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要注重情感因素
2018-10-26刘明
刘明
摘 要:信息技术对情感教育的负面影响的主要表現在多媒体教学中的情感缺失、网络诱惑使情感迷失、师生关系异化、人际交往错位。可以从道德引导、课程设计、学习环境、技术支持等方面制定应对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情感教育 负面影响 教学对策 网络学习
信息技术是一个系统的、多功能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变化,都可能影响整个技术系统性能的改变,导致其在发挥正面价值的同时产生不可预见的危害。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在以其强大的功能优化教育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情感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笔者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对学生情感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一、信息技术对情感教育的负面影响的主要表现
1.多媒体教学中的情感缺失
由于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片面化理解,导致原本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变成简单的“课本搬家”或“电子教案”教学,导致情感缺失。所谓情感缺失,就是指由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分离,使得师生间、生生间不能像常规教育那么及时地、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因得不到帮助导致心理困惑。这样,如果学生长时间面对冷漠的电脑屏幕却感受不到交互的乐趣和情感的激励时,就会产生反感情绪。
2.网络的诱惑性使青少年情感迷失
青少年是情感体验和难于自控的阶段,自制力相对较差,难以准确把握分寸。网络创造的交往方式与现实社会相比,具有交往对象间关系更加平等、交往范围更加广泛等优点,同时又放纵了个人的情感。网络信息的诱惑性容易使部分学生成瘾而丧失主体性。诱惑性是网络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主要表现为新颖性、奇异性、成瘾性。一旦在网络中形成一种持久而难于解脱的信息满足状态,就意味着网瘾形成,表现为学生被网络信息左右、控制,身不由己地丧失主体性,甚至成为网络的附庸与奴隶。
3.师生关系异化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师生呈分离状态,学生与网络相伴,人机关系密切,人际交流变得间接化、符号化、数字化。[1]看不到人的真实表情,体验不到真实态度。教师的“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的情感熏陶都不复存在。学生只能通过冰冷的机器和标准的符号与教师交流,而教师则利用电子邮件、网络会议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些现代化手段也许及时、高效,但是却缺乏人情味,人机对话,使师生关系异化成了数字化的存在。
4.人际交往错位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实现了超越时空的交流,极大地扩大和便利了人际交往,但是,对青少年能否正确融入社会生活带来影响。个人淹没在数字化信息中,集体活动减少,导致不愿与人交往,对他人漠不关心,个人主义盛行,人与人间的安全感、信任感下降。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人们交流的物理空间,同时却加剧了心灵上空间的距离,人类原有的社会性随着媒体的融入被深层次地修改了,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人对媒体的依赖关系所取代,抑制了学生高级情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应对策略
1.道德引导方面
教师应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级社会情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时代需要的人才。可以开设“信息技术情感与道德”课程、列举网络的负面影响案例等方式培养学生信息识别力和文化判断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对技术负面影响的抵抗力。
2.课程设计方面
课程设计中要注意遵循认知规律,要注意使设计符合心理学的规律,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越是符合学生心理的设计,越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信息内容上要做到结构清楚、知识分类明确、层次鲜明、链接合理,呈现形式上要简洁协调、便于理解、易于注意,一次呈现的信息量要科学等。信息化学习内容和书本学习内容的一大区别就是信息化学习材料以多种表征的形式呈现:视觉的、听觉的、静态的、动态的。现在针对学生设计了很多的课件、网络课程,也形成了一些常用的设计模式,利用它们有利于提高教师在学习内容设计方面的科学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双重发展。
3.学习环境方面
网络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但自由运用不当,反而会束缚主体性的发展。和传统学习相比,这种学习确实可以创造一种让学生更为自由和自主的环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可以选择学习内容、重组教学结构、自定学习步调,可以通过对话、协商、合作等实现有效的交互与反馈。这些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这种环境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话,那么学习将是低成效的,对于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由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体分离,缺少传统课堂中那种紧密的组织氛围和无形的约束力。因此,增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约束力,是教师在设计学习环境时应注意的问题。增强信息化学习环境约束力的途径有:提供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清晰的课程组织结构;促使学生成为课程内容的责任者;运用公开的反馈形式。
4.技术支持方面
利用技术自身的不断提升和完善来预防、治理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利用监控软件、过滤技术拦截网络上不良信息,为青少年创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如利用P2P(Peer-to-Peer)网络模式自管理、自组织的特点支持网络教学环境能有效应对学生情感缺失。由于P2P的系统架构能够充分利用每一个在线节点的计算能力和通讯带宽,突破传统网络带宽和服务器性能的瓶颈限制,从而能够向学生、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这种交流无疑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层面解决情感缺失问题。该技术强大的资源共享能力可以将包含丰富情感因素的教学资源放在每个在线节点上,方便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另外,由于P2P存在三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集中P2P形式、分布P2P形式、混合P2P形式。其中,集中P2P形式有利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快速检索,混合P2P形式则可将学生用户节点按能力进行分类,使某些节点担任部分管理任务。这样,我们就可以应用不同的P2P形式,根据需要确定网络教学中文件索引的管理者,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教学资源管理不当、学生信息迷航等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之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技术、方法被我们借鉴利用,从学生情感激励的层面营造一种更为人性化、人文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