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 V NLDMOS结构优化及SEB能力提高

2018-10-27李燕妃吴建伟洪根深

电子与封装 2018年10期
关键词:重离子工作电压三极管

李燕妃,吴建伟,顾 祥,洪根深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072)

1 引言

由于现代功率电子电路要求低输出电压和高开关频率,对于功率MOSFET器件已经有了新的需求。相比低压集成电路,功率MOSFET器件由于工作电压更高,具有更大的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因此更易发生单粒子效应[1-3]。对于功率器件而言,最为关注的单粒子效应是单粒子烧毁(Single Event Burnout,SEB)[4-7]和单粒子栅穿(Single Event Gate Rupture,SEGR)[8-10]。单粒子烧毁效应与重离子辐照相关,当离子入射到功率MOS器件中时产生大量的电子空穴对,在漂移和扩散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瞬态电流,瞬态电流在阱电阻上的压降增加到一定值时,使得寄生NPN三极管导通,负反馈作用使源漏短路,导致器件烧毁。

本文设计一种抗辐射加固30 V N型LDMOS器件,基于TCAD仿真软件研究器件的单粒子烧毁效应,采用工艺设计和版图设计使器件抗单粒子烧毁能力达到 100 MeV·cm2/mg。

2 抗辐射NLDMOS器件

图1所示是抗辐射加固N型LDMOS器件结构示意图。器件采用P+衬底上的P型轻掺杂外延层结构设计,此结构可以保证快速抽取PN结产生的光电流,另一方面P+衬底可以帮助复合重离子入射产生大量电荷,几乎所有淀积在P+衬底上的电子在进入器件敏感区之前会被复合,从而避免寄生NPN三极管开启。TEPI是P型外延层的厚度。LD代表了器件漂移区LDD的长度,其是多晶栅与N+源漏之间的横向距离,主要用于承受器件耐压。当LD太小时,关态情况下器件快速耗尽,击穿电压下降,当LD过大时导致LDD区电阻增大,芯片版图面积增加。LG是器件多晶长度,其大小取决于光刻工艺,LG影响器件大量的电学特性,包括导通电阻、饱和电流、跨导和击穿电压等,这个尺寸也影响了器件寄生NPN三极管的电流增益。

图1 抗辐射加固NLDMOS器件结构示意图

3 结构设计及仿真研究

LDMOS器件结构设计时,一方面考虑器件的常态特性,另一方面要保证器件的抗单粒子烧毁能力。SEB效应采用重离子辐照模型,特征半径100 nm,重离子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浓度的时间分布和沿轨迹方向的空间分布为高斯分布。重离子垂直入射漏电极,入射时间为 50 ps。仿真中,BV、Ron,sp、VD、ID和 LET 分别代表击穿电压、比导通电阻、漏电压、漏电流和线性传输能。

3.1 外延层对器件特性的影响

如图2是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随着外延层厚度TEPI的变化情况。当外延层厚度只有1.0 μm时,器件的击穿电压不到30 V,这是因为外延层厚度太薄,导致关态情况下器件的纵向击穿耐压不够。随着外延层厚度的增加,纵向击穿耐压足够,器件的击穿电压主要由横向击穿电压决定,因此几乎不再随外延层厚度发生变化。高压器件中,比导通电阻主要由沟道电阻和漂移区电阻决定,因此几乎不随着外延层厚度变化而变化,在10 mΩ·mm2左右。

图2 击穿电压和比导通电阻随TEPI的变化情况

图3是LDMOS器件的抗SEB阈值电压和漏极收集电流随着外延层厚度的变化情况,LET=100 MeV·cm2/mg、LD=1.0 μm。外延层厚度较薄时,在关态情况下外延层内电场较厚外延层更大,重离子轰击下衬底收集的电流更大,从而导致器件基区电流增加,触发寄生三极管开启,因此器件的抗单粒子烧毁阈值较低。当外延层厚度继续增加时,重离子轰击的敏感区域增大,使得器件容易发生单粒子烧毁。两种机制作用下,当TEPI≥3 μm时,器件的工作电压达到30 V左右,而敏感区产生的瞬态峰值电流则随着外延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本文设计的LDMOS器件外延层厚度选择3 μm。

图3 器件的SEB能力随TEPI的变化情况

3.2 漂移区设计仿真

图4是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随漂移区LDD浓度NLDD的变化情况。NLDD较低时,器件的击穿电压较高,这是因为较低的掺杂浓度可以保证LDD在关态情况下发生全耗尽。当NLDD达到9×1016cm-3时,器件的击穿电压达到最大。随着NLDD的继续增加,器件栅边缘的电场峰值较高,在LDD全耗尽前发生雪崩击穿,导致器件的击穿电压降低。然而,器件的比导通电阻随着LDD浓度的增加一直降低,这是因为漂移区的导通电阻随着LDD浓度增加而降低。

图4 BV和Ron,sp随LDD浓度变化关系

如图5所示为器件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随着LDD的长度LD变化的情况。在全耗尽情况下,随着LD的增加,器件的击穿电压在开始时增加较为明显,当LD>1.0 μm时,击穿电压增加较为缓慢。器件的导通电阻随着LD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载流子在LDD区的导通路径变长,LDD区的导通电阻增加。当LD>1.0 μm时,比导通电阻增加速度加快。

