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临床观察
2018-10-26邵晓辉
邵晓辉
(湖北仙桃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儿科,湖北 仙桃 433000)
川崎病属于非特异性全身性血管性疾病,是易感者感染病原后出现免疫介导的一种全身性血管炎,大多发生于<5岁的儿童,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导致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核心因素之一[1]。由于目前医学界尚未对川崎病的发病原因形成统一的结论,其早期诊断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只能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判断。但部分患儿也不完全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即不典型川崎病[2]。近年来,不典型川崎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疾病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已经成为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本次研究对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进行了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表1 两组临床表现对比[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共32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30例典型川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5例,女7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2.51±0.62)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个月~5岁,平均年龄(2.48±0.7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川崎病诊断标准:发热持续5 d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川崎病:①四肢变化: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②多形性红斑;③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呈草莓舌;⑤颈部淋巴结肿大。如5项临床表现中不足4项,但超声心动图有冠状动脉损害,亦可确诊为川崎病。但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发现有部分患儿虽然具有川崎病的特点,但部分症状与川崎病不符,认为当患儿发热持续5 d以上,且临床症状至少符合2项,经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后,临床医师应充分考虑是否存在不典型川崎病。
所有研究组患儿发热时间均持续5 d以上,临床表现符合5项中的4项,若临床表现未达到4项,则需经过超声心动图或血管造影发现存在冠状动脉病变。不典型组患儿发热时间均持续5 d以上,临床表现符合5项中的至少2项。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对比 两组结膜充血、口腔改变、皮疹、淋巴结肿大、四肢改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临床指标对比 不典型组发热时间、ALT水平高于典型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典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x±s)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不典型川崎病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其中结膜充血29例(90.63%),口腔改变30例(93.75%),皮疹22例(68.75%),淋巴结肿大25例(78.13%),四肢改变28例(87.50%)。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发现在川崎病急性期,其他临床症状也具有川崎病的特点,例如肛周皮肤潮红、脱屑等。当患儿接种卡介苗3个月~3年内,均可能出现此类症状,这类患儿对结核菌素实验、纯化蛋白衍生物具有超敏反应,一般发生于病程的3~5 d[3]。该症状的特异性较强,因此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标志之一。临床医师不仅要了解川崎病的常见症状,还应当明确其他的少见症状及体征,尤其是当患儿出现多脏器表现时,需要考虑是否为不典型川崎病[4]。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病理特征与典型川崎病基本相同,因此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也基本相同[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结膜充血、口腔改变、皮疹、淋巴结肿大、四肢改变发生率以及血沉、CRP、PLT、WBC、H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典型组发热时间、ALT水平高于典型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典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观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有利于为临床医师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实验室指标中,全身炎症指标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例如CRP、血沉等[6]。有研究人员认为,当CRP≥30 mg/L或血沉>40 mm/h时,应根据临床表现对不典型川崎病进行诊断。当患儿因不明因素持续发热5d以上,且临床症状仅符合川崎病的2或3项,应充分考虑不典型川崎病的可能[7]。首先应对患者的CRP、血沉水平进行观察,若CRP≥30 ml/L,血沉>40 mm/h,则应进一步的进行实验室检查。若患者存在白蛋白>30 g/L、贫血、ALT水平上升、病程7 d后血小板>450×109/L、白细胞计数≥12×109/L、尿液白细胞≥10个/HP。若患儿以上指标中有3项或更多为阳性,无论是否存在冠脉扩张,均可诊断为不典型川崎病。同时应当对患儿的心脏彩超变化进行分析,若不满足3个实验室标准,且心脏彩超有变化,发现冠脉扩张,则可确诊为川崎病[8]。
当不典型川崎病症状不完全时,一般需要通过超声检查进行辅助,以下几项指标能有效提高超声检查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①体表面积与冠状动脉内径比值。若将冠状动脉内径>3 mm,5岁以上冠状动脉内径>3.5 mm作为诊断标准,能有效提高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率[9];②冠状动脉壁与管周回声增强。病理学发现,该项改变主要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炎及周围炎,由于川崎病冠状动脉炎具有特异性的特点,因此该指标对不典型川崎病的特异性较高;③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增加;④二尖瓣返流,主动脉根部扩张以及心包积液[10];⑤多数患儿在发病后10 d不会出现冠状动脉瘤,但若冠状动脉扩张,则会导致管壁回声增强、管腔不规则等冠状动脉表现,对不典型川崎病具有较高的价值,可多次复查。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有利于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降低误诊、漏诊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