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州窑研究现状的定量分析

2018-10-26李玖蔚石志芳

科技资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定量分析文献计量研究现状

李玖蔚 石志芳

摘 要:吉州窑自从1980年首次发掘以来,考古发掘出了大量的实物标本,为吉州窑的研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料,其研究硕果累累。基于此,文章拟对吉州窑研究的期刊论文及报纸的宣传报导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尝试从吉州窑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发文作者分布、作者机构分布等情况进行较全面的统计分析,以期对历年来学者对吉州窑的研究有个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为吉州窑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吉州窑 研究现状 文献计量 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a)-0222-04

Abstract: Since the Jizhou Kiln was first excavated in 1980, a large number of physical specimens have been excavated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providing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Jizhou Kiln. Its research has been fruitful.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intend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journal articles of Jizhou Kiln Research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newspaper's publicity and reporting, and try to conduct a more comprehens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uthorship, distribution of authors, etc. With a view to studying the Jizhou Kiln in the past years, the scholars hav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Jizhou Kiln.

Key Words: Jizhou kiln; Research status; Bibliometrics; Quantitative analysis

位于吉安市永和镇西侧的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是宋元时期国内外著名的民间烧瓷窑场,窑场内遗存的24座窑包如山似岗,文物丰富,是世界上已知现存最大的古窯包遗址群。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积累制作技艺做出了巨大成就。200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好这座千年古窑,吉安市把“保护和开发吉州窑”列入2004年吉安县21件大事之一,并制定了科学的吉州窑遗址保护规划,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吉州窑的保护和开发。

1 吉州窑的考古调查、发掘概况

吉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作为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其产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名驰中外的吉州窑早在1937年就吸引英国人仆蓝柯司东对实地进行了勘探。20世纪50年代国内的陶瓷学者先后进行调查。1974年江西的文物工作者做过试掘。为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探讨吉州窑的历史内涵,1980年10月至1981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对吉州窑进行考古调查和首次发掘。自1980年首次发掘以来,迄今已有39年,多次田野考古发掘中获得4500余件瓷器标本和制瓷工具,为人们深入研究吉州窑的制瓷历史和烧造工艺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推动了学者们对吉州窑的方方面面展开研究,成果非常丰盛,且研究内容逐渐深入、全面,文章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概括。

2 数据来源及其统计分析

本文研究资料主要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江西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维普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几个大的数据库为主,其他的一些图书馆网站作为补充。通过输入相关的检索词进行多个数据库、多种检索途径的单项或组配进行数据获取,并借助软件Note Express来协助数据下载和数据管理,通过软件及人工干预相结合对数据进行管理后,共获取到与吉州窑相关的数据1072条。相关的图书专著不在本次统计之列。所有数据收集截止时间为2018年3月13日。

新闻具有受众面广、传播效果好等特点。与吉州窑有关的新闻报道内容,可让更多民众了解吉州窑的保护、传承、发展、创新及目前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等,人们通过这些宣传、报道了解到吉州窑的最新动态后,有部分民众会投入到相关的研究中去,有的会走进复燃的古窑遗址目睹其概貌及欣赏其传承作品等;有的会投稿参会,使吉州窑的陶瓷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传播,推动吉州窑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更深入和丰富。因而所收集的1072条数据,包涵报纸条目330条;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博硕士学位论文及刊载于图书中的论文共742条。下面将对所获数据的发文类型、年代分布、及报纸除外的发文作者分布、机构分布等情况,对吉州窑研究文献进行多维多角度的统计分析,客观揭示历年来学术界对吉州窑的研究概况。希望对吉州窑今后的研究起到一定的 参考。

2.1 发文的年度分析

论文的产出量与年代分布状况可反映出吉州窑研究领域的发展轨迹。表1数据显示,有关吉州窑的研究成果数量从1980年开始才逐步呈上升趋势,因为80年代初开始吉州窑的发掘工作,对吉州窑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984年后逐步趋于平缓;2001年的增长幅度又明显加大,此后都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因2001年吉州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2007年间国家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对吉州窑的研究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2012—2015年开始发文量剧增,4年共发文375条,占总量的34.98%,2013年达到峰值。因期间召开了首届中国吉州窑文化研讨会、吉州窑遗址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千年古窑遗址公园开园等一系列陶瓷文化传承及保护的大型活动,引起媒体的密切关注,激发了学者们对吉州窑的研究热情。

2.2 发文的报刊源分析

研究发文的来源可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掌握该领域的核心刊物。1072条数据的来源类型为:330条报纸、21条会议(4条专题汇编、17条论文集)、34条图书、80条硕博学位(其中19条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607条期刊。

2.2.1 330条报纸条目的来源分析

表2数据显示,关于吉州窑的新闻报道来自107种不同的报纸,其中刊登1条的有64种,刊登2条的有18种,刊登1~2条的共82种,占总报纸数的76.6%,仅刊发100条相关报道,占330的30.3%;刊登3条以上的有25种报纸,占107的23.4%,共刊发230条相关报道,占330的69.7%。可见,各大媒体对吉州窑的动态报道既分散又高度集中,即69.7%的动态资讯集中于23.4%的报纸上,而30.3%的动态资讯又高度分散于76.6%的报纸中。其中刊发量16条以上的依次是江西日报、中国商报、吉安晚报、中国文物报、井冈山报等5种报纸,共刊发151条新闻资讯,占330条总量的45.76%,即省内媒体的宣传报道居多。

