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教学艺术如何能培养高素质人才
2018-10-26范文华
范文华
摘 要:二十一世纪将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步子加快,知识急剧增长的年代,是世纪科技竞争的和人才竞争激烈的岁月。因此,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必须重视教学艺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具有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新一代。首先,提高教师素质;其次,上课上得有趣,学生主动参与;第三,取其精华,探索创新;第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第五,创设情境,引起共鸣。
关键词:教师素质 学生能力 探索创新
二十一世纪将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步子加快,知识急剧增长的年代,是世纪科技竞争的和人才竞争激烈的岁月,因此,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必须重视教学艺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具有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新一代。他们不仅品德优良,身心健康,知识全面,而且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要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创新。
首先,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不仅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规范地运用口语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建立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增强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四十分钟要成绩。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我们要教会他们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我会学。爱尔维修曾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就更需要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开启孩子智慧的大门,让他们从睿智头脑中生出美的绿荫,让天真的花蕊吐露芬芳。
其次,上课上得有趣,学生主动参与。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提出:您了解狐狸吗?它有什么特点?乌鸦长得漂亮吗等等问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快速勾画出大树洞,还有狐狸和乌鸦,学生就更进一步地理解了“邻居”一词。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引起了学生求知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参与就变成一句空话。教师要创设参与的条件,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环境。引导学生大胆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并启发学生解疑,调动学生的思维。如《将相合》一课,问学生“将”指的是谁?“相”何许人也?他们怎样和?“和”适讲和呢?还是讲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了呢?和睦相处了?他们一直是和好的吗?你们还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积极动脑想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和?怎么和好?为什么和好呢?结果怎样?紧接着老师即兴点播:现在我们看课本吧,从课文中会找到满意的答案,希望同学们密切配合,会加深我们的友谊,同学们说是吗?这样学生就很高兴的欢迎老师讲课,也愿意表现自己。只有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第三,取其精华,探索创新。在语文教学中讲究科学,挖掘文章的主题,领会文章的内涵,使其言之有理。例如:《草船借箭》抓住“神机妙算”一词,领会诸葛亮知人、知天又知地;《鸟的天堂》抓住“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领会第一个和第二个“鸟的天堂”有什么区别?《桂林山水》抓住山水“静”、“清”、“绿”的特点。理解“丹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再如《海底世界》抓住“景色奇异”的“奇”表现在哪里?学生会找出“波涛澎湃”“依然宁静”等词语理解文章的中心。
第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次,大雪过后,课间,学生们开心地玩起打雪仗,尽兴极了。回到教室眉笑颜开地给我讲他们激烈的“战斗”场面,个个畅所欲言。于是我趁机说:“你们都想跟老师说,大家七嘴八舌的乱说,我听不清,你们就把打雪仗的事写出来,让我也分享你们的快乐好吗?于是,他们个个兴致勃勃地写起作文来。写出了他们热闹、精彩的场面。字里行间流露出天真活泼的灵气与童趣。使读者如临其境,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创作,激起了写作欲望,渐渐的,由“怕写”变成“怨写”“详写”,在他们的心里,早把这份“害羞”变成了乐趣。写后争先恐后都想展示自己,表现自己,也想让老师分享他们创作的喜悦。学生对写作有了积极性,在习作中,能积极参与,想告诉别人一件什么事,想说自己的观点和发明,就把它写下来,不写空话,把想要写的是真实的表达出来。能按一定顺序来写,并注意前后照应。学生在长期的读写中有所领悟。知识来源实践,只有切身体会才能写出充实而又生动的文章。知识在于积累,但知识在于从实践生活中捕捉。如《今晚我看家》的心理描;《扒玉米》的动作及心理描写;《我们村的幸福楼》的景物描写等。写得情真意浓,生动感人。学生们能将社会现象,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悦然纸上,生动活泼、丰富多采,展示自己的特长,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创设情境,引起共鸣。通过朗读,创设情境等方面引起学生兴趣,于无形中引导学生入境,使学生投入到文章内容中,不自觉地扮演文中的角色,从而受到思想教育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易把握,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情感,若想引导学生入境,自己首先要入境。教师情感必须和教材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只有深刻体会教材精髓,从思想情感上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表达魅力,收到撞击学生心灵之效。运用这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教材内容灵活地把握好尺度,通过对主要人物事件历史背景的讲述,对主题思想的提炼,表现出特定时期人物的特定情感,拉进教材与学生间的时空度,给学生一种“活生生”的感觉,似乎眼前就出现了教材所描述的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教师在描述、朗读或创设情景时应运用语调、神态、动作的变化诱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情景,把自我凝聚的情感迸发出来,传递出去,唤起学生的共鸣,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我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想象成是目送总理灵车远去的普通老百姓。在范读课文时配上一段低沉、悲凉的音乐,音乐一响起,学生顿时安静下来,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音乐上,这就营造出与教材内容相协调的气氛。在朗读时,有注重语调、节奏、重音等技巧,学生的情绪始终随着教师的朗读,随着作者的描述而起伏。课文读完后,一些感情较丰富的女生竟有要放声大哭的冲动,这就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学生因为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而然的就会问自己:总理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通过再次阅读课文,学生很轻松地就会找到答案,一种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油然而升,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
总之,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单单“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多的要以平等之心对待莘莘学子。懂得如何尊重与宽容;还要以无私奉献的诗魂陶冶天真孩童;以伟大的师爱撥动他们情感的乐章,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