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难忘
2018-10-25章澍楠
章澍楠
古戏台的楹联,埋葬了前世梦散的孤寂:“一枝花开向牡丹亭,沉醉东风情不移;四声猿惊回蝴蝶梦,浩然明月想当然。”我愿将这作为旧式情的阐释。
新与旧只是时间维度上的相对概念,因此衡量一份情感从未有过格式化的标准,它是世人刻意淡化感性时孑然的一阕相思,是众生浮化时代挽歌时深吟的一曲难忘。
一曲深情乐章,难忘旧时平常。不是每一个日子都需铭记,而是在每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里,即便半生漂泊,依然雨打归舟。在被贫穷与战争洗礼的日子里,那些被饥饿与炮火侵袭得体无完肤的人们,守住了內心的净土,在贫瘠的土壤中绽放簇簇莲花。我想,所有的情感都有一个无指向性的目的,旧式与否都不例外。人们习惯于把耻于启齿的软弱寄托在另一种形式的情感上,包括寂寞,包括恐惧。但这份情即使掺杂了异物也仍然是纯粹美好的,这或许就是旧式情感的韵味吧。
当每一天只剩一个日期符号的骨架,不知又有多少旧式的情感成了颓圮的墟。
一曲寂静夜华,难忘知己情长。“暮年一晤非容易,应作生离死别看。”这是陈寅恪与吴宓的诀别赠诗;“野人蓬户冷如霜,问讯今惟一季长。”这是陆放翁与张季长的旷世友情;“昨夜三更梦见君”“惟梦闲人不梦君”这是元稹与白居易的千古佳话。旧式的友谊,以文学、美酒、清茶为载体,跨越地理的阻隔,模糊身份的尊卑,只要两心相合、两情相投,静默对坐的和谐远胜过千言万语的矫情。
我一直相信,情感本身不会变化,变的是拥有情感的人。不论是萨特的“他人即地狱”,还是松浦弥太郎的破裂关系论,都共同指向了现代情感的脆弱性与虚无性。我并不否认纯洁友谊的存在,但当我眼睁睁看着阿谀奉承的套话掩盖了文学的光辉,千杯不醉的烈酒翻涌着浮夸的泡沫,又怎能不怀念旧式的友情呢?
一曲天伦之乐,难忘团聚欢颜。“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血浓于水,骨肉情深,旧时的人们在颠沛流离中尽管散落津渡,恒有一轮守护他们的红日,等候于深夜的山头。对于年长的人来说,到了“看山还是山”的年纪,同辈的友谊挡不住阎王爷的一纸诏令,彼时的爱情少了些花好月圆下的一见钟情,唯有子孙满堂的尘世之暖能予皱褶的生命以欣慰与活力。无数个寂寞簌簌堆陈,终于盼来云开月明之日,觥筹交错间,老人的情溶入醇香的酒中,一饮而尽泪满衫。旧式的情啊,唱着寂寂的沉音,却终得拨云见日,一嗓嘹亮刺破苍穹。
孔夫子的一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还有多少游子铭记?心怀“近乡情更怯”的人们又是否听进了父母的叮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话莫非只是一纸空谈?没有亲情润泽的齿轮终究走向报废,失去小家庇佑的人生必将空挡滑行。
想起东坡先生的那句诗:“无限事,许多情,四弦丝竹苦丁宁。”
终是一曲难忘。
(编辑:李跃)
评点:何文魁
作者以“一曲难忘”为框架,从日常、友情、亲情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旧式情感的韵味所在。又笔锋一转,将现代情感与之对比,更凸显了前者的可贵与美好。作者在行文中不只是单纯陈述自己对此种情感的看法,而是更加深入地思考个中联系与前因后果,并进行剖析和反思,迸发思维的火花。从语言上看,古诗佳句信手拈来,辩证批判条理清晰,可谓是刚柔并济。从结构上看,首尾转合,论点分明,给人工整而不失灵动、变幻又不落呆板的印象。
下期赛题
最近,浙江某高职院校创业学院一名学生有7门功课不及格,但因创业表现优秀,最后学校经研究破格让他如期毕业,还推荐该生参评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此事一经报道,旋即引起热议。
从网上舆论来看,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这样的决定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持批评意见的则认为学校的做法对其他学生不够公平。(选自《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8年27期《挂科7门与“创业表现优秀”孰轻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