2.2.2 607条期刊条目的期刊源分析

表3数据显示,这些期刊论文发表于175种刊物,平均每种刊物发文3.47篇;发文1篇的刊物有112种,发文2篇的刊物有15种,发文1~2篇的刊物共127种,占总刊物数的72.6%,共发文142篇,占607的23.4%;发文3篇以上的刊物48种,占175的27.4%,共发文465篇,占607的76.6%。由此可见,论文在期刊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集中与离散规律,即76.6%的发文集中于27.4%的期刊上,而23.4%的发文又集中分布于72.6%的刊物中。

发文10篇以上的刊物不仅都是些专业的陶瓷刊物,而且有不少是核心刊物,说明吉州窑研究方面的论文质量 较高。

2.3 发文的作者分析

因330条报纸数据多数为动态资讯的新闻报道,论文相对较少,故下面的统计分析,仅针对来自会议、图书、硕博学位及期刊的条目742进行数据统计。

2.3.1 作者的发文量分析

742篇文章涉及的作者及其发文量情况为:21篇未标明作者,占总量的2.83%;其余721篇出自509名(含三个集体作者)作者,详细情况见表4,只统计第一作者。

表4数据显示,只发文1篇的作者有412人,占总数的80.94%,说明多数作者为偶尔研究者;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共97人,人均发文3.19篇,共发文309篇,占总量721的42.86%;而发文4篇以上的作者集中于20位作者,共发文134篇,占721的18.59%,他们是本研究的核心作者,依次为王莉英、郭学雷、王琼、刘杨、黄阳兴、刘菊芳、敖镜秋、唐昌朴、张翊华、李辉炳、王宁、张文江、陈立立、张会安、陈伯泉、许智范、陈定荣、杨后礼、彭明瀚、余家栋。在这些核心作者中,17位來自省市文博及文物考古研究所,3位来自高校。20位核心作者中有15位来自江西,可见吉州窑研究的核心作者地域性特征明显。

2.3.2 作者的地区分析

对发文作者所处的地区进行统计分析,可了解各区域吉州窑研究队伍的现状。452位作者(509位作者中有57位的地区不详)来自国外(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的有7人;其余的来自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分布非常广,说明吉州窑瓷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具体分布为:江西167人,北京42人,江苏38人,广东27人,上海、浙江各20人,安徽19人,陕西14人,河南13人,福建12人,四川10人,吉林、湖北各9人,天津、河北各7人,湖南6人,山东5人,山西、云南、辽宁各3人,广西、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香港、台湾各2人,甘肃1人。说明吉州窑瓷器在国内国际市场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吉州窑研究的核心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西、北京和江苏三地,共247人,占作者数的54.65%,可见吉州窑研究作者的地域分布既集中又分散。而江西的研究者最多,这与江西省政府所倡导的加强地方文化研究的相关政策相吻合。

2.3.3 作者的机构及系统分析

通过作者机构的分布调查,可以掌握吉州窑研究队伍的情况。742篇文章的机构情况为:无作者的21篇,未标机构的62篇,机构仅标有省、市、国籍等简单信息的有40篇,标有详细机构信息的619篇,占总量742的83.42%。其发文量见表5。

表5数据显示,619篇文章共来自226家机构,平均每家发文2.74篇,数据均只统计第一作者的。发文1篇的机构有150家,占总机构数的66.37%;发文2篇以上的机构有76家,占总机构数的33.63%。其中发文4篇以上的机构共24家,共355篇,占619的57.35%,非常集中。

吉州窑研究者的机构主要来自文物考古的科研院所、博物馆、刊物编辑部以及一些高等院校等系统。

2.3.4 作者的协作分析

协作著文能发挥各学科及地域的优势,集思广益,使研究层次更深入、更全面。所以对协作著文进行了统计,742篇文章中共有138篇是由多人及多机构协作完成(最多的有13人协作完成),协作率18.60%。其中2人协作的有84篇,协作率11.32%;3人协作的有21篇,协作率2.83%;4人协作的有14篇,协作率1.89%;5人以协作的有19篇,协作率2.56%。

3 结语

建国六十多年来,经文物考古部门、文物考古工作者调查发掘,已出土大量的吉州窑瓷器标本,为吉州窑的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物资料,在这些全面调查,深入发掘的基础上,学者们创作了大量主题丰富、研究视角多样的高质量论文。笔者此后将详细阅读上文所获取的论文资料,进一步对这些研究成果的主题分布及研究领域等情况进行概述分析。希望对吉州窑今后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博物馆.吉州窑(中国古代瓷器窑厂)[EB/OL].[2018-04-16].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89%E5%B7%9E%E7%AA%91/5334?fr=aladdin.

[2] 刘杨,赵荣华.吉州窑瓷鉴定与鉴赏[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

[3] 张文江,赖金明.吉州窑[J].文史知识,2002(3):112-113.

[4] 余家栋,陈定荣.江西吉州窑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2(5):96-97.

[5] 许智范.吉州窑瓷[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4.

[6] 肖承亿.首届中国吉州窑文化研讨会召开[N].井冈山报,2012-07-22(01).

猜你喜欢

定量分析文献计量研究现状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大规模古籍文本在中国史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FTA在工业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商务英语词汇量与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相关性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国外艺术体操科研现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