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拉伯语解析

2018-10-28杨建荣

神州·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阿拉伯语

杨建荣

摘要:阿拉伯语是中东地区22个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全球10多亿穆斯林使用的语言,自1973年12月,阿拉伯语被列入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阿拉伯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对非学习者而言,该语言好似由很多“小蝌蚪”组成,犹如“天书”一般神秘。

关键词:阿拉伯语;传播与发展;阿语解析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民族的语言,公元七世纪开始,阿语便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目前主要通用于西亚和北非的中东地区,现为阿拉伯国家联盟22个成员国及4个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称,阿拉伯世界有4.22亿人讲阿拉伯语,在全世界使用阿语的穆斯林超过15亿。联合国大会于1973年12月18日通过第3190号决议,将阿语列为联大第六种工作语言。这一天也被定为联合国阿拉伯语日。

阿拉伯语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语言,古老是指语言历史长;神秘是指语言本身的深奥。

一、阿拉伯语追根溯源

1、阿拉伯语起源

据历史考证,阿拉伯语的前身是阿拉米语,又称亚兰语,是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西支,或者因其发源地是今天的叙利亚以及两河流域的北部地区,也将其归属于北闪米特语,是古代中东的通用语言和波斯帝国的官方语言,近代通常指叙利亚的一种语言。

阿拉米语有3,000年的历史,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蒙昧时期,就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语言。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2000年中,古代语言阿卡德语的两种方言─亚述语和巴比伦语─在中东广为通行,当时的世界文明中心在西亚地区,随着商贸活动逐步走向世界各地,这种语言也随之影响了当时各地区的文化格局。到公元前6世纪,逐渐被阿拉米语取代,成为中东的共同语言。到公元元年前后,随着希腊、罗马帝国这些欧洲势力向西亚地区的冲击,阿拉米文字和语言的盛行时期几乎终结,欧洲文明的崛起,使西亚文明地位逐渐衰退。

公元5世纪前后,在中东北方地区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局部统一的阿语文学语言,但是南北方的阿语没有形成统一。在北部地区的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语言比较规范,语言体系主要体现在著书立说。而整个阿拉伯半岛上居住的人使用的语言主要是半岛西南部(也门及沙特南部区域)语言体系,居民使用的語言实际、广泛,各个部落使用各自的方言,使用更多的语言与南阿拉伯人(古代在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也门人)讲的很相似,没有形成标准的语言体系。

在阿拉伯半岛上古莱氏人有名望,有地位,能言善辩,表达细腻,善择词语。他们使用的古莱氏语在与其他部落语言接触和交往中逐渐占据优势。尤其是“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属该部族,《古兰经》的形成和伊斯兰教的建立,给半岛的语言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升华,古莱氏语成为各部落真正的交际语言。随着伊斯兰教的对外传播,《古兰经》文字被视为伊斯兰教的百科全书,其文字成为阿语的标准语言及语言学家们研究语法、修辞的依据,同时也是诗人吟诗作赋的最佳范文。这门语言在自身伊斯兰文化的不断影响下,逐步成为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语言。

可以说,标准的阿语是在古莱氏语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理由是:其一,在阿语古籍记载中都说古莱氏方言是最标准的阿语;其二,《古兰经》降示给古莱氏人穆罕默德,自然是用古莱氏族的语言记录;其三,《古兰经》使用的语言,与伊斯兰教《圣训》及圣门弟子所使用的语言一致;其四,古莱氏族在各领域的实力均超过半岛其他各部落,故成为各部落语言统一的中心。

2、阿拉伯语归属

阿语有28个字母,每个字母有12个发音符号(不包括叠音符号),其文字应该属于拼音文字体系。根据文字特点,一般把拼音文字分为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音素文字)两大类。阿拉伯文字属于两者中的哪一种,学界没有一个完全的定论。

