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结合初探
2018-10-27史玮平
摘 要:“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动态,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体,是网络时代与现实的升级,是互联网新思维的进一步拓展,推动社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的新的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7.125
1 背景的分析
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传统层面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深度融合,创新性的发展。它将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一种自愿的前提下,将几种不同的社会资源整合并高效的提升社会生产力。
2 “互联网+”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结合实施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
2.1 打通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是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个瓶颈
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六条路”:
(1)科技成果供需之间关联之路: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一方面成果只在院内评奖,然后束之高阁;另一方面,需要科技成果的企业等米下锅,解燃眉之急。
(2)科技成果与现场应用试验等开发环节支撑之路:成果产业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成果的试验运行期间是检验科技成果是否值得推广转化的重要环节,科研院所的经费有限,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试验;而企业也无力承担相关试验风险。
(3)利益的再分配之路:科研院所、企业对成果价值的评估和潜在利益分配难达成一致。利益的再分配关联各方切身利益,各方均谋求利益最大化,为此官司缠身屡见不鲜。
(4)科技成果的实用之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科研院所的职称晋升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成果的多少影响着职称晋升,注重成果数量而不注重成果质量的也占很大比重。
(5)科技成果的推广之路:由于目前对科技人员的奖励、激励机制不完善,科技人员对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并不在意,认为与个人无关,这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的市场应用。
(6)科技成果的体制之路:目前国企体制下的科技成果均属职务发明,归属并不是个人也不是科研院所而属于所属国企总部,科技成果的所有权也制约着科技成果的转化。
“互联网+科技转化应用”,可为我国评估高效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新的平台。
3 具体的思路
3.1 以“互联网+”模式构架、整合科技资源
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双方共赢的模式,打破旧有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从“科技为了生产力”入手,改革旧有的行政配置方式。核心要素是以“互联网+市场需求”,以市场为主体在市场上获得科技资源的权重。可以以西部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建立区域性、行业性的“互联网+市场需求”,采取市场需求、公司运营、院所参与的方式,使之具备全过程功能。
3.2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开放式合作平台
科技性企业集合并运用“互联网+大市场”的全球研发资源,如通用、微软、facebook等知名网络公司,在网络应用上通过集合全球科技势力,引导全球科技精英共同进行研发,从而增强产品全球吸引力和全球企业核心竞争力量。全世界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国际间科技合作项目的研发应用,经常在全球范围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前沿信息。
这些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非常灵活,以“互联网+科技市场”手段促使科研生产转化合作,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定向特殊招标,科技人员自由组合,并申请项目经费,制定相应的科研计划节点,根据项目的大小分立子项目,由不同地域的科技人员负责,设立项目协调人负责统筹。由出资企业负责经费的发放并监督科研进度。项目立项、评审可由第三方科研机构负责,实现在市场环境下科技立项的优胜劣汰。
3.3 构建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的市场评价体系
实践证明市场化是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无形的一双手,隐性中在指挥科技资源优化投向促进生产力发展领域,是催生科技成果加快转化的正能量,也确保了国有资产的正确估值。
实施“互联网+科技市場”手段,借用目前网络交易平台的形式,把科技成果相关数据在网络上公布,使科技研发项目至于社会的监督。如借鉴交易网站中商品的信息等公开发布,星级评分标准,对交易双方进行互评机制,建立第三方中介机构评审。利用大数据,对科技成果的推广潜力、潜在应用企业、急需应用企业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企业所需要技术,建立分类数据库,得出策略性的总结理论,为企业资金向科技成果转化,为政府科技工作提供有效决策参考。如政府可通过科技市场定向招标等手段,将财政资金投向经过相关论证后的具有潜力的科技成果,并重点扶持市场选择的企业。同时,借助第三方建立预防督查机制,减少市场错配资源的损失。总之,要让科技资源通过无形的手的指挥,避免盲人摸象事情的发生。
3.4 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成果转化的特殊体系
资金投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基础,互联网具有集合闲散资金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设立科技风投等多种有效途径,扶持科技企业市场、技术产权交易等可控的风险技术商业化活动,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足够动力。
总之,通过“互联网+科技市场”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解决科研院所资金不足、适应市场科技能力弱等不足问题,将政府财政、社会资本、企业、科研院所等力量集合到到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优化了过程控制,形成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以“互联网+科技市场”的市场化配置资源,强强联手,减少过程环节,优化结构性管理。
参考文献:
[1]胡昱.互联网+科技大市场[D].中共青岛市委党校,2015年5月.
[2]马克.西安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模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9月.
作者简介:史玮平(1974-),男,陕西兴平人,本科学士,经济师,从事科研产品、新技术等推广、转化、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