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现代建筑中的强电及强弱电一体化设计

2018-10-27欧阳杰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一体化设计现代建筑

欧阳杰

摘 要:随着现代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各个现代建筑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商场、高层等。在现代建筑中,电气工程为其中的主要部分,确保其稳定性,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运行存在较大关系。所以,对现代建筑工程提出较高要求,探讨强电和强弱电一体化设计,保证建筑电气系统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现代建筑;强电;强弱电;一体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8-0098-02

我国在电气工程设计工作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电负荷标准和需要的系数不明确,配备的配电箱、接地保护系统不完善,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在现代建筑建设和发展下,打造智能化建筑,引进强弱电一体化技术,能确保工程的严格控制,也能对其中的各个单元、功能等合理布局,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前提下,为电气设备的应用提供方便。

1 现代建筑中强弱电一体化设计意义

现代建筑主要为人们休闲、工作和消费等提供区域,在建筑内部促进强弱电设计一体化,对整个建筑的优化设计十分关键。基于现代建筑的衡量标准,多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为建筑的设计形态、智能化。强弱电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对象是不同的,建筑中强弱电系统组成部分为电力、信息。同时,还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监控系统等。对于强电系统,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动力系统、照明系统、控制系统、线路辐射等。强弱电一体化设计,多是在总体上对配电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应用。根据系统功能发展目标和组织的优化目标,促使各个单元功能的优化设计和形成,促使其多功能以及高质量的提升,在获得更高可靠性前提下,也能降低消耗,保证其意义的发挥,促进强电和弱电系统的优化。在对强弱电系统进行实际设计中,要结合现代建筑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性质,探讨业主和使用人员的功能和要求,保证在总体结构设计方式下,促进现代技术的应用,以达到整体的经济化和实用价值的发挥[1]。

2 现代建筑中的建筑中强电设计分析

2.1 强电设计

强电设计主要包括高压、低压配电系统、动力照明干线系统以及导线电缆敷设等。在对强电设计期间,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保证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的发挥。其中,可靠性是结合用电负荷等级的分析,在确保各个运行模式下,促进供电连续性的增强,保证供电更可靠。灵活性是主线较为简单,不存在多余的电气设备,在对设备和线路进行投入以及切除等操作中都更灵活。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避免错误操作,也能促使其可靠运行,以达到事故的快速处理。安全性是在各个操作中,维护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安全理念下,能为维护和检修提供方便。在对其实际设计期间,为了在基本意义上满足规范要求,还需要在电气系统中遵循一定原则。比如:对经济问题详细探讨中,基于建筑总体布局和建筑的自身特点,促进电气系统设计的更科学、更合理。针对可靠性和经济性之间的矛盾,如果过多的对可靠性进行分析,在配电系统探究中,其中的设备都需要在变配电所低压母线下供电,但会增加大量设备和投资,带来明显浪费,无法确保经济水平的提升。如果过分的对经济性进行分析,减少设备和线路,将给可靠性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带来很大事故,将产生大面积停电,其损失也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降低其可靠性和经济性,在对各个矛盾处理的时候,也能确保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提升[2]。

2.2 强电设计技术措施

第一,对住宅电负荷进行计算。因为住宅内的居民使用电器数量多,对用电设备投入的时候,存在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住宅用电负荷设计期间较为困难。如果无法保证用电负荷的准确性,在变压器选择中,其产生的容量较大,资源浪费现象更明显。当干变量不足的时候,将无法保证电气工程的质量。在实际设计期间,一般是基于单位面积实现的用电负荷计算,在不同区域内,提出的标准也是不同的,随着面积的逐渐增加,区域内的负荷密度也会降低,无法保证准确计算,需要在后期合理排查。在电力负荷计算中,需要根据用户的数量、电器件的数量和负荷特性详细确定,结合不同地区的习惯进行调整。计算中,利用单位面积法,能确保最大电负荷的计算,也能将其作为用电指标。设计中,还需要对电梯、消防设备、照明等用电负荷综合考虑,确保用电容量的增加,这样在最大程度上才能更好的维护电气系统安全[3]。

