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方法之微课篇

2018-10-26杨筱莉

科技资讯 2018年15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移动互联网微课

杨筱莉

摘 要:在新世纪的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度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阐述了如何灵活的结合移动互联网和微课教学的方式来对当前高校中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共课教学进行改进。当然在高校里面也不例外,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高校新生入学必备物品之一。近年来,在李克强总理“提速降费”的政策的指引下。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微课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c)-0199-02

1 便利的互联网发展下,高校课堂教学出现了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互联网插上了移动通信的翅膀,伴随着各种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飞向了千家万户。当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当然在高校里面也不例外,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高校新生入学必备物品之一。近年来,在李克强总理“提速降费”的政策的指引下,移动运营商们也纷纷推出各种越来越优惠的上网套餐,尤其是各运营商纷纷推出了各种不限流量套餐之后,手机流量资费这一限制大家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瓶颈问题也不复存在了。

但是,过于便利的移动互联网和各种强大的智能手机终端造就了各种沉迷于手机和移动网络的“低头族”,尤其在校園内,低着头刷手机的同学们随处可见,甚至这些低头族们偷偷把手机带到课堂上来,造成了手机和老师“争夺”学生的局面。

2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公共课中引入微课

为了应对“手机和老师争夺学生”的问题,有的学校出台了很多限制手机进入教室的政策,如上课前收缴手机等,但是收效甚微,有些同学准备了两部甚至三部手机,用来应付上课前的手机收缴。显然,“堵”的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那么,如何才能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呢?既然很难把手机堵在课堂外面,那就不如干脆把手机放进来,让它成为老师们教学的帮手。如何让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呢?在我们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共课中我尝试引入了微课和手机APP相结合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一般所说的微课(Microlecture),是指以具体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核心,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微视频等方式记录下来的教学活动过程。微课除了课堂教学微视频以外,还包括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微课形象生动、主题突出、目标明确而且又短小精悍。由于微课的主要载体为5~8min时长的微视频,所以微课很适合通过移动互联网来传输和分享。这样,我们设法引入微课教学的机制,将微课内容通过移动互联网传输,在学生们的智能手机作为终端展现出来,然后学生通过手机观看微课视频并通过手机和老师进行交互,完成反馈、测试、点评等其他教学环节,让智能手机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这样手机就从老师的“敌人”变成了老师的“战友”。

要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在课堂上使用的微课教学,首先需要对微课内容的主题进行选择。由于微课是围绕具体的知识点和具体的教学环节的,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用来制作微课的知识点。微课是面向“点”而不是面向“面”的,所以,我们要选择既是关键点,又是重点、难点,同学们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的内容来制作微课教学视频。例如Word的邮件合并、Excel的公式和函数部分等等就很适合制作微课进行教学。

3 通过手机APP分享微课资源

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即可在课堂上使用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选择了腾讯QQ手机APP来分享微课视频。课前,我们首先确定好本节课需要用微课讲解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点对应的微课视频放到班级QQ群的文件共享里面,学生们可以在课前通过手机QQ直接浏览群文件当中的微课视频来预习本节课程的关键点。上课后,老师首先对本堂课的整体内容做一个“面”上的讲解,然后,针对其中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这些具体在“点”的内容,学生则通过微课视频,按步骤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此时,不同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来控制微课的播放进度,按需学习,边学边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答疑解惑,如果发现有普遍共性的问题,也可以暂停学生们对微课视频的学习然后统一进行讲解。

例如,在讲解电子表格系统时,我们把整个章节中的重点的上机操作项目分解成若干小任务,然后把这些任务分别制作成微课,并整理上传到班级QQ群的群文件共享里面。课堂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智能手机观看微课,并按照微课上的步骤进行上机实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差异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这样,可以体现因材施教、个性学习以及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各位同学均可按照自己的方式顺利的完成教学过程,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课程的交互和评价环节,我们也是借助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来完成的。在QQ群面板打开“设置”按钮后,在弹出的窗口里面点“设置”,然后在“聊天面板”项中点选“作业”单选框,即可在我们的班级QQ群中开启群作业功能。在QQ群作业界面下,老师可以布置纯文字问答型的作业,也可以上传作业所需的文档图片等素材供学生们下载。学生们可以直接在线提交文字答案,也可以把给定的作业素材做相应的编辑和处理后在群作业界面下上传给老师。这样,课堂上的问答环节和需要布置给学生们通过上机操作完成的作业内容,都可以通过QQ群作业功能布置并下发给学生们。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手机QQ就可以直接看到老师的提问,并可以通过手机在线并提交自己的答案。如果是需要进行实际上机操作的Office软件操作类作业练习,则可以通过电脑版QQ下载老师提供的作业素材,并在电脑上完成作业要求的操作,然后将操作完成的文档通过QQ群作业提交给老师。老师可以在群作业界面上实时看到学生们作业完成的进度。学生们提交作业后,老师可以在群消息上看到相应提示,点击“查看”即可看到同学们的回答或者同学们提交上来的相关文档,也可在群作业界面下点击“检查作业”来查看学生们提交上来的作业。在作业查看界面下,老师可以直接对作业进行批阅和点评,批阅完毕后,学生在群消息界面下即可看到老师批阅的结果和反馈。此外,我们也可以使用QQ群的匿名讨论或者群投票等功能和学生们进行互动,从而完成整个课堂交互环节。

在使用QQ群作业时,老师也可以在作业布置的界面上时限定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学生把作业提交上来,老师批阅并按照标准进行打分,这样即可完成课程的测试和评价环节。

总之,移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极大的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因噎废食固然是错误的,那么,如何在高校的课堂里扬其长而避其短,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考虑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来进一步完善各种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全丽莉.微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169-172.

[2] 李宏滨,刘耀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67-68.

[3] 姚威,肖安庆,李通风.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与出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4):40-41.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基础移动互联网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