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游心天地宽
2018-10-26聂莹
聂莹
【关键词】 经典诵读;诗情画意;以一当十;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7—0106—01
从诗词歌赋到唐宋风韵,从美文雅言到经典章句,如何在初中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凭借诵读体悟让学生思接千载,神游八荒,感受到中华优秀经典文化的深邃意韵和字里行间的流光溢彩;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为此,笔者不断思考、摸索,以期和学生漫步诗苑,文海游心,让灵魂的天空和语文的生命更加博大深邃。以下是笔者三年来通过实践探究总结出的一些诵读方法:
一、诗情画意地诵读,轻叩心灵之门
当我们诵读一篇篇经典诗文,觉唇齿留香,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的美感时,我们可以驱遣想象,用美丽的图画,美妙的声音,音画谐和的视频来表达自己独特的诵读感受。
1.诗文配画,情境相生。曾让学生们抄录“岁寒三友”的诗词,并为诗词自由配画。也曾让学生们把自己诵读过的诗文,用绘画的形式加以解读。当看到学生们为咏竹诗配上泼墨挥毫所作的《墨竹图》时,笔者知道竹的虚心劲节、高标挺立已然铭刻在学生的心灵里;当看到学生们为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配上了一幅喜梅图时,笔者明白学生们已然完全领悟了坚贞乐观、笑傲百花的梅才真正具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襟怀和气魄……每一次为诗文配画,每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精彩呈现。以此法助诵读,学生的诵读更加有滋有味。
2.以唱助读,情韵悠长。古典诗文是作者心灵的歌唱与舞蹈,可以信手拈来,低吟浅唱,因此,以唱助读不失为诵读的绝妙方法。我们用王菲那清幽婉转的曲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慷慨悲壮的曲调唱岳飞的《满江红》;用豪迈乐观的曲调唱毛主席的《长征》和《沁园春·雪》;用凄凉悲怆的曲调唱李煜的《虞美人》……学生背得高兴,唱得开心。当优美的旋律伴着铿锵的音韵,成为学生心头潺潺流淌的微笑时,诵读自然成了水到渠成,妙不可言的赏心乐事。
3.音画伴读,情思盎然。笔者时常把名家朗诵的音频、视频文件放在教室的电脑上,凭借完美谐和的音画意境和激情澎湃的名家朗诵,引领学生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优美空灵的朗诵,伴着清泉潺缓、泠泠作响的流水之声,似乎把学生们都带到了一个空山静默、清泉绝响的人间仙境,无论是情态、体态还是语态,都让学生们生出一种敬重、一种亲近、一种珍爱、一种惊叹。
二、以一当十地诵读,延展语言生命
在浩如烟海的文化经典当中,与学生几年来诵读的诗文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仅就这沧海一粟,也足以透射出万里风云。教师最大的成功在于学生求知的旅途中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之窗,让他们看到窗外最美丽、最迷人、最独特、最遥远的风景。譬如,诵读《岳阳楼记》,透过范仲淹洋洋千余字的不朽篇章,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品味“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的家国天下情怀;又可以引领学生由岳阳楼之天下大观的壮美景象,去想象祖国九万里神州的壮丽景色;还可以引导学生透过范仲淹的胸襟和情怀,去体味中国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还可以范仲淹一人,引领学生了解那些站立在宋代历史风尘里熠熠生辉的光辉人物,苏东坡,王安石,司马光、岳飞、李清照……一篇《岳阳楼记》只是一扇窗,我们以一当十地诵读,就可以透过这扇窗,看到风姿迥异的万千景致。
三、学以致用地诵读,丰厚诵读体验
诵读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學以致用,用于学习求知,用于行文做人,用于丰厚灵魂,用于感悟生命。因此,笔者致力于把经典诵读渗透到学生成长的足迹中,渗透到学生生活的经历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我们用《弟子规》中的圣人之训规范自己的德行,从《诗经》中认识到“载驰载驱”“我心则忧”的许穆夫人,从《楚辞》中认识到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论语》中认识了“日省三身”“君子慎独”的孔子……因此,教师应和学生们一起学经典、用经典,引用精彩的诗句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诗情画意,用经典诗文中的语句使我们的作文文采飞扬。
文海游心天地宽,饱蘸激情把梦圆。让经典文化绵延不绝地浸润着学生的心灵长廊,常以温善敦厚的情怀对待万事万物,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面对人情百态、宇宙万物总能萌发出一些诗意,荡漾出一些诗情,那么他们就拥有了最幸福的人生体验,最宝贵的精神智慧。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