我们在美国波士顿1964年出版的《波斯艺术》中,在波斯银盘上有演奏弹不拉(tanbura)的刻画。演奏者使用的是三根弦的乐器,正为一位手持竹板的女性演唱者伴奏。从画面的人物造型来看,具有典型的东方人种的特点,应该是帖木儿时期的作品。

在英国的大布列颠博物馆、巴黎的国立图书馆、华盛顿的夫雷尔博物馆、土耳其的宫廷博物馆、维也纳国立图书馆中保存有波斯作家阿米尔·霍斯洛夫·捷荷列夫的许多作品。这些写于公元17世纪的书稿中,有许多插图。其中《达瓦尔拉尼和黑兹尔汉》加上插图的次数最多。捷荷列夫最大型的史诗《达瓦尔拉尼和黑兹尔汉》是献给苏丹的大儿子阿拉乌德金·黑兹尔汉的。在作品中写入了现实发生的事件:黑兹尔汉与被俘的达瓦尔捷夫(在诗中是达瓦尔拉尼)。这是一个省长的女儿悲剧式的爱情。在诗的引言中霍斯洛夫说,他是应黑兹尔汉的要求写的。黑兹尔汉将部分札记和信给了作者。

其中有一幅插图,描绘的是黑兹尔汉和达瓦尔拉尼两人谈情说爱的情景。下方左面是一位女性演奏三弦的弹不拉(Tanbura),右面是一位演奏手鼓的女性正在为情侣伴奏。(图5)

同样是在《达瓦尔拉尼和黑兹尔汉》中,我们发现有一种六弦的弹不拉(Tanbura),演奏者正在为达瓦尔拉尼和黑兹尔汉弹奏古典乐曲。从图中来看,在长颈上没有品位,演奏者正在做滑音的指法,右手用拨子弹奏。(图6)⑩

我们从波斯细密画中得知,最初的弹不拉(Tanbura)是两根弦,后来发展成为三根弦和六根弦。其形制与后来中国维吾尔族的弹拨尔(Tanbour)很相似。

三、细密画中的弹不拉(Tanbura)

传统音乐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乌尊·哈瓦”,是长调的意思;另一种叫“克利克·哈瓦”。

公元13世纪时在西亚已经建立了一个名叫梅夫莱维的托钵僧音乐舞蹈团体,它成为以后几个世纪培养音乐家、舞蹈家的摇篮,被誉为“奥斯曼帝国的音乐学校”。在该团体还产生了几种原来用于宗教仪式,后来成为世俗音乐重要体裁的声乐器乐形式,例如赞美歌“阿因”、佩什莱夫(相当于阿拉伯的巴什拉夫)和塞迈。

一幅细密画中描绘了一位演奏弹不拉(Tanbura)的场景。其共鸣箱与波斯的有所不同,而是一种近似圆形的共鸣箱,其长颈指版与波斯相同,但是已经有明显的品位。(图7)

另外一幅细密画中演奏弹不拉(Tanbura)者,其服饰中精细的轮廓线、富丽的装饰、经过仔细选择的色调和匀称的构图与中亚的民族服饰非常相同。演奏的是四根弦的弹不拉(Tanbura),乐器的品位也很明显。[11]

西亚弹不拉(Tanbura)具有精妙的结构,细长的琴颈上有至少48个品格,4根钢弦,另外半球形的共鸣箱也很考究,这样它就具备演奏木卡姆的能力。由于结构的特性,这种弹不拉通常只能慢速演奏,因而也带来了其深沉宁静的音乐品质。但是为了符合演奏木卡姆的高标准,这种弹不拉同时也非常娇贵。平时它的弦必须松掉否则就很容易使琴体变形,它的放置也很讲究,这也就导致后来这种乐器的演奏者越来越少的原因。[12]

四、印度细密画中的弹不拉(Tanbura)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来自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在近千年中他们的势力从印度河流域逐渐向恒河流域推移,印度古典音乐就发端于这一时期,史称“吠陀赞歌”时期。所谓“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的总称(共四部),最早的集子叫《梨俱吠陀》,共收有诗歌1028首。而稍晚产生的《娑摩吠陀》是一部配曲演唱的。

16世纪的贴木儿后裔在德里建立了著名的莫卧儿帝国,其历代君主都十分喜爱音乐。在此前后,古典音乐从宫廷和上层社会向民间普及,乐坛人才辈出,产生胡斯陆和丹森等杰出音乐家。前者率先以大众化语言——印地语取代玄奥难解的梵语作为古典歌曲的歌词,有力地推动了古典音乐的世俗化;他改革了印度最重要的乐器西塔尔琴,扩展了它的表现力;他还创造了一些新拉格,并确定了北印度最重要的音乐体裁克亚尔。后者的主要贡献是创造和普及了一些新拉格,改革了从波斯传来的乐器。

