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图书馆的建设现状与展望

2018-10-26陈荣华

科技资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发展展望建设现状

陈荣华

摘 要:信息时代,传统图书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管理和对外服务的模式已经落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智能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即借助信息技术,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拓展线上功能,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在管理层、普通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科学而完善的规划指引下逐步开展。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智能图书馆的建设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适当的建议对策。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图书馆智能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

关键词:智能图书馆 建设现状 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b)-0201-0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亦成为各行各业加快建设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图书馆也不例外。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是依靠图书馆工作人员以人工的方式进行,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高昂,也无法针对每个读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个性化服务,管理和服务效率低,具有一定的弊端。而信息技术手段以其实时性、便捷性能够提供更多的线上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并能将浩如烟海的纸质版书籍数字化,更易于保存,也方便读者阅览。加快建设智能图书馆,意义重大,需要从技术、理念等几个方面协同提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相信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建设智能图书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新时代建设智能图书馆的意义

一是进一步促进馆藏资源的丰富与多元化。传统图书馆以纸质文献为主,空间占用大,对保存条件要求高,读者借阅时需要管理员从书库中调取出来,服务效率低;同时有限的保存空间无法满足更多的纸质书刊,图书馆定期要清理保存价值不大的文献资料。这种空间的制约和效率的瓶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智能图书馆模式下,图书资料可以以电子化的方式保存在网站中,读者可以通过检索平台迅速地找到书刊资料,在网上阅读,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自行下载打印。智能图书馆的馆藏资料能够以电子化形式储存,无限丰富,服务时间也打破传统的开闭馆时间,可以实现7×24小时服务。另外,智能图书馆还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与互补,图书馆之间“互通有无”,书籍资料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多元。

二是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传统图书馆对书籍借阅工作依靠人工方式进行,每个读者建立一个读者卡片,图书借阅信息在卡片中记录保存,读者需要自己记录借阅时间,按时归还。每一位读者有一张卡片,保存繁琐,也不利于图书馆方面对读者借阅情况进行管理。而智能图书馆将读者信息储存在个人账户中,可以向读者自动发送还书信息。下图所示,即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智能化系统给读者发送的还书提醒通知。自动推送的通知包括了书目信息、借阅时间、到期时间以及还书方式等,既方便了读者,又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智能图书馆能够通过远程服务、虚拟现实技术等,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例如:开办网络学术讲座、远程共享大学示范课程等,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三是有利于智慧城市的搭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智慧城市建造成为可能。智慧是将城市公共服务智能化,让人们通过手机、网络就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公共服务的城市生态模式。当前我国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已经开始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例如杭州,已经推行支付宝乘坐公交、购买商品,将社保公积金等信息都绑定在手机中,市民只要拿着手机出示二维码进行扫描,就可以办理几乎所有的公共服务,非常方便、快捷,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智能城市建设闭环中的重要环节。智能图书馆能够突破传统图书馆侧重强调单一的书籍借阅功能,日益成为一个集多项职能于一体的集成空间。建设智能图书馆,能够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智能化,便利人们的生活,提高城市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综上所述,智能图书馆在促进馆藏资源的丰富与多元化、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方面相较传统图书馆具有明显的优势,对建设智能城市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设智能图书馆,必要且必须。

2 新时期建设智能图书馆的举措

2.1 搭建智能化技术平台

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必须有完善的技术平台做支撑,标准化的技术平台是智能图书馆建设最重要、最核心的硬件基础设施。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首先定位智能图书馆建设的目标和方向,要细化到具体的功能,根据规划开展后续的工作。例如高效的信息检索平台,就可以通过与引擎技术开发公司开展合作,引进科技成果实现;规划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就要与文字数据化方面的技术公司开展合作。图书馆往往无法独自开发智能化的技术平台,都需要与相关的技术公司开展合作,而与哪些公司合作,目标公司的选择,就必须要从图书馆智能化的方向和目标着手,有的放矢地进行规划和实施。另外,智能化技术平台可以考虑积极地与国家图书馆进行业务对接。国家图书馆在智能化建设的工作中一直是引领者。例如围绕数字资源生命周期,国家图书馆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应用系统和业务服务系统,以此为基础开展各项服务,这套模式适用于所有图书馆。各省、市以及高校图书馆都可以引进国家图书馆的智能化技术平台,根据自身实际选用功能模块,加强标准化建设。除了国家图书馆外,当地城市所提供的数字城市资源、智慧城市平台以及科技信息共享系统等,都可以为图书馆加强自身的智能化建设所用。

