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湘晨导演纪录片《大河沿》分析

2018-10-27苏雨姗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

苏雨姗

摘 要:纪录片《大河沿》是导演刘湘晨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客观真实的用镜头记录下克里雅人的生活。刘湘晨导演的作品具有独有的天人合一镜头思维。

关键词:刘湘晨;《大河沿》;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2139(2018)-23--01

沙漠间隔的不只是过去与现在的距离,也重隔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在沙漠的极境之处生活着禁锢在农耕文明时代的克里雅人,克里雅人被遗忘了吗?显然没有被遗忘。纪录片导演刘湘晨深入新疆塔里木盆地克里雅河的克里雅人,用没有掺杂作者导向的动机,完整再现了世人垂涎的。

探寻未知促动着人类实现进步,也是满足自身窥探欲。早在1896年,远在西方的瑞典籍探险家瑞文·赫定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资料收集。随着旅途的深入当他进入达里雅布依的时候,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竟然存在着一片绿洲,如此神奇的自然现象让他断定这里存在着人类生活的族群。正是这次旅途意外的发现,为日后寻找克里雅族群提供坐标。克里雅人群脱离于现代文明让瑞文·赫定在《亚洲腹地旅行记》中写道:“树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隐者。”如此神秘之境本应成为研究泛滥之地却在瑞文·赫定之后鲜有被记录。改革开放之初,伴随新经济的实行让资源旺盛的达里雅布依成为野心家的向往之处,随着大量外来人群的涌入,克里雅人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克里雅人原属于维吾尔族,但是生活习俗的演变让他们早已有自己的生活风俗。近一个世纪不曾被打扰的克里雅人望着家门口飞驰而过的卡车、聆听着矿山被夷为平地的轰隆声,心念着回家道路“被好心资助为柏油路。”

文明的相撞让导演刘湘晨意识到克里雅人的文明需要被记录。文明的相撞转而成为文明的相融,相融的代价势必出现接受与不接受的矛盾。影片《大河沿》是一个没有被科技发展而影响的地方,它保留了最原始最淳朴的风土人情。被拍摄者愿意告诉自己最隐私的事情,体现了人类最原始的感情。不担心被曝光,不担心被骗,如朋友的亲切将影片的真实表现出来,我认为这是这部纪录片最闪光的地方。

纪录片《大河沿》前瞻记录伴随历史文明的进程中的故土难留。同样《大河沿》是一部秉承导演刘湘晨“镜头思维”的纪录片。镜头对准克里雅河末端数十里之间仅有的一户人家。影片开始对此地自然风景的雕琢,让影片如油画质感慢慢展入。主人公老赛地肉孜85岁,在大河沿生活了四代,看似生活的记录却埋下伏笔。即将临产的外孙女热比汗给他带来的重孙将是这个家族的第八代。新生命的诞生确保种族的延续得到保障,使隔世遥远的生活延续下来。但是如此欢愉之际却因为即将到来的新生命被很多人私底下称作“野种”而让老赛地肉孜惴惴不安。孙女热比汗曾有过一次婚史,之后认识大车司机斯迪克并成为他的情人。在热比汗即将临产之前,斯迪克才办了离婚和热比汗办了结婚手续。带着即将出生的孩子,再加上斯迪克的孩子,热比汗希望能和斯迪克共同形成一个家。老赛地肉孜在等待;等待斯迪克能赶在仪式前回来。无法描述此时心理的老赛地肉孜不曾过多责怪热比汗,只有满心期待斯迪克的归来。但是他却没有归来一家人都落了泪,命名仪式依旧如期举行,老人给她取了一个与伊斯兰圣地相关的名字,叫:麦地那汗。导演通过镜头真实记录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克里雅人与自然环境的契约关系。

这部纪录片充分体现了新疆纪录片的特点,民族文化浓郁、牧民淳朴热情、人与人之间毫无芥蒂,体现了人类最原始的感情,新疆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独特、丰富、多样的文化特征具有世界范围的不可替代性,毗邻亚欧八国地缘政治和经济优势,让新疆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反映出丝绸之路上最原始的人文景貌。

参考文献:

[1]尚莉.文化的纪录·人类的关爱--刘湘晨人类学纪录片研究[J].塔里木大学,2017.

[2]梁黎.刘湘晨:我用镜头思维[D].中国民族,2017.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
论钱穆哲学的心性论维度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旅游境界浅说
“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及现代警示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审美共性初探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学之意境
“中国学派”动画片的审美解读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谈传统审美对当代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