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的农业休闲思想
2018-10-27高珊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诗经》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中的十一首农事诗的描述来描绘当时农民的农耕场景以及祭祀场面的分析,揭示《诗经》及其所处时代的农业休闲思想,主要内容有:《诗经》时代的农业发展状况、《诗经》中农业休闲思想的体现,并揭示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诗经》;西周;农业休闲;农耕;祭祀
作者简介:高珊(1994-),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林业大学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3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特别是在几千年前,工业文明还处于不发达的时代,农业更是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关于休闲,美国休闲学专家杰弗瑞·戈比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一个比较接近现代人思想,且更为丰富的一个定义: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欢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6]而皮普尔认为,人有了休闲并不是拥有了驾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态的平和,使自己感到生命的快乐。[2]所以本文认为,休闲就是指在必要工作和生活之余,人们所从事的任何能够使自我身心愉悦和自我价值提升的活动,与活动的形式没有直接关系。
一、《诗经》时代的农业发展状况
《诗经》是中国最早收集的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先秦被称为“诗”,或其整数被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至今仍在使用。《诗经》中的大部分诗人都已无法作证。《诗经》中的作品非常复杂,其产生的地域也很广, 除了周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内文,还包括了许多原本在民歌中流传的歌曲。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商代社会已经将农业作为主要的生产活动了。由于对农业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常常会在诗歌中自豪地歌颂他们的农业生产、追忆农业生产的先祖。《诗经》中关于农耕的许多诗歌都是那个时代的反映,代表了西周的农业水平,概括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整体形态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殷商时期相比,周代农业的发展更为成熟。尽管如此,当时的农业经济仍然是传统的自然经济,农业依靠客观的自然条件,水,土壤,风和雨,阳光等自然资源仍然是农业收获的决定性因素。在商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落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仍然是神秘而不可知的,总是把自己置于自然的对立面。因此,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商人总是把自己置于和自然对立的、弱小的、无助的境地。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实践经验的增加,周人已逐渐认识并掌握了一些相关的自然规律,在对客观自然事象的态度和认识上,较之商人,他们则多了几分从容和认同。并且在他们的认识和行为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遵循并利用之。[3]
二、《诗经》中农业休闲思想的体现
《诗经》的内容十分丰富,描绘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生产与生活的各种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状况,其中的一部分是关于农业休闲思想。涉及这类内容的诗歌大体有十一首,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关于休闲时间。农民是在劳作间隙才有时间休闲,而统治者只有在结束政务之余,才能进行娱乐休闲。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他们一天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农田里度過,唯有午饭时刻,农民们可以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畅想未来。正如《载芟》中所提到的“侯强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1]在正午时分,家人带着饭菜来到田间,农民们停下手头的劳作坐在荫凉下,三五成群,谈天说地。而周王需要处理政务,在结束政务之后的时间才能进行娱乐休闲。带着妻子与孩子,前往田间地头与农民聊天,兴起之时还会下地与农民一起劳作。正如《甫田》中提到“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又如《大田》中所提及的“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这两首诗中的以上诗句,皆说明了周王在处理完国事之后,利用自己的自由时间,携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来到田间地头,和农民聊天,了解庄稼进程,将自己带来的食物分给农民,开心的和他们相处。周王的行为当然算是一种工作,可是这个行程他完全可以交给农官,可是他却愿意利用自己的自由时间,亲自跑到农田里去和农民交流,那就说明在周王的心中,参与农事活动,同样能让他得到享受,得到自由,与此同时,还可以了解农民的想法和一些农业信息,为统治者更好的管理打下了基础。
其次,关于休闲方式,农民的休闲活动往往和祭祀节庆相结合。每到年末,农民们都会举行一些大型的农事祭祀仪式,这个时候就是农民们最愉悦的时刻,村民们坐在一起聊聊家常,亲人们也能趁着这个时候欢聚一堂,喝酒谈心。《诗经》中的不少农事诗着重描写了农事祭祀仪式的神圣庄严、祭祀态度的虔诚,展示了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祀场面盛大、人神共悦的和谐场景,充分反映了周代农事活动与具有原始宗教性质的祭祀活动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周人极为重视农事祭祀的传统。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组织以提高生产水平、将农事与祭祀紧密结合以提高农事地位、强化民众对农事的归属感以激发精神力量,是重农思想的主要内容。[4]如《七月》中的“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良耜》中的“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楚茨》中的“诸父兄弟,备言燕私。”《载芟》中的“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祭祀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信仰,它承载着所有人的心愿,上至君主下至百姓,都很虔诚地对待这项活动,但是,祭祀中依旧存在着欢乐,首先,农民在准备活动中,杀鸡宰牛,准备美酒佳肴,祭祀仪式结束后,就是农民们难得的享受时光,许久不见的亲人此时能够好好地坐在一起喝酒谈心,有的时候,君主会来到村落中,感受民风民情,拉近君民的距离,只有在这个时候,众人心中的隔阂才能够化解。人们在欢乐的同时,用虔诚的心情企盼来年的丰收。