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在《现代汉字学纲要》一书中介绍文字的性质是,根据文字记录语言单位的情况把世界上的文字分为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和语素文字三类,其中在介绍音素文字时,列举了英、俄、藏和阿拉伯文。作者把阿拉伯文字界定为音素文字。周有光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撰写的"文字"词条里,把文字分为词符与音节符并用的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三类,其中在介绍音节文字时称"有些音节文字,不管元音如何不同,辅音相同的音节都用相同的符号表示……这样的字母虽然叫做辅音字母,可是带有不写出来的元音,仍然具有音节符号的性质"。作者把阿拉伯文字归为音节文字。在同一本书里,张甲民先生撰写的“阿拉伯语”词条中介绍阿拉伯文字称:"阿拉伯文字是一种音位文字,4世纪时,由闪米特语族西支的音节文字发展而来……"。简言之,在同一本具有国家权威的辞书中,两个执笔者对阿拉伯文字的性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

各国文字学家对辅音--音素文字的归属也有不同的看法。美国著名的文字史学家格尔博认为辅音音素文字是音节文字的变体,像阿拉伯文字、希伯来文字等实际上是"辅音+不定元音"的组合,即在辅音上标注不同的附加符号就表示不同的音节。认为辅音字母文字是音素文字最主要的论据是:公元前2千年的闪米特人还没有水平把音节从言语中分离出来。当然反对把以辅音字母为主体的文字归入音节文字的人也很多。

总之,阿语是音节文字还是音位文字对语言研究者而言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对一般学者而言,无需追究文字的归属,或者了解其中有多少个辅音,多少个元音,实际上只要记住由364个音符(28个字母 13个音符)拼出的文字即可。

二、阿拉伯语传播与发展

阿拉伯半岛是标准阿语的发祥地。伊斯兰教诞生后,为捍卫《古兰经》的神圣权威、统一阿拉伯民族、巩固阿拉伯伊斯兰政权,从四大正统哈里发时期始就重视阿拉伯语的统一、完善和发展。随着7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为将伊斯兰教传播到阿拉伯半岛之外,他们征服了北部地区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北非地区的埃及、利比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所到之处,阿语便取代当地使用的语言。公元710年始,阿拉伯人又先后占领了西班牙、马耳他及葡萄牙等国,这一地区的国家一直到1493年成为伊斯兰教在欧洲的重镇。在此期间,虽然伊斯兰教信徒穆斯林最终在西南欧被阻在法国,在东南欧被挡在爱琴海,但是他们越过小亚西亚直达希腊,在北方穿过中亚到达东欧和俄罗斯南方,他们的足迹踏遍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可以说,阿拉伯语走到哪里就把其语言带到哪里。

与此同时,阿语由此成为东起印度,西到直布罗陀,南到北非,北至里海这一广大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通用语。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阿拉伯帝国衰亡后,阿语的使用地区大大收缩,但它对亚、非、欧许多地区产生过巨大的文化影响。尽管如此,在中世纪的数百年期间,阿拉伯语曾是整个文明世界学术文化所使用的语言之一。在公元9-12世纪期间用阿语写成的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地理各学科,比较其它语言占有很大比例。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语词汇,足以说明阿语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其次,在世界语言中,除拉丁字母外,阿语是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使用阿语字母的语言全球约有36种,如波斯语、阿富汗语、普什图语、乌尔都语、土耳其语、突厥语、柏柏尔语、印度尼西亚语、斯瓦希里语、马来语以及中国境内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等。这些语言里大量吸收了阿拉伯语词汇,使用与阿语极为相似的字母,只是发音不同而已。据了解,西欧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语词汇。如在当今流行的西班牙语中有三分之一的词汇来自阿语。而阿拉伯语中同样也有很多来自其他语言中的词汇(俗称外来语)。

人类语言的产生意味着灿烂多姿的人类文化的开始。一般说来,文化和语言是共生的,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语言更加丰富和细密。语言和宗教文化关系密不可分,而阿语正是在此基础上,经过1500年的渐变,以及语法家、学者在以《古兰经》为准则基础上不断地完善,成为世界上的通用语言之一。

三、阿拉伯语解析

如上所述,阿拉伯语是中东地区22个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民族的共同语言,是全球穆斯林使用的语言,是被纳入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

现代通用的阿拉伯语分为三种:标准语、地方语(或方言)和外来语。

标准语:用于阿拉伯国家官方文件、文字书写、媒体宣传等。《古兰经》是用古典阿拉伯语书写的文本,它是穆斯林的经典,因此阿拉伯语的解析均以其为规范,它的文字成为现代阿拉伯语书写的标准文字,俗称标准阿拉伯语。我国各大专院校教授的阿拉伯语均为这种标准语言。