2.2 加強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

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书籍资源,不同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也具有差异性,如果可以借助智能化手段,将各个图书馆拥有的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再上传到共享信息系统中,任何一个读者通过访问一个图书馆的网站,可以搜索到全国图书馆的资源信息,无疑是智能图书馆建设水平的历史性提高。加快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一个能够让各个图书馆都积极行动起来的契机,建设信息共享体系,督促各个图书馆将自己所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读者就可以通过网络、手机APP等途径访问网站,阅览电子化资料,真正发挥出智能图书馆建设的优势和巨大的生命力。图书馆还要提高对商业数据库的投入,包括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知识网等,这些商业数据库拥有海量资源网站,集合了最新的论文、书刊等知识成果,其包含的资料内容信息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和普适性,特别是中国知网,是广大学生和研究者发表论文、开展学术研究是经常会用到的网站。这些商业数据库理应成为智能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图书馆可以积极参与资源共享机制,将资源在平台上统一登记、统一管理,实现整个行业的共同建设和协同发展,再借助资源共享平台,引进信息检索引擎,搭建完整的智能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环,将图书馆工作的每个流程都实现智能化建设,推动实现智能图书馆建设的总体目标。

2.3 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

任何一项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人”,员工是否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了智能化建设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是否认识到智能化手段在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上的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能图书馆的建设是否真正可以落实到位,是否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对智能化技术手段的认识,要让管理层首先下定决心,打造智能图书馆,进行制度以及具体举措的规划时间表。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是开展好智能图书馆建和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要促使员工的职业思维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要让他们认识到,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不是要将他们取而代之,而是开发新的、高科技手段更好地为日常工作所用,不仅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自身利益,反而还会带来效率的提高,工作负担的减轻,对他们的日常工作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百利而无一害。再有,要加强对员工关于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可以在馆外聘请经验丰富的智能化系统操作专家来现场指导,开展专题培训,让员工亲自实践,感知智能化手段的巨大便利,提高学习智能化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意识。

2.4 创新信息服务手段

传统图书馆主要以提供纸质资料为主,但智能图书馆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纸质资料的电子化,例如开发电子书,可以供读者远程在信息平台上阅读相关资料。同时,智能图书馆可以依靠网站建设,将音像资料上传到网站上,供读者点击阅览。因此,图书馆应当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服务的模式创新,实现纸质版、音像形式等多渠道、多路径的服务模式,不依靠单一的服务形态,满足更多读者的个性化需要。同时,还要开发智能图书馆对会员读者的跟踪服务,例如根据读者行为的大数据,掌握每一位读者的阅览动态,整合数据,归纳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偏好,开启自动跟踪服务,定期推送相关的书目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另外,图书馆还要逐步实现电子会员建设。传统图书馆会为读者发放一张实体的读者卡,读者需要借阅书籍等都需要拿着实体卡到图书馆办理手续,需要读者保存,一定程度上不够便利。当前一些图书馆已经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以及手机APP等方式,将实体卡片与电子信息绑定,读者只要拿着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得全部的读者信息,包括基本資料与借阅信息等,相较实体卡片更为便利。

3 结语

智能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加快图书馆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推进智能城市的建设。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即搭建智能化技术平台、加强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和创新信息服务手段等。图书馆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场所,“一切为了读者”是工作的宗旨和原则,未来在建设智能图书馆的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这两个基本原则,从而推动图书馆创新发展,优化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祝少辉,王建国.信息化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科学技术创新,2016(26):181.

[2] 彭玥.信息化时代黑龙江省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11(9):10-13.

[3] 吕燕.地方公共图书馆中文报纸信息化服务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6(9):120-121.

[4] 陈志辉,王颖纯,刘燕权.基于物联网环境的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5(5):196-201.

猜你喜欢

发展展望建设现状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实践应用探析
信息时代档案人才培养与档案学专业发展展望
爆破减振缓冲垫的发展和展望
浅析舞台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