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城乡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研究探讨
2018-10-25徐方陈文冉勇华
徐方 陈文 冉勇华
摘 要:通过对铜仁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情况的调研,了解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我市城乡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铜仁市 生活垃圾 治理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1]。当前,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和“一区五地”的重要保障[2];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打造“美丽乡村”,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实际需要。我市生活垃圾的治理由原来的卫生填埋技术,发展到垃圾焚烧技术,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垃圾焚烧法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效果都很理想,垃圾焚烧技术蓬勃发展[3-4]。然而,由于历史及地形地貌等的原因,我是城乡生活垃圾每年都在增加,但是产生的量与实际处理量很不匹配,很显然,城乡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已成为重要的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已成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
1 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基本现状
1.1总体情况。全市各区县已初步建立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机制体制,但城乡垃圾问题依然突出。生活垃圾分类水平低;其处理应用技术卫生填埋为主,焚烧处置为辅,受我市喀斯特地形地貌影响,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等环境问题突出。根据调研测算,目前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每天产生量为4000吨,现有生活垃圾处理终端处理量为1700吨/日,剩余每天2300吨多为乡镇简易填埋和农村随意堆放。
1.2主要成效。一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碧江区川硐街道按照“政府引导、春晖助力、逐步推广”的思路,通过“环保银行+春晖社”建设,将村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旧垃圾,以积分的形式兑换成春晖社出资购置的生活用品,达到源头减量、废旧垃圾变废为宝、降低村级环卫开支、提升村民环保意识的目的,使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回收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从而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整治难问题。江口县探索乡村治理“垃圾银行”运行模式,以太平镇快场村为试点成立“垃圾银行”,推行有偿兑换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垃圾围村”难题,全力助推梵净山5A级景区创建。通过分类处理、源头减量,垃圾回收、积分兑换,奖惩兼施、全民行动,使广大村民自觉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切实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质量。
二是在生活垃圾收集轉运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德江县2017年共投资2000余万元,为全县各乡镇及行政村统一标准配置垃圾清运设施,建设生活垃圾“三收集、两运输、一处理”体系,即垃圾箱、垃圾斗、垃圾压缩站三种收集方式,3吨的钩臂车,5吨垃圾压缩车两种生活垃圾运输方式和县城建设处理终端,统一处理一种处理方式等,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为我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建设进行了有效探索。
三是提前规划布局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终端,实现生活垃圾处置从卫生填埋到焚烧发电的有效对接。“十三五”开局,市委、政府统一规划了全市生活垃圾处理终端6处,分别为碧江、玉屏、松桃、沿河、德江、思南。截止目前,设计日处理能力600吨生活垃圾的铜仁海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于2017年10月建成投运,实现了碧江、万山、江口、松桃四个区县部分生活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设计日处理能力100吨的玉屏科特林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已于2017年建成投运,玉屏县、大龙开发区大部分垃圾可依托进行无害化处理;日处理500吨的德江县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预计2018年10建成投产,可解决德江全县大部分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其余松桃、沿河、思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有序推进。
四是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存量和增量得到有效控制。松桃县孟溪镇、寨英镇、牛郎镇,印江县木黄镇等地在原有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就近建设小型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投资小,见效快,在逐步消化原有生活垃圾存量的同时,有效控制了生活垃圾新增量,也解决了原有简易填埋场周边居民投诉及污染隐患环境风险问题。
1.3主要困难和存在的问题。①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水平低。垃圾分类越细,越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处理。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无激励措施和配套执行政策等原因,我市城乡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掌握不足,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市城乡生活垃圾绝大多数采用混合收集方式,生活垃圾分类水平低,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工作进展缓慢,给后续生活垃圾转运处置带来巨大压力。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不完善。总的来看,我市整个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不完善,人员少,装备差,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水平低,收费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突出。从业人员少,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很难胜任日常生活垃圾的运输和管理;装备差,大部分区县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工具缺乏,村级垃圾收集点,乡镇级垃圾中转站还没有建成,无法从源头收集垃圾。部分区(县)分布面积较广、人口较为分散、地势崎岖不平、多山路,生活垃圾处理收费难,大部分靠政府买单,导致垃圾收运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③卫生填埋超负荷运行。