莫卧儿细密画《萨利姆王子与学者和伙伴们在花园里》,约作于1625年,是比奇特尔(Bichitr)的作品。绘画追忆贾汉吉尔身为萨利姆王子时在拉合尔或阿拉哈巴德的花园里,与穆斯林学者和伙伴们聚坐饮酒谈诗的往事,在宫殿上侧可以瞥见花园的茂树繁花,萨利姆王子正与学者们交谈,右下方有一位音乐家则将弹不拉(Tan-bura)扛在肩上,聆听王子的教诲。弹布拉(Tanbura)名称来自波斯语。外形与西塔尔相近,但面板略为隆起,两个弦轴在正面,两个在侧面,有4根弦,没有品位。它不奏旋律,只弹空弦,以产生持续音。[13]

五、当代“丝绸之路”上的弹布拉(Tanbura)

据戈兰格脱(S.J.Collanguettes)的《阿拉伯音乐的研究》说,公元10世纪时,巴格达已经有一种丹不尔的乐器,是两根弦的弹拨乐器。[14]这可能是美索不达米亚音乐的遗存,或许是最早的两根弦的Pandoura。

阿拉伯的弹布拉(Tambura),是一种在梨形共鸣体上有个很长柄的木质乐器。整个是细长的,有四弦、六弦等几种,前者称为“弹不尔·夏尔吉 (Tambur Shardi),每两弦同律,在 d 与 a 上调弦。后者称作“弹不尔·布孜尔库 (Tambur buzurk),它同样可以合成d、a、b 或是 d、e、a。[15]

我们虽然知道古代波斯的细密画中就已经有弹不拉(Tanbura),有两根弦、三根弦和四根弦的形式,但是,现在伊朗使用的弹拨乐器却已经不用弹不拉(Tanbura)的术语。他们有四弦的塞塔尔(Setar),其共鸣箱为圆形,长颈上明显有固定的品位。

还有一种塞塔尔(Setar)有十三根弦,是一种在梨形共鸣体上有个很长柄的木质乐器。整个乐器是细长的,有品位。[16]其形状与当代中国维吾尔族的弹拨尔相似,但是,维吾尔族的弹拨尔却是五根弦,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阿塞拜疆的乐器不叫弹不拉(Tanbura),而是称作萨兹(Saz),不像波斯音乐那样要有较大的乐队编制,往往用一把萨兹(Saz)就可以自弹自唱了。其弹唱的音乐既有波斯——阿拉伯古典的韵律,又有突厥音乐的豪迈风格。[17]

西亚的弹布拉(Tanbura)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在圆形的共鸣箱上插入细长的柄,长颈颈部有三根弦,一般是每根弦调成A、C、d。还有一种是在椭圆形的共鸣箱上插入细长的柄,长颈,有固定的品位。

阿塞拜疆的萨兹(saz)

阿塞拜疆的萨兹(Saz)弹唱

西亚的弹不拉(圆形的共鸣箱)

此外,西亚还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弹拨乐器,如四根弦的叫库拉(Cura);五根弦的叫比万(Bivan);六根弦的叫巴格拉玛(Baglama)。[18]

伊朗4弦的塞塔尔(setar)

伊朗13弦的塞塔尔(setar)

巴基斯坦常用的乐器中大部分源自印度和阿富汗,而阿富汗使用的基本上是伊朗的乐器。因此,我们在巴基斯坦看见有三根弦的塞塔尔(Setar)是一种在梨形共鸣体上有个很长柄的木质乐器,有固定的品位。

此外,还有一种是五根弦的乐器,也叫塞塔尔(Setar),同样是一种在梨形共鸣体上有个很长柄的木质乐器,有固定的品位。巴基斯坦的小乐队中经常使用塞塔尔(Setar),与弓弦乐器沙郎吉以及口弦合奏。

印度的弹布拉(Tanbura)其名称来自波斯语。外形与西塔尔相近,全长90厘米左右。它的共鸣体是半个蒙有薄木面板的大葫芦,琴颈既宽又长,有四根主弦,但面板略为隆起,两个弦轴在正面,两个在侧面,没有品位。

印度也有一种叫塞塔尔(Setar)的乐器,但是与波斯的塞塔尔(Setar)不一样。其共鸣体是圆形,而不是梨形。弦轴正面有两个,侧面有两个,没有固定的品位。[19]

六、中国维吾尔族的弹拨尔(Tanbour)

中国维吾尔族的弹拨尔(Tanbour)名称,是从波斯语弹不拉(Tanbura)转译的。虽然当代伊朗已经不适用弹不拉(Tanbura)乐器,但是,中国维吾尔族则将弹拨尔(Tanbour)作为主要的乐器之一。中国清代《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二)中记载的:“丹不尔刻桐为体,以大匏为槽……直柄,面平背圆,……铁弦四,上二轴,左右各一绾之……柄上设二铁为山口,近上一片穿孔纳弦,下一片承弦,柱用角。”[20]这种四根弦的“丹不尔”应该是中国维吾尔族的弹拨尔(Tanbour)的先族。

