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DIO理念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8-10-26陈鸿

科技资讯 2018年11期
关键词:VB程序设计应用性教学改革

陈鸿

摘 要:非计算机专业的《VB程序设计》课程简单实用,但由于语法较多,学生容易进入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缺乏对课程实践技能的锻炼,学以致用的效果不理想。根据CDIO模式的特点,基于CDIO理念从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教材设置、考核方法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型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CDIO VB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b)-0155-02

《VB程序设计》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入门级系统讲授程序设计的课程。与传统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不同,Visual Basic提供可视化的设计工具并采用“事件驱动”的方式进行程序设计,具有简单实用的特性,因此该课程是许多高校非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由于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语法的夯实基础,并且学生接受程度存在差异,随着课程的深入,容易进入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对于课程的应用意义存在较大疑问,认为仅是为了获得学分而不得不学的一门课程。针对理论与实践应用脱节,学生较难学以致用的问题,在课程中融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与运作(Operate)的缩写,代表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工程背景下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课程知识,促进学科知识与工程能力的有机结合。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不仅包含科学知识水平,还包括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该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其引入到《VB程序设计》课程中,将课程内容、学生与社会等有机结合,促使《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系统性更强,对培养较高的综合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1]。

1 CDIO理念下《VB程序设计》课程的应用策略

1.1 基于CDIO模式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VB程序设计》课程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与CDIO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理念不谋而合。根据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程序设计类课程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重视实践技能的培训,做到“程序”与 “设计”并重。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工程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并对实践教学的类型实行多元化。整体上,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数,理论知识是程序设计的基础,没有扎实的理论,实践教学无法顺利开展。针对学生的专业不同,对理论知识的侧重点进行划分,不再出现繁冗的理论细节,让学生有的放矢。在实践教学方面,分为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课内实验主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专项教学,让学生在自己专业背景下进行程序设计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结合本专业的问题,突出学生以应用为主的特点。课外实验包括综合性验证实验和综合性创新实验,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完整的项目实践,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突显实践的重要地位,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理论,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

1.2 基于CDIO模式的案例教学改革

案例驱动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很好地推动作用。但并不是所有案例对于学生都具有适用性。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并设计针对学生专业背景的案例更具代表性。将CDIO理念融入案例中,说明学生培养其工程理念。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相关的案例,对程序设计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提升学习的兴趣,并对其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案例设计要紧跟时代特点,及时更新,学生通过案例可以触类旁通,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案例之间不是独立的,要让案例之间存在关联性,使得若干个案例组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让学生对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具有更好的把握。使得《VB程序设计》课程各章之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而不是分散的,孤立的。教师在案例的讲授过程中要起到很好地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CDIO理念较好地渗入到课程案例教学中。

1.3 基于CDIO模式的教材设置改革

CDIO模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教材获取基本知识,为社会实践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学与用紧密结合,而不是纸上谈兵。

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如果选用的教材不能满足本校学生的课程需求,可以考虑自编教材的使用,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广泛调研,到企业中了解最新的应用需求,开展校企合作项目,邀请专家参与指导,编写CDIO模式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材。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使用者的兴趣性,体现CDIO模式的应用性。在教材的推广与使用中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修订和改版,编写出更好的教材服务学生。

1.4 基于CDIO模式的考核方法改革

在传统的考核方法中,笔试在考核中所占比重较大。根据CDIO模式培养要求,并结合应用实际,加大实践考核在整体考核中的比重。将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其中实验考核成绩占比不低于40%;期末考核不以笔试论结果,在期末考核中加入课外实验项目考核。

由于课外实验项目综合性较强,难度系数稍高,学生完成项目需要贯穿整个学习周期[2]。在课程初始阶段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3~4位同学组成。组内成员共同确立选题,可以用教师推荐的,也可以自选专业相关选题。组内推选一位组长,组长负责任务的分配和督查,并定期向教师进行项目进展汇报。期末进行各小组项目答辩,进行评分[3],计入期末考试成绩中。教师在项目实施中主要是指导作用,细节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学生在项目周期中完全参与其中,学生的应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符合CDIO模式的设计初衷。

1.5 教师角色转型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者。CDIO模式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并且要提升自己的工程技术能力,才能为学生设计更好的案例并作为学生的榜样[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到主动。

教师需要不断充电,从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者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教师要定期去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用人机制,为学生未来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对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要不断进修学习,更好的服务学生。

2 结语

将CDIO理念放入《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进行研究并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对课程的内涵建设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在CDIO模式下,通过对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教材设置、考核方法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型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的理解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转换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素丽,孙曼.基于CDIO理念的预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2,14(3):213-214.

[2] 宋荣杰,陈勇.“VB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7(3):16-18.

[3] 王文旭.《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信息与计算机:理论版,2014(3):247-248.

[4] (美)EdwardF.Crawley.重新认识工程教育[M].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VB程序设计应用性教学改革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研究
浅谈VB程序设计的教与学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中的实践研究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