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为4000吨,年产已达 146万吨。现有处理方式基本为填埋,多数的垃圾填埋场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且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如德江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日处理规模为115立方米,现实际日处理生活垃圾近300吨,垃圾渗滤液大量产生,原设计处理规模远达不到实际产生量要求,渗滤液外排和下渗污染地下水风险增大;万山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库容为18万立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 30吨,该垃圾填埋场于 2011 年4月开工建设,2014年10月开始试运行,短短三年时间,该垃圾填埋场库满不得不启动封场工作,目前已填埋了20万立方米,超负荷运行接近138%。如果按现有的垃圾增长量和处理能力,我市现有生活垃圾填埋设计总库容为 672万,以现有生活垃圾日产生量进行计算,不到5年,我市的生活垃圾就没地方可以填埋。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④生活垃圾处理终端缺乏。资金缺口大,项目推进慢,生活垃圾处理终端不匹配,目前我市垃圾产生量为4000吨/日,现有终端垃圾处理量为1700吨/日,剩余每天2300吨为乡镇简易堆存和农村随意堆放。随着现有垃圾填埋场服务年限期满,我市生活垃圾处理终端缺乏问题将进一步凸显。⑤户分类-村收集体制未建立,乱丢乱弃现象严重。我市农村地区大部分地势崎岖不平、人口较为分散、多山路,垃圾收运成本较高,垃圾收运体系没有市场化运营或者市场化运营不完整等原因,垃圾收集后露天堆置,或者任由村民随意倾倒,无序堆放于村前屋后,沟渠河塘、道路两旁,乱丢乱弃现象严重。
2对我市城乡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市级统筹、区县负责:为提高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的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统一思想,解决突出问题,结合全市实际情况,应由铜仁市政府统筹全局,在大规划、大目标、大原则上进行把控,将我市城市和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各区(县)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的全覆盖,提高垃圾收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改善我市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各区(县)作为铜仁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项目的责任主体,一方面需要明确项目范围、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运营服务范围等基本需求,并负责完成初步勘察、规划选址、用地手续办理、环评编制及报审等前期工作;另一方面,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各区(县)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各区(县)垃圾治理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运营服务进行监督和考核,负责收取垃圾处理费,做好宣传和与村民的协调工作。
二是全市统一规划:全市统一规划垃圾无害化处理终端、统一规划垃圾收运和垃圾处理、统一规划新建项目和存量运营、统一规划城镇和农村。具体为:在合理预测近期和远期全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基础上,对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布局进行统一安排,各区(县)遵照实施,实现区域性联合处理和区域间方便调剂;通过统一规划垃圾收运体系和垃圾处理体系规模、建设时序等,做到垃圾收运全覆盖。
三是统一标准:由于垃圾填埋产生的后期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从全国范围来看,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最为先进稳定、应用最多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工艺,从投入产出效益比来看,国内最低的垃圾焚烧生产线为 400吨/日,日产垃圾大于该规模的区(县)应选择在该县建设垃圾焚烧发电装置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议采取:“住户或垃圾产生点—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车—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置点”, 即用户将产生的垃圾自行分类投放至分类式塑料垃圾桶,待桶内垃圾装满后倒入电动垃圾收集车中,电动垃圾收集车将住户垃圾集中倒入智能垃圾收集站点,然后由环卫工人用与智能垃圾收集站点配套的收集车,将站点垃圾收集入车后运输至垃圾转运站,再用与垃圾转运站配套的垃圾运输车将垃圾运送至指定垃圾处置点。垃圾源头统一设置收集设施,要求距离较远的散户每家配置相应垃圾桶,集中的村组建垃圾集中点。
四是统一建设:统一全市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统一建设。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的统一部署和统一规划,同步开展城镇和农村垃圾处理终端和收运设施建设,实现建设标准统一、建设主体统一、建设进度统一。
五是统一运营:城乡生活垃圾现已被公认为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终端部署后,只要管理经营得当,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可有效解决各区(县)现存垃圾收运体系及终端处理设施存在运营标准不一致、运营水平较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我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项目需以区域为单位采购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财务实力和丰富运营管理经验的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并由项目公司统一安排专业、稳定的运营团队,按照统一运营标准对区域内各区(县)城乡生活垃圾治理项目进行运营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专业分工优势、利用其先进技术和运营管理经验,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维护水平和管理效率。
六是必要的过渡方案作为补充。结合我市部分区(县)分布面积较广、人口較为分散、地势崎岖不平、多山路的实际,在现行的经济条件及垃圾处理终端建设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对偏远乡镇垃圾简易堆存采取建设小型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的过渡方案,有效解决集镇及周边垃圾存量和增量问题,缓解环境压力。
参与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6-25.
[2] 陈昌旭,奋力谱写新时代“一区五地”建设新篇章[N].贵州日报,2017-11-02
[3] 史谦,张学敏.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现状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9(38):41-44
[4] 黄正文.医疗垃圾焚烧炉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
基金项目:中共铜仁市委重大决策问题课题[铜仁市城乡垃圾污水综合治理研究(2018008)号]
作者简介:徐方(1982-10),男,土家,贵州省万山区人,本科,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
通讯作者:冉勇华(1986-01),男,汉,贵州省松桃县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