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26朴贞敏
朴贞敏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核算无论在事业单位还是企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有效手段,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可以保证企事业单位的顺利健康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下,会计核算的工作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也颇多,近些年来也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以事业单位为例,阐述了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以供同行商榷。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问题分析 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c)-0145-02
1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1 在帐薄记录方面的问题
帐薄记录只是较为简单的填写登记,有时明细科目名称的设置不规范,不注重与实物核对,实物盘点和银行对账不及时;个别单位总账与明细账之间、总账与日记账之间、会计机构的财产物资明细账与保管部门、使用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明细账之间不经常比对,凭证和帐薄不相符,影响帐薄记录的真实性。
1.2 原始数据中的问题
第一、购买发票在填写过程中,经常出现填写不完整、错填或漏填的情况;收款人不填或者只填姓不填名字,而且日期的填写也不够严格;金额数字填写模糊,常出现漏填小写金额或者大小写金额不符;填写信息资料不够详细。第二、原始数据缺乏相对的时效性,在经济业务产生后,有些销售单位没发票,要过些时间再补开,财务部门取得的原始数据不及时,经常会出现几个月前的原始数据情况,不仅影响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还大大的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1.3 账簿设置中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对于账簿设置的问题,现阶段大多数的事业单位的账簿都是各自单位自行印制,没有使用政府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所有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的账簿设置内容有遗漏,有些单位没有设总账,而明细账的设置也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而是将几项认为重要的内容体现出来,明细账设置不全面,另外一些重要的票据内容,也没有在账簿中设置,这种情况,给监督审查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4 财务报告中的问题
财务报告内容不全面,不能将全面的财务状况体现出来,绝大多数事业单位中所认识的财务报表只单单是一份财务的报告,而没有报表的附注和一些说明,所以一旦财务问题出现,很难从财务报告中找到问题的原因,增加了查找问题的难度,另外在财务报告中也没有对专项资金的支出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2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进措施
2.1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深化改革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会计制度,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并同时符合会计最新内容,制定出一套符合事业单位要求的行之有效的会计制度,并要适时的对其进行更新和完善,这也是保证会计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对发票的报销,要严格按照发票的规范要求来报销,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以报销;对明细账的管理设置,要能够统一规范,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整理;对明细账的报备,明细账和总账要统一报到财务部门备案,一旦后期发现有出入,要进行及时的补救;对固定资产的检查,要能够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同时还要不定期的对其进行抽查,使所查与实际账簿想保持一致。与此同时,要制定奖罚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于符合要求的会计核算工作,要予以表扬和奖励,对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情况严重的,要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
2.2 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的力度
有效的财政监督是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的一项重要监督,与此同时也保证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能够顺利的实施。提高财政监督管理的力度,要使日常的工作监督和专项任务监督两者相结合的监督方式,同时也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督,包括对其工作表现和道德素质的监督,将财政监督管理的范围加大,并也要提高其监督的效力,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指正,尽快的完善。对专项资金要能够制定专项的管理机制,其过程包含三个环节:事前、事中、事后,即事前的审核、事中的监督、事后的再监督。另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也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将监督管理的工作贯穿到会计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实现财政监督管理的真正效力。
2.3 引入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各期间按一定的标准确认收入和反映支出状况,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单位财务信息失真的状况,较为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负债状况和财务状况,可避免收付实现制下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可比性和全面性的不足,因此,应在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通过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全面的成本核算,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期摊销,全面的进行成本核算,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能够更加准确、真实、科学、有效的反映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为事业单位节省成本的同时,也符合会计核算的原则。
2.4 加强财务主管的科学管理意识
财务主管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要管理层,其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名合格的财务主管不仅仅要能够精通业务,还要懂管理,要能够根据会计人员的水平,调整其到合适的岗位,严格控制不相容岗位之间的任职,要能夠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对岗位之间进行轮换,将创新的意识加入其中,进行科学的管理、有效的管理。要摒弃传统的观念,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将财务管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不断的进行创新,进行突破,同时也要注重科学化的管理,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5 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
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其不仅仅要有过硬的基础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有超高的专业技能,才能称之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事业单位要结合会计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的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增强其自身的业务能力,使其在接受最新业务知识的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其职业的道德修养。与此同时,身为一名会计人员要能够有保密的精神,以事业单位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对一切会计工作要采取保密措施。
2.6 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人员大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专业的技能培训就上岗,有的也没有财会人员从业资格证,所以事业单位中更应该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能够定期的对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会计行业的新形势,使会计人员能在工作岗位上更优秀。其次,在每年的年末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评价和考核,考核通过的人员可以继续留任在岗位中,对于一些通不过考核的人员,要考虑调换其工作岗位,使更加优秀的会计人员能够留任在岗位中,以胜任会计的工作,能够提升工作的价值。另外,事业单位要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使会计人员能够在岗位中充分发挥岗位职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也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会计核算工作做到最佳,不仅要提高效率还要保证质量,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军.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2017(10):154.
[2] 王虎.浅探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 2014(3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