第二,住宅强电系统安全设计。强电系统的安全、质量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存在很大关系,和供电线路、漏电、防雷保护等方面存在很大联系。(1)在对强电设计中,要对其线路优化选择,发现其中的照明和接地保护是不同的。照明线路为中性线,多使用四芯电力电缆,将电缆的截面积做为关键。我国在当前已经针对中性线的选择提出具体规范,为了避免给电负荷的增加带来影响,可以增加回路数量、间接线路面积。现代住宅中,电气线路的应用和维护手段不当,会引起严重的漏电、线路短路现象,电击事故不断增加。基于对漏电断路器的保护安装,当电路发生短路后,电弧短路,其产生的电流降低,但持续时间短,带来的漏电现象无法及时恢复。所以,要在设计中结合严格规范,将漏电保护装置安装在总电线、室内电器插座电路上,达到两级漏电保护。基于较小的电流动作和较短时间,能达到漏电路问题的积极处理。(2)在对电气设备实施接地设计中,能更好的避免电击事故,也能避免电气设备受到雷击的破坏[4]。当前,供电系统的應用多为接地保护,其形式表现为多个部分。如:TT系统,图1所示。在住宅中设置了单独的接地极和PE线,产生的电压故障不会产生互串,但对小电流故障具备的灵敏度小。需要使用大容量漏电保护器、过流保护器来将接地故障切断。如:TN-C系统,在N线和PE线之间,使用一个相同的线路,将带来明显的不稳定和不平衡问题,点位基点不稳定。对于TN-S系统,其中的N线和PE线是独立的,当系统在正常运行中,发现PE线上不存在电流,N线上的电流也不平衡。但是,系统中存在的PE线是相通的,其存在的故障电压随着PE线进行传输。在对道路照明的线路短路试验期间,基于TN-S系统,故障点和危险电压更为明显,将危害到人员的身体健康。在这种接地系统中发现,其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是不同的,所以,在强电设计中,结合住宅的实际情况,能达到整体的优化选择[5]。

3 现代建筑中强弱电一体化设计要点

3.1 布线设计

在强电周边,存在的磁场更强。如果对强弱电的布线距离较短,将给弱电线路信号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实现建筑中强弱电一体化,达到合理的布线设计,能严格控制布线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强弱电电缆是不能和高压的电缆进行布线,相互之间的终端距离最好为450毫米。还要避免和低压电缆的布线,其中的终端距离要控制在150毫米。在对其进行实际布线的时候,强弱电电缆要避免和有害设备接触,尤其是避雷针等,如果温度在60摄氏度以上,一定要将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上。在对弱电和低压电线进行布线中,其终端不能提供间隔,需要给予直接捆绑。当前,在结构化布线中,为了确保布线系统的更新,发挥其模块化,为建筑之间提供信息传输通道,可以将内部存在的设备、数据终端、视频设备和电力系统、通信以及计算机等相互结合起来。也可以在双绞线、光纤器件中,按照具体规定进行规划和设计,以达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6]。

3.2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在当前发展中,很多大型建筑的屋顶都为直接的敞开空间,在设计中将环保作为要点。具体设计中,一般在屋顶位置提供大量设备,特别是太阳能、收集降水设备等,都能避免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保证防雷目的的实现。还需要注意到,在楼顶设施运转过程中,受到振动、噪音和电磁场等因素的影响,无法促使强弱电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7]。

3.3 防磁干扰设计

促进强弱电一体化设计,其中的强电系统对弱电系统产生较大干扰,尤其是其中的传输耦合、辐射耦合。所以,利用隔离、屏蔽方式,保证抗磁干扰的优化设计。比如:将信号线产生的干扰作为案例,需要通过光电器件隔离、脉冲变压器隔离方式,确保隔离放大器的应用,保证输入的模拟信号和主回路进行隔离。不仅如此,在强电系统中应用磁屏蔽层进行屏蔽,也能避免电磁干扰。例如:静电屏蔽、电磁屏蔽。在对电磁屏蔽设计中,合理在弱电系统中应用金屬网来屏蔽,保证接缝和信号线出入口金属网的安装。期间,还需要注意到,屏蔽层接地方无法在电磁干扰方向上给予屏蔽,尤其是高频电路,在具体要求下,利用多点接地方式,可以将屏蔽层的接地点之间低于屏蔽层的两端。对于低频电路,通过单点接地方式的应用,能将其作为信号,保证和屏蔽层之间的连接[8]。

4 结语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建筑中的强弱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其设计面更广,技术更强。设计中需要给予全面分析,达到强弱电的有效衡量。在现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下,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管理技术,推动强电弱电工程设计,保证整体的完善化,也满足当前的一体化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森荣.分析强弱电一体化中的防强电干扰技术[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20):273.

[2]朱宁,白晓磊.现代建筑中的强电及强弱电一体化设计[J].商品与质量,2015,(43):81-81.

[3]李栋,涂垚,刘康.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与设计方法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4593-4594.

[4]欧思文.现代建筑中的强电及强弱电一体化设计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5,(11):390-390.

[5]孙亮,邢艳茹.现代建筑中的强电及强弱电一体化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5):36-37.

[6]孙惠.现代建筑中的强电及强弱电一体化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9):31-32.

[7]郭涛.现代建筑中的强电及强弱电一体化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9):25-25.

[8]王万新.浅谈弱电智能化系统在音响设计工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6):23.

猜你喜欢

一体化设计现代建筑
3+4土木工程专业基于模块化的“专本衔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
论现代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优化设计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
电子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策略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2”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