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

2018-10-26陈先日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2期
关键词:危险性灾害区域

陈先日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 湖南总队 412000)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除了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对人们的财产、环境及各项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因地质灾害无法提前准确预测,且发生规模较大,所以一旦发生,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甚至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分析区划,并制定有效综合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1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国外很早就开始了对地质灾害具有的危险性进行区域划分。区域划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根据地质灾害实际分布情况及各种影响因素的相互叠加情况,定量或半定量化的提出可对地质灾害具有的敏感性进行评价的指标,再对指标予以叠加处理。对于敏感性指标较高的区域,表示地质灾害容易发生的区域,通常使用红色进行标注;而敏感性指标较低的区域,表示地质灾害不容易发生的区域,通常使用绿色进行标注,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2)根据地质灾害各项影响因素和灾害本身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打分或者是评级为不同影响因素赋予相应的权重系数,然后对权重系数实施数学运算,以此为区域划分提供定量化依据。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所得区域划分图都是综合图件,可表示一定时间范围内具有的静态特征,需要进行持续更新,特别是产生新灾害时,必须进行修订,这是使其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美很多国家基于现有的区域划分分析成果,进行了立法方面的分析研究,将单纯危险性拓展至综合减灾效益层次。比如,在危险性较高的区域进行建筑施工是违法行为,而且从财产保险角度讲,社会保险公司可以不接纳危险性较高区域的相关业务,以此为灾害及风险的控制创造良好条件[1]。

因GIS能实现空间分析、图纸编制,且具有可视化功能,所以其在区域划分领域的应用正得以快速发展。将GIS作为核心的灾害风险及易损性综合评价成为该领域重要发展方向。比如某斜坡灾害的分析研究过程中,将其风险评价、危险性及易损性整合到一体,将GIS作为核心技术平台,并通过对三维评价等系统的引入,对区域内灾害具有的危险性及每个风险区域进行研究。

2 地质灾害风险综合防治

就目前国内在地质灾害方面具有的灾情特征及这一领域相关理论和技术措施研究存在的不协调问题而言,综合来说,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在灾情方面,当前的灾害数量越来越多,因受到灾害困扰和影响的区域超过400个,而且还有近1万个村庄正受到多种灾害形式的直接威胁。

(2)在思考点方面,虽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防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灾害危害越来越严重,所以仍难以满足实际要求,理论研究以及防治水平的实际提高速度必须超过灾害危害的加重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防患于未然,使综合防治起到应有的作用效果。

(3)在产生原因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区域性和预防性方面的研究无法与治理工程相协调;②治理工程以工程技术为主,没有对灾害发生过程中地质机理予以充分考虑;③人类活动方面的因素过量参与,导致自然地质体保持的平衡被破坏,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加速大规模灾害发生率[2]。

从国内地质灾害发生具有的多发性及区域性等特征角度讲,短时间内不可能在灾害治理方面投入大量经济与技术力量。因此就会产生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实际问题,即怎样根据地质灾害发生时具有的特点,结合当前国民经济水平,构建一套无需投入太多力量但切实有效的防灾体系。对此,作为灾害防治工作另一条途径,即风险区域划分,进行预防性分析,确定所有灾害区及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为将来的国土资源规划、灾害防治及管理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将减少宏观意义上的灾害作为根本目标,应在灾害的综合防治分析开始前,进行区域空间预测,并重视中前期预报及研究,对山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使用前,应做好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如果评价结果不允许使用该区域山区土体资源,则应坚决禁止后续开发。以泥石流和斜坡灾害为例,其评价单元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泥石流与斜坡灾害评价单元分析

可见,进行将常见灾害作为主体的区域划分及风险分析,无论是对降低灾害发生率,还是优化土地资源使用,都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同时也是十分急迫的,直接关系到经济是否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对环境保护有直接影响,对切实提高灾害预测及研究、治理水平有关键性作用,能为国土资源合理划分提供科学指导,是能促进现阶段防灾能力研究的有效途径和方向[3]。

根据目前在各地常用的综合防治策略,在以后的综合防治工作中,应着重考虑下列基本原则:①区域研究和单体研究必须充分结合,单体不能脱离区域,而区域也不能不考虑单体;②地区的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分析必须充分结合,尽可能找到相互之间的关系;③宏观形态要和微观结构及其各自的研究应充分结合;④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充分结合;⑤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和灾害综合防治策略研究应充分结合;⑥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等基础方面的研究需要和现阶段的高新技术研究及应用充分结合。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地质灾害具有独特的突发性及区域性,所以灾害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后果。传统的灾害风险评价方式并不能客观表现灾害的特征,对相关综合治理策略的制定也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借鉴相关经验,根据地区具体情况,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进行风险区域划分。同时,根据风险区域划分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此使防治策略发挥最大化作用,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猜你喜欢

危险性灾害区域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分割区域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区域发展篇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