图5 BV和Ron,sp随LD变化关系

如图6所示,当LD=0.8 μm时,器件在100 MeV·cm2/mg重离子辐射下,工作电压只有27 V。当LD≥1.0 μm时,其工作电压达到30 V;随着漂移区长度的增加,器件的抗单粒子烧毁能力增加。这是因为,随着LD的增加,LDMOS器件的寄生三极管集电区电阻增加,集电区收集效率降低,寄生三极管的放大增益减小。另一方面,随着漂移区长度的增加,器件的击穿电压提高,同电压下漂移区的电场强度降低。

图6 器件SEB能力随LD的变化情况

3.3 PBL结构对SEB的影响

图7(a)和(b)分别是无埋层和有埋层结构在重离子入射后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重离子入射能量LET=85 MeV·cm2/mg,入射时间t0=50 ps。重离子入射前,由于器件处于关态,器件内部没有电流,重离子入射后,沿着入射径迹上产生电子空穴对,漏极电场使得电子空穴对分离,电子迅速被漏极抽走,而入射到衬底上的空穴则被衬底电极吸收,因此在漏极和衬底上产生两个电流峰值,此时源极没有电流。如图7(a)所示,对于无埋层结构,体区高阻导致空穴迁移率较低并堆积在体区,使得体电位提高,寄生三极管开启,衬底电流降低,而源区电流在NPN三极管放大增益下迅速增加,并维持在145 mA/μm,最终导致器件发生烧毁。如图7(b)所示,通过在体区增加埋层PBL结构,快速抽走体区堆积的空穴,抑制了寄生三极管的开启,10 ns时器件的电流恢复到初始状态。

图7 重离子入射后电流随时间变化情况

图8所示是无埋层和有埋层LDMOS器件的SEB特性。当重离子入射能量LET为10 MeV·cm2/mg时,无埋层器件的工作电压是13.5 V,不到击穿电压的一半,随着LET的增加,器件的安全工作电压逐渐减小,当重离子能量LET为100 MeV·cm2/mg时,该器件的工作电压为5.5 V,几乎只有击穿电压的1/6。这是因为LDMOS器件的寄生NPN三极管的基区浓度较低,体电阻较大,当重离子入射时空穴在体区产生的电压降导致NPN三极管正向开启,从而导致功率器件烧毁。本文通过P型埋层结构设计,降低寄生管基区电阻,抑制LDMOS器件的寄生NPN三极管开启,器件的SEB安全工作电压提高到30 V,相比无埋层结构提高了5.45倍,可见本文设计的结构大大提高了LDMOS器件的抗SEB能力。当VD=30 V时,漏电极的峰值电流随着LET的能量逐渐增加而增加。

图9(a)是LDMOS器件的栅电荷测试电路,其中器件的沟道宽度为100 μm,工作电压VDD=24 V,漏极电流ID=15 mA。图9(b)是LDMOS器件的栅电压VG随栅电荷QG的变化情况。在VG为5 V和10 V时,商用器件栅电荷分别为0.47 pC和0.93 pC,抗辐射加固LDMOS器件的栅电荷分别为0.68 pC和1.43 pC。由图9(b)可见,抗辐射加固器件较商用器件导通电阻有所增加,商用的30 V LDMOS器件比导通电阻只有7.81 mΩ·mm2,相比而言,本文设计的结构比导通电阻增加了约29%。虽然,抗辐射加固LDMOS器件的电学性能比商用器件有所减弱,但其具有更高的抗单粒子烧毁能力。

图8 不同结构NLDMOS的SEB特性

图9 栅极电压随栅电荷的变化情况

根据上面的模拟结果,最终器件设计尺寸为:LG=0.8 μm,LD=1.0 μm,TEPI=3 μm。图 10 所示是器件的击穿特性曲线以及击穿时器件内部的电场分布情况。由图10可见,击穿时电势在多晶边缘及LDD/N+结集中,较大的峰值电场导致器件内部载流子发生碰撞电离,当碰撞电离率足够高时,器件发生击穿,此时器件的击穿电压为34.6V,比导通电阻只有10.04mΩ·mm2。

图10 器件的击穿特性曲线及电场分布情况

4 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种抗辐射加固NLDMOS器件,基于TCAD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器件的电学特性和单粒子烧毁效应研究。通过设计外延层和漂移区参数,可以获得击穿电压34.6 V、比导通电阻10.04 mΩ·mm2的NLDMOS器件。经重离子模拟发现,外延层、漂移区和工作电压对NDLMOS器件的SEB特性影响较大,同时采用埋层结构大大提高了器件的抗单粒子烧毁能力,在100 MeV·cm2/mg重离子入射情况下,器件的工作电压从5.5 V提高到30 V。

猜你喜欢

重离子工作电压三极管
磷酸铁锂电池在离网光伏通信基站 供电系统的应用研究
相对论简并量子等离子体中完全非线性重离子声波行波解的动力学研究
一种基于SiPM的具有高能量分辨率的紧凑型溴化镧γ谱仪
基于晶体三极管的放大电路分析
如何提高工作电压测试的安全系数
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重离子治疗装置 有望年内开展临床试验
三极管引脚折弯机双凸轮机构的分析与仿真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研究
三极管单管放大电路的失真分析
风口上的质子重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