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在我校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得失探析
2018-10-26谢建波
谢建波
摘 要:近几年,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确极大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更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初建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本文将重点围绕“导学教学在我校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得失”进行探析。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得失探析
引言
在学校的教职工大会上,校长曾多次提出“打造高效课堂,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也由此引进了导学案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行,对引导学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协作,巩固学生课堂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的成功之处
1.精心编写,体现了引导作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导学案作为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于一体的“教学合一”的文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因此能否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高效,导学案质量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写导学案要体现几点要求:
(1)基础性 导学案的编写首先要落实基础,考虑本班学生现有的基础和本堂课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因为基础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缺乏基础知识落实的导学案,是数学教学中空中楼阁。
(2)问题性 导学案一定要紧紧围绕学习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恰如其分、值得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看书不行,光看不想不行,思考不深入不透彻也不行,要让学生能从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层次性 要将学案设计成开放、有序的,阶梯状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真正达成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理解教材,培养能力的目标。
例如,在一次教研课中,杨老师的导学案新授第一环节做了如下设计:
第一层次 1.夯实基础,对乘法公式的应用
例1.计算(1)(2x+y)(2x-y) (2)(3-2b)(3+2b)
第二层次 夯实基础,对乘法公式的逆用,
例2.计算19982-2×1998×1997+19972
第三层次 提升能力,对乘法公式的的活用。
例3.化简(2+1)(22+1)(24+1)(28+1)+1
第四层次 提升能力,对乘法公式的变用。
例4.若m-=3,求m2+的值
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杨老师对于乘法公式的应用,从基础性、问题性、层次性皆有很好的体现,充分引导了学生顺着问题不断进行思考探索,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生的水平与学习能力是有限,针对数学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生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某些课时的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了导学案,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深入讨论,从而帮助学生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例如,教学“三角形相似”时,在学习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之后,发现很多学生对证两个独立的三角形相似时比较熟练,但对于从复杂的组合图形中,找出对应的三角形去证明相似却学的不好。针对这种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剪两个相似的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然后组合成不同的图形,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平时一些看到几何题就头痛的学生,竟然通过整理得到多种基本图形。在以后的关于证三角形相似的问题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快速准确地找出相似的三角形加以证明。
3.设疑置难,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
在应用了导学案的课堂中,由于经历了自学、合作、探究,教师引導,对数学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剖析,因此,在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之后,设计同类型但难度较大的习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延伸课堂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之后,在学案中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外题,由学生自由分组,利用学案中给定的物件,如长绳,三角板,圆规等,利用自习课去测量大理石广场的旗杆、教学楼、大樟树的高度。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不但巩固了课堂知识,更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的编写没有整合多个教师的力量
我校初中部数学教师在采用导学案模式教学时,所有学案基本上都是由教师个人编写。一些年轻教师和长期在外省刚回本校的教师,由于对湘教版教材钻研不透彻,导致学案质量不高,使用效果不好。如果能够有三人以上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效果一定会更佳。
2.导学案的设计没有切合学生学情
一些教师对本班学生的知识功底了解不够,再加上有些教师过度追求层次“完美”,内容设计过多过难,导致学生并不能按照学案进行有效的学习探究。比如老杨同志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时,在探究得出定理并应用解决例1之后,又设计了四个难度较大的解答题。但由于班级学生基础不好,且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本节课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3.导学案的使用没有符合教材的实际情况
由于导学案独特的优点和一些成功的范例,以致部分教师上课必用导学案。但其实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并不是每节内容都适合于导学案。例如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中,关于四种类型的二次函数y=x2,y=x2+k,y=(x-h)2+k 的关系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态图象展示,学生将会更加容易理解。
总之,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引进,促进了教师对教学的思考,培养了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对我校初中数学教学的改变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必然存在优缺点,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打造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