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歌剧的创作素材
2018-10-27梁岳龙
梁岳龙
内容提要:民族歌剧的创作越来越受到国人作曲家的推崇,要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也是目前业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更多应当立足于中国固有文化,融入中国特有的文化语境,历史题材成为体现民族歌剧中国特色的一种很好选择。本文将在对民族歌剧素材的选择上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从古谱、古曲、古舞及历史题材方面来诠释民族歌剧创作素材的选择。
关键词:民族歌剧 创作素材 中国特色 历史题材
居其宏老师强调歌剧是要分类的,就如人种、国家一样,并不是为了说明其存在价值的高低,而是通过这样的分类来解释说明每一种歌剧存在的意义和适应的人群。作为中国的民族歌剧,从创作上来讲,必须具备本民族的特色,所以很多创作者会融入中国的戏曲元素、板腔体和曲牌体,以此展示中国特有的音乐元素。这些是非常珍贵的创作素材,也最能体现中国歌剧的民族特色,可识别度高。但目前这种思维与想法在很多作曲家的创作中都有所运用。与此同时,作曲家们又开始寻求一个更新的创作元素和素材来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什么样的元素可以做到呢?
中国民族歌剧经历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等经典之作后,已经很少再出现类似的作品了。究其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些经典民族歌剧的出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符合当时的情境和时代背景,能够激起国人的共鸣,故事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旋律就是那个年代最经典的曲调。这些歌剧迎合了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使用了一种中西结合的新形式,既新鲜又具备时代感,所以它们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然而,上海音乐学院的杨燕迪教授提出,这些歌剧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但很难走上国际舞台——虽然在中国每个人都熟悉,一旦放在国际舞台之上,可能就会被淘汰。文化语境的重要性有时候会给这些歌剧作品带来多维度的影响。同时杨教授也提出,创作一部好的歌剧要结合多方面考虑,特别是剧本故事的本质,内部发展是否有张力,故事情节是否合理等。基于这些元素,才能创作出具有新意的歌剧。创新已经成为民族歌剧创作者的一大难题,就杨教授所说的新意,我们民族歌剧的发展是极为需要的,以下即为笔者一些关于创新素材的想法。
一、古谱、古曲和古舞素材的借鉴与运用
1.古谱素材
中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份明确记录下音高的乐谱,是唐人的手抄本古琴谱《碣石调·幽兰》,根据该曲谱中的《序言》部分,得知《碣石调·幽兰》使用的是中国古代运用最广泛的工尺谱记谱,由南朝梁代隐士丘明所传(公元494年~590年)所传,是一首文字琴曲谱。中国古代乐谱对于中国音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犹如古籍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它把转瞬即逝的古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记写下来,使后人得以部分地恢复原曲,《旧调重弹》。然而《旧调》是否可以化为当下民族歌剧中的《新调》,为今所用,这给歌剧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视野。
目前古谱研究的热潮已经被掀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中国的古谱。这些最古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历经了千百年的传承,保留至今的都是精华所在。敦煌石窟闻名世界,1900年藏经洞发现的敦煌遗书震惊世人。抄于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的工尺谱抄本完整记录了唐五代敦煌乐谱,但因解读古谱难度巨大一直被封存至今。在经历学者们的多年探索研究后,终于破译了这部《天书》,当年风靡世人的《唐乐》被原原本本地复活了。这些敦煌古谱更是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素材中一个极好的题材。从古谱研究的现状来看,复原音乐的可能性很大。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原样重现这些几百甚至几千年前的音乐,但是根据流传下来的古代乐谱以及当时所处历史时期音乐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创造性地对古代音乐进行构架,重塑当时的音乐情境,给当代人带来一种新的音乐审美体验。
纵观目前的歌剧创作,我们是否一直被局限于中国特色的戏曲腔调中,而忽视了中国千百年来的音乐文化是何其的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古人们对于礼乐、燕乐、四夷之乐的热衷,或高端或低俗,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对音乐的一种态度。收集这些古谱,加以解读和研究,可以在这些古老的音符中找出灵感,找出民族歌剧的创作新意与出路。
2.古曲素材
古曲和古谱是密不可分的,古曲素材相较于古谱来说更为形象。中国古代流传下來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有:《幽兰》《秦王破阵乐》《阳春》《白雪》《长沙女引》《青莲乐府》《塞上曲》《将军令》《酒狂》《阳关三叠》《霓裳羽衣曲》《离骚》《忆故人》《醉渔唱晚》《潇湘水云》等,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古曲。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又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古曲,也就是《古调新唱》。运用传统意义上的古曲音调,填入新词,既体现出我国古代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承载着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演唱古曲有利于振兴民族音乐和凝聚民族精神。
古曲的运用,也需注意如何合理正确地与歌剧中的历史题材进行融合。历史题材的歌剧演唱风格可以参照古曲的元素,就如很多歌剧喜欢运用戏曲的唱腔是一样的,古曲的演唱可以更贴近所需表达的人物形象气质,表现时代感。然而戏曲的唱腔也不能表达所有的历史题材歌剧,戏曲的产生已经在宋代了,那么取自之前朝代的题材用戏曲唱腔来表达就不够严谨。什么时代的故事就要用相应时代的音乐来表现,这样更贴近历史、贴近事实,而不是张冠李戴地表达历史,给观众一个错误的音乐历史认知。