从波斯细密画中得知,最初的弹不拉(Tanbura)是两根弦,后来发展成为三根弦和六根弦。到清代,中国维吾尔族的弹拨尔(Tanbour)则是四根弦。

根据维吾尔族《乐师史》记载:“在第一乐师汉孜尔中说,是汉孜尔创作了弹拨尔。”[21]

此《乐师史》于1897年完成,由此可知,19世纪,弹拨尔(Tanbour)乐器已经在中国维吾尔族中普遍运用了。目前维吾尔族的弹拨尔(Tanbour)乐器是五根弦,不同于波斯。应该是汉孜尔在四弦的基础上发展了弹拨尔(Tanbour)乐器。其基本形制与波斯的弹不拉(Tanbura)相似,但演奏方式却有许多不同。

中国维吾尔族弹拨尔的外形,像一个安了长柄的葫芦水瓢。它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马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用桑木、核桃木制作。共鸣箱呈半梨形,蒙以桐木或白松薄板为面。琴杆较细而长,顶端为琴头,平顶无饰、呈方柱形,不设弦槽,上置T形弦轴。琴杆表面为按弦指板,上缠弦品。张金属弦。

弹拔尔因流传地域的不同,而有南疆弹拨尔和北疆弹拨尔之分。

南疆弹拨尔(Tanbour)是流传最早的弹拨尔,属于高音乐器,至今它仍然保持着古老的形制。琴身全长130厘米左右。共鸣箱用一整块桑木先挖制出腹腔,两侧壁厚3厘米左右,腹底厚约5厘米,面部蒙以桐木板而成,面板厚2厘米—3厘米,上部开有两个水滴形小音孔。琴杆细长,另用一块桑木制成。将共鸣箱和琴杆镶嵌粘接成一整体,琴杆表面待张弦后试音缠品,共缠有16个品位,先用皮筋缠品,后改用丝弦缠品。琴头上置有五个T形弦轴,左侧有二,正面有三。张五条琴弦,先用黄铜丝为弦,后改为相同直径的钢丝弦。两条外弦一组同音,两条内弦一组同音,中间一弦一音,定弦为:g、g、cl、g、g或g、g、dl、g、g,外弦为主奏弦,用以弹奏主旋律,中弦、内弦为共鸣弦,可奏出各种伴奏音域g--g2,有两个八度。使用牛角拨片弹奏,音量较小,但音色清亮、柔美。流行于南疆喀什、和田、库车一带,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

北疆弹拨尔(Tanbour),是18世纪末由著名民间艺人穆哈默德·毛拉等人,将南疆弹拨尔带到了北疆伊犁。后经北疆民间艺人的改革,音色由清亮变为丰满、浑厚,属于中音乐器。它随着北疆木卡姆而广为流传,并遍及东疆一带。用核桃木或桑木制成,琴身全长147厘米。共鸣箱较大,除琴杆的指板上缠有18个丝弦品位外,在共鸣箱的面板上也粘有8个-10个竹质高音品位。在琴杆周围和共鸣箱的背部,用贝壳或驼骨镶嵌出各种装饰图案花纹,张五条钢丝弦,定弦为:G、G、d、G、G。音域G—g2,达三个八度。主奏弦G—d无品位,音域中d—g2之间的半音齐全,是弹奏旋律范围。演奏时,右手食指绑钢丝指拨弹奏,音色明亮、浑厚,富有地方特色,是维吾尔族人民在“麦西热甫”上离不开的弹弦乐器。流行于乌鲁木齐、伊犁、鄯善等北疆、东疆各地。

土耳其的库拉(cura)

土耳其的比万(bivan)

土耳其的6弦巴格拉玛(baglama)

巴基斯坦的3弦塞他尔(setar)

弹拨尔(Tanbour)一般多为坐姿演奏,右腿放在左腿上,左手持琴斜立,琴头朝向左上方,共鸣箱置于右腿近腹部处。右手腕部接触垫板,手掌接近琴马,击弦点在马子至上方3厘米之间。在北疆和东疆广大地区,将钢丝指拨绑于右手食指第一关节处,既可在主奏弦上单向弹奏,又可在弦上往复弹拨。在南疆则不用钢丝指拨而采用牛角或塑料拨片弹奏。左手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拇指奏和弦时也偶尔使用,根据乐曲的需要,可以自由灵活地上下移动、变换把位。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右手有弹、强弹、拨、双弹、滚弹、琶弹和扫弹等,左手有平按、拉弦、上下滑音、上下颤音、打音、泛音和揉音等。弹拨尔(Tanbour)擅长演奏热情奔放、节奏鲜明的民间音乐,曲目十分丰富。

(本文图片由周菁葆提供)

猜你喜欢

长颈波斯维吾尔族
长颈负泥虫搜寻记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维吾尔族传统知识的民族生态学分析
长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