最后,关于休闲心态,农民只有在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才是最开心的。看到满粮仓的粮食,一年的辛苦劳作终于有了回报,此刻的农民内心是极度欣慰的。正如《七月》中所提到的“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楚茨》中的“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载芟》中的“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村民看到整齐的田地,满满当当的粮食,内心满是喜悦和满足。在农作的同时,依旧能够关注暖暖的春阳和清脆啼叫的鸟儿,说明农民们良好满足的心态。《甫田》中的“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大田》中的“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良耜》中的“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都表现出农民们卖力地干着农活,与此同时,还依旧很开心地谈天说地,君主看到农民那么努力也很欣慰。对于农民来说,农作就是他们唯一的生计,他们热爱农田,并不认为劳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他们通过耕种,收获了愉悦的心情,高品质的生活,满足了自我的需求,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信仰。
三、《诗经》中农业休閑思想的当代启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为了让人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压力的工作中,人们必须缓解压力,缓解压力的最好方式就是休闲。
首先,牢记当代农业的基础地位。西周时期特别注重农业,对于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也是农事,因此西周的百姓尤其注重祭祀活动。祭祀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信仰,它承载着所有人的心愿,上至君主下至百姓,都很虔诚地对待这项活动。古代农民没有多余的金钱,他们依靠的只有那几亩良田,他们知道自己不能够挥霍,只有把家中这几亩良田耕种好,才能满足家中一年的开支。白天,他们进行劳作,中午老婆孩子来到田间地头送饭,一家人和乐融融,喜笑颜开。到了秋天收获的时候,看着粮仓中堆满的粮食,内心满满的成就感。不过农作收获是一个看天吃饭的活计,由于当时的人们缺乏认识大自然的手段和能力而对上天深感敬畏,于是就神话了天、地及各种自然物、自然力,希望向他们沟通祈求来年的丰收。 这种宗教意识主宰了先人的生活乃至国家政治的一切行为。周朝建立后,他们每年都会举行祭祀活动,希望通过自己虔诚的祈祷与祭拜,能向上天传达他满满的真诚。西周时期重要祭祀还有“籍田”、“秋冬报赛”、“登尝”、“腊祭”等。“籍田”就是说天子要进入农田,亲扶耒耜,从事耕种。而“腊祭”是年终的总祭祀,其中包含着对上帝一年福佑的答谢和对来年谷物丰收的希冀。祭祀次数频繁,统治者亲力亲为,都反映出了当时对农业的重视统治者不仅重视农耕,还会在祭祀中告诫文武百官,只有尽心尽力地对待农事,努力耕种,不要耽误播种和收获的时机,上天才会保佑一年的丰收。可见在当时农业处于一个什么地位。
其次,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农产品的来之不易。到了现代,有的地区专门设置了农业的种植园和采摘园,通过农业观光、参与农事劳动、体验民俗风情、获取农业科普知识等,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既延伸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5]在开发农业资源的前提下,立足农业活动,结合旅游业,结合农业生产,展示,经营,旅游,休闲等活动。既不同于传统农业,也不同于传统旅游。它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前提,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结合旅游业,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将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生产,展示,管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活动,文化教育等融为了一体。在采摘与种植的过程中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和农产品的来之不易。
最后,弘扬传统农业文化。如今,有的地区还会举行一些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福来年丰收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既寄托了农民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出了对天地的敬畏和对大自然的感恩,在祭祀祖先的同时,期盼来年丰收。如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农历的六月至九月期间,农作物成熟或即将收割的时候举行吃新节。有的民族每年农历七八月新谷成熟即将要收割的时候,便会选择一个日子进行吃新,祭祀祖先,以此感谢祖先的恩德,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祭祀当天,各家主妇到田间摘取新的粮食,去做祭祀准备。而有的民族的吃新节是在八九月份谷子成熟的时候举行的。节日早晨,各家到田地里摘取新的粮食、新鲜的蔬菜来做饭食,并杀鸡来祭祀。饭菜煮熟后,诵念佛经,敬请神佛享用饭食。由族长来主持祭祀寨神、铁匠神、火塘神等诸神,他们认为丰收是神佛保佑的结果。在很多地区,农事节日是十分盛大隆重且备受重视的,每当节日时候,农民进行劳作,在劳作的同时完成节日的仪式,不仅进行了娱乐活动,还联络了乡亲之间的感情。
总之,西周时期休闲大多在生计的基础上,劳作与休闲相结合,而现代人大多是在生计之外,希望逃离工作环境,花费大量的金钱,来获得短时间的消遣,消遣的同时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大气污染,有时候现代人还成为了休闲的奴隶,他们有时候为了休闲而努力工作,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生计;有的现代人的休闲理念变成了“奢侈品”理念,他们以为出入高级会所,购买昂贵的东西,住上高档的房子,开上名牌的跑车这些就是休闲。我们现在有些严重偏离了轨道,应该回归我们的本身,回过头看看古代休闲,那时候没有奢侈品,没有名牌跑车,有的只是生活。我们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寻休闲的足迹,努力工作,回归本真。
参考文献:
[1]《诗经》[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第1版.
[2]马惠娣,刘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5):45-49.
[3]青萍,杨金平.《诗经》农事诗与周代农业文明[N].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9:129-131.
[4]甘博源.《诗经》农事诗体现的周代重农思想[J].社科纵横,2012,27(5):80-81.
[5]李晓颖.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林业大学,2011.
[6]刘邦凡,刘丽波.从休闲文化看人的全面发展[J].生产力研究,2018,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