3.古舞素材
西方著名的法国大歌剧,以盛大的芭蕾舞场面吸引着世界观众的眼球。在歌剧中运用舞蹈场面是歌剧创作与构思中的常见手段。中国民族歌剧也可以结合中国特色的舞蹈,因为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舞蹈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舞蹈的独特性也可以彰显中国民族歌剧的特色,特别是历史题材的歌剧,每个朝代的舞蹈都极为讲究,特征也比较显著,在服饰、头饰、动作等方面都有很强的视觉冲击,这对民族歌剧的创作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这样的舞蹈在舞台上的可观赏性是很强的,同时也具有时代象征性。
中国古代的大型歌舞表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中国式的歌剧。歌剧本身的定义就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但很多的表演形式也随着当代观众的要求在发生变化,融入更多新颖的形式,加入更精彩的元素,让歌剧的演出更加丰富多彩。中国上下五千年历经了很多的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其自身的艺术特色,每一个朝代的音乐识别度和特殊性也是十分凸显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对音乐都有自己的看法,乐论也是当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舞结合古谱与古曲,必然会挖掘、丰富历史题材选择的潜力与可能。
二、历史题材的运用与价值
歷史题材的最大优势在于脚本,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写进历史中的都是极有故事性的。但同时这也是一个缺点,放在中国那是每个人都能领会的故事,但是放到国际视野中去,这样的故事还能不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获得了全球人民的认同,中国同样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能有这样的成就吗?很多外国友人经常会问,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谁?很多的解释就是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么什么时候可以让大家耳畔响起《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就能立即知晓这是中国典型的爱情故事呢?其实大多数情感都有共同之处,只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更广为人知,梁山伯与祝英台仅仅是中国人知道而已。如何通过民族歌剧的发展,把一些国内比较广为人知的优秀脚本搬上国际舞台,能够让国际观众认可中国故事,熟悉中国的民族歌剧,似乎是目前中国一些歌剧创作者的紧要任务。古曲大多数都是优秀文学作品传唱而成,这些古曲既有音乐的历史感又有文学的根基,可谓是民族歌剧创作时的上等选择。
近来民族歌剧的取材也逐渐在往历史题材靠近,比如《西施》《木兰诗篇》等,立足于历史的题材是目前民族歌剧创作的一个很好的基点,也符合民族特色。这些题材故事内容的本身也具备一定的戏剧张力,能够通过一个千百年传承的故事来描绘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展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发展。只是在这些歌剧中该如何运用音乐元素来体现其民族性,更贴合历史的时代感。比如《木兰诗篇》,其音乐元素的选择是否应当基于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特点。尤其是,南北朝音乐发展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外来音乐的《入侵》,使得中原音乐异常丰富,本土音乐因此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与冲击,特别是西域音乐。在这种多元化音乐共同发展的时期,音乐的多元性也是创作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具有时代特征的歌剧,应当立足于所处时期音乐的发展状况上创作,才能更加符合当时的情境。当然歌剧的创作有很多体裁本身的要求,但是在这些要求之下能够有更新更符合中国特色的音乐素材就是一种创新。当年《图兰朵》中的《茉莉花》已经成为研究者的一个必论话题,那么更多的中西结合的音乐中能够出现像《图兰朵》一样的作品,必然会让很多的人想去了解。
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要符合历史的情境就更加能够吸引人,也更符合历史题材的时代感。中国古代有很多现成的题材和故事,其表演性很强,故事的内容也极具中国民族特色,不一样的时代可以演绎出不一样的色彩。目前,历史题材是一个目挖掘不深的创作素材,特别是繁荣的唐朝,在很多的唐代歌舞大曲中便可以找到直接用于创作的元素,充分体现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随着敦煌壁画的逐步开发和研究,越来越多的人被古代的文明所吸引,无论从舞蹈、乐器、音乐表现力,还是服装、头饰等,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地涌现。借助于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给我们的民族歌剧创作提供很多可行性的参考。
歌剧的发展需要新元素的刺激,创新需要良好的素材,如果没有好的素材,创作将是空洞的。所以对于创作者来说,采风也是极为重要的,在采风的过程中可以找寻到很多的创作灵感与元素,这些灵感会提升整个创作的空间,使得创作更具生动性,不是生搬硬套,落入跟风的行列。针对历史题材歌剧创作的采风,应当深入了解这段历史,以及所涉及人物的时代特色。每一个不同时代的人都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传达出正确的历史观,即便是改编的故事也需要符合历史的情境,尊重历史。
就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展演的23部歌剧当中,涉及历史题材的就有《蔡文姬》《木兰》《辛夷公主》《楚庄王》《鉴真东渡》等多部作品。说明业界已经把目光聚焦到历史题材上,这些题材本身就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家都知晓故事情节,通过歌剧这种形式表现出来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可看性极高,在剧目宣传上大众的接受度也明显会好很多。
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元素既要根源于中国特色,也要具有国际的视野,民族文化的深沉性是一个关键。结合目前的古乐所得,不失为一个可以参考的对象,一个创作的新元素与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