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10-26殷正坤

科技资讯 2018年15期
关键词: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殷正坤

摘 要:随着当前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开始逐步融入到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其中教育领域影响极大。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专业课程本身和互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培养更多现代化、技术化的网页设计与制作人才,已经成为众多学校都极为重视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网页设计 课程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c)-0203-02

1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现状与趋势

1.1 课程教学现状

网页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甚至需要一定的超前设计理念,通过不断的创新,以促使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学方法模式沿袭传统教学思路。由于传统学校教学手段单一,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往往也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以板书教学和上机练习两种教学为主,较少借助于互联网+信息平台,像大数据、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较低,这样很难让课程教学有较大的成果突破;第二,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步伐不匹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上对网页设计与制作的需求变化速度很快,这就要求了相关教学内容要根据市场情况予以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思路改进。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不少学校针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快速的吸纳新知识、新技术以为学校教学所用。

1.2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

随着互联网+在教育教学领域的逐步渗透,国外许多院校已经开始普遍采用新型教学方式,例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私播课等。这些教学形式的运用使得教学形式新颖多变,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有效延伸。事实上,网站设计与制作具有超前性、开放性等特点,需要设计制作者具有超前想象力和原创力,像标题、LOGO、色彩以及排版等设计都需要极具创新理念,以达到吸引用户实现最终推广推销的目的。相比于国外院校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上的教学改革力度,我国院校较少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教学方面更缺新颖,在创意设计上也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在互联网+社会大背景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需要注重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准和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未来,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国内网站建设的一条新出路,更是对培养现代化网页设计与制作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老师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在互联网+环境下不断探索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新型教学方式创新、合理使用,并在各种新型媒体平台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探索。

2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1 課程改革原则

第一,坚持以生为本。互联网+教育环境下,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性特征,凸显学生在整个互联网+教学课堂上的重要地位,增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并将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动态相结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学生很容易对参与实践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该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代共发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改革需要贯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在繁杂的网络资源中挑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且具有引导作用的资料,并积极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思维主动学习,实践网页设计制作。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功能要求、设计理念等会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网页设计制作者必须要满足用户需求实时性的对网站进行更新维护,这是未来学生走入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针对新技术、新热点予以优先教学,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掌握到最先进的网页制作技术,通过学用结合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

2.2 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法

随着各大院校已经开始积极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也已经开始投入使用,这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先天条件,其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在原有的课程教学中增加一些创新元素,例如老师可以搜索招聘网站中对网站工程师或网站设计师等职位的需求定位,并将这些资料在校园内部网中进行展示宣传,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网站设计制作方向的工作方向及工作前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提前树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建立完善的学习交流平台,例如依托学校校园网络设施共享网页设计与制作的优质资源,将诸如教学参考资料、优质课视频、课前预习资料、课后巩固知识等上传到网站上,以供学生参阅;老师可以通过注册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的方式建立个人分享平台,有针对性的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并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回复分享心得体验,让学生从分享中提升自我;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公共平台建立网页设计制作交流群、热点问题讨论组、新浪微博群聊等,鼓励学生就网页设计与制作方面的热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并有引导性的促进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2.2.2 开辟教学“第二课时”

信息时代加快了学习的节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已经成为当前趋势,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形态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从教育领域来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可以引入微课这一新兴教育模式。一般微课视频大约十分钟时间,制作短小精悍,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时间碎片,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演示相结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教学难点、重点总结出来,并进行内容分割和分类录制(包括直接视频拍摄、PPT课件录制或手机软件录制等),这些微课可以上传到网络教学及交流平台上,以供学生随时查阅、分享。事实上,微课的引用开辟了教学的“第二课时”,让学生在有限的、碎片化的时间内学到系统性的内容,还可以反复学习加深巩固。

2.2.3 在教学课堂上注重引入实践教学内容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极为注重实践性。因此,在课堂上需要注重将实践性融入到理论教学当中,积极培养学生开发设计网站的能力。例如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为平台,老师可以设计多种环境主题(包括环境保护、动漫游戏、旅游等),对相应的布局、风格、色彩、结构等进行总结分析,并让学生自主性的进行创新设计,老师要全程把控和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制作,以培养学生自主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2.2.4 建立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师生教学过程做出的客观、公正的衡量和判断。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利用互联网手段可以更快速、更准确的记录教师的教学信息和学生的学习信息,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做出相应的评价。在互联网背景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应更加注重过程与分析,利用大数据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果,并通过数据显像和微观表现,针对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个人发展需求等建立网页设计制作大数据评价体系,这样不仅能够动态监测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还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红杰.“互联网+”背景下的网页制作课程改革措施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20(7):193.

[2] 时武略.“互联网+”背景下的网页制作课程改革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16(2):91-92.

猜你喜欢

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对技工院校网页设计课程建设的思考
网页设计教学的创新探索
谈计算机网页设计中的布局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