地方语:用于阿拉伯各国民间百姓的日常交流。阿拉伯国家与全球各国、各地区一样存在地方方言,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方言,口语表达各异,相互听不懂。如西北非的摩洛哥马格里布方言和海湾地区的方言就相差甚远。一般来说,由于埃及文化发达,起步早,所以埃及方言在阿拉伯国家流行比较普遍,一般阿拉伯人都能够听的懂。因此,学习阿语不仅要学好标准语,而且要略懂一些地方方言,便于民间交流。

外来语:顾名思义,这种语言就是来自其他语言的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当今信息、数字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很多专业词汇都出自国际上流行最广的英语,成为各语种中的外来语,所以说阿语学者不能只单纯学习标准的阿语,而且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搜寻”和学习外来语。

阿拉伯语的构成分为三类:名词、动词和虚词。从这里看似阿语并不复杂,如果进入每类词里,都能看到里面包含很多很多内容,如同进入一片“海洋”,要学会在里面“游泳”。

名词:任何语言里必不可少的语言成分。阿语名词里有十多种名词,每种名词有其特殊的标志或特点,不光有单双复数,而且还有阴阳性之分,以及在使用中格式的变化(尾符)。

动词:同样在其他语种中不可或缺。阿语的动词种类多达22个,每个动词都有20个人称变化,即现在式和过去式动词各14个(第二、三人称各6个,第一人称2个)和命令式6个(第二人称),更为难掌握的是阿语有3个“病字母”,首字母是它时称“如钢动词”,中间有它时称“中空动词”,最后是它时称“残尾动词”,如果出现两个连在一起时则称为“连柔动词”,这几个字母在进入动词后均要发生不同的变化。

虚词:这类词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用途,如其中的介词就有10余种,各有各的意思及使用方法,学者自知,这里就不一一例举说明。

网上对阿拉伯语的描述很多,如“学习其他语种几个月…几年,阿拉伯语要学几百年“;阿拉伯语词汇比其他几个常用外语要多出数十倍等。这些语言有些夸张,但从另外角度说明阿拉伯语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外语。下面的顺口溜更是阿拉伯语的真实写照:

嘴上绕弯弯,手下画蝌蚪,从右忙到左,读写改习难。

单词分阴阳,单复不一般,词意多又深,思考难上難。

语句样式杂,分辨离不开,动词变化多,掌握难又难。

数词更头疼,基序词各异,一二照平常,三九掌握难。

语法繁又杂,规律不照搬,语言难上口,前后顾及难。

苦读若干年,出国到中东,当地民间话,外人知晓难。

语言虽难学,用处大无边,勤奋加努力,掌握并不难。

四、结言

2000年前的陆上丝绸之路和600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给中阿双方打开了友好关系之门,随后双方一直保持和维护着这种良好的关系,而且中阿友好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双方在各领域的发展进一步加强。

语言是中外交流的“工具”,中阿交往离不开阿拉伯语。中阿双方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必然对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我国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的高等院校由最早的8所增加到现在的近50余所就是最好的佐证。

精通任何一门外语都要付出不懈努力,掌握阿拉伯语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阿拉伯语学者更应该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付出,必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美>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简史》,商务印书馆,2016年5月

[2]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8月

[3]刘开古编著,《阿拉伯语发展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

[4]硕士论文网,《阿拉伯语发展》,论文编号:org2012 02262149167960

[5]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基础语法》编写组,《阿拉伯语基础语法(第一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6月

猜你喜欢

阿拉伯语
高校阿拉伯语专业四级统测的反拨作用研究
阿拉伯语基础阶段教学法探究
浅析阿拉伯语语音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论阿拉伯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漫谈民办高校阿拉伯语教学
百年翻译运动对阿拉伯语的影响
国内“阿拉伯语比喻”问题研究
基础阿拉伯语学习中常混淆的语法现象及辨析
阿拉伯语书籍电子化及其网络销售的项目研究
阿拉伯语书籍电子化及其网络销售的项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