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路径图的建构
2018-10-25竺鸣峰
竺鸣峰
摘 要:本文基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路径图”,关注的是体育教师课堂实践、体育新课程改革以及體育教师可持续发展;更注重体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能力和情意的建构,促使体育教师成为“优质+特色”,具有职业幸福感的“有品味教师”。
关键词: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学习路径图 建构
一、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但他们的“专业发展”却不如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毕业的大专生,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迫在眉睫的任务与使命。
“群体有优势,个体显特色”是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愿景。初中体育教师积极响应,每人都承担了体育类“拓展性课程”的教学工作。如:田径专项拓展课程、游泳拓展课程、篮球拓展课程、乒乓球拓展课程、羽毛球拓展课程等,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体育运动的孩子,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能”,努力倡导学校提出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转变战略:初中教师“1+1”能力结构调整(至少胜任一门学科教学,教一门社团课程)。
二、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路径图”建构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以自身专业发展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学习路径图”构建引擎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和教师个体发展需求,以完善教师精神、情意、知识和能力结构等维度架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体系,从而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营造品牌学校浓厚校园文化。
1.“专业发展·学习路径图”模块——初中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标杆边界”
(1)“体育教师专业理念·学习路径图”模块设计
教师“专业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及学习等看法,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学习内容] “体育教师专业理念·学习路径图”设计,主要选择了“2011版新课标理念”、“体育教师特有的教育理论”和“体育教师智慧”三个子模块内容学习的理念和目标的阐述。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理念·学习路径图”包含:“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地区与个体差异,保证每位学生受益”等。
“体育教师特有的教育理论·学习路径图”包含:“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根据可评价的原则确定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关注了学生的共性问题与个性等问题。
“体育教师智慧·学习路径图”包含:教育实践智慧与教学临场智慧等。
[学习目的]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高度+深度”发展,见图1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路径图”,除“知识”与“技术”外,增加“理念”的维度,有利于体育教师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进而形成“职业理念”。
(2)“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学习路径图”模块设计
“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需具备的智力能力,其丰富程度和运作情况更直接决定着其专业水准的高低。
[学习内容]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学习路径图”包含:“体育与健康课程本体性知识”、“通识性知识”、“体育与健康实践性知识”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本体性知识·学习路径图”包含:学科内容性知识、保健知识等。
“通识性知识·学习路径图”包含: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氛围等。
“体育课程实践性知识·学习路径图”包含:体育课、体育活动、、业余运动训练等。
[学习目的] 促进体育教师“优质+特色”发展,见图2
对初中体育教师来说,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内容知识,不仅仅是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其知识结构体系。未来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形成“专业知识”结构体系,追求专业知识的优化,力求得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佳。
(3)“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学习路径图”模块设计
[学习内容] “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学习路径图”包含:“体育课教学能力”、“运动技术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
“体育课教学能力·学习路径图”包含:时间的调控与把握、动作的讲解与示范、、学生的接受能力、队伍的组织与调动等。
“运动技术能力·学习路径图”包含:体育教师本身的技能水平、动作讲解与示范的准确性、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能力等。
“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路径图”包含:体育课后的反思与总结、学年学期单元教材梳理与整合能力、教学研究的能力等。
[学习目的] 促进体育教师“快速+持续”发展,见图3
教育的过程是利用过去的经验与知识,培养出要面对和解决现在乃至未来问题的人才。故作为体育教师要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结构,不但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善于沟通,教学设计能力强,会自我监控教学,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合作研究、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等),既要从教,又能育人,同时还能发展自己。
①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学习路径图”
以“体育教研组学习社群”,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和体育类社团辅导的基本技能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开展专业技能有效提升活动。
体育课堂技能培训安排
运动技术项目 内容 承担着
篮球 定点投篮技术要点分析 陈老师
50米跑 反应时与起跑技术练习 沈老师
技巧 鱼跃前滚翻技术要点总结 孙老师
器械体操 引体向上技术要点分析 竺老师
羽毛球 网前放小球技术分析 竺老师
队列队形 向左/右/后转走的动令示范 陈老师
武术 少年拳、初级长拳、太极拳 孙老师
体育拓展型课程技能培训
社团名称 学习内容和方式
游泳拓展课程 1.学习“自由泳打腿技术”;“蹬壁滑行技术”
2.根据游泳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参加竞赛提高
排球拓展课程 1.学习3号位快球策应技术以及后排保护技术
2.教工排球比赛,巩固提高
篮球拓展课程 1.学习人盯人联防技术
2.学校之间的教工比赛实践交流
健美操拓展课程 1.学习5人制有氧运动操
2.教学实践交流
羽毛球拓展课程 1.学习正手发高远球技术注意落点
2.参加区级教工羽毛球竞赛
…… ……
近一年来,我校体育教师的技术能力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骨干教师不仅能全面掌握课堂教学所需的基本技术与技能,还摸索了社团指导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西湖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趣味运动会”上,以体育教师为主力的学校工会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孙老师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竺老师多次在西湖区中小学教师羽毛球90学时集中培训班上授课指导,杭州市文溪中学学校成为西湖区中小学教师羽毛球培训基地学校。平台的搭建,使我校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教育智慧源于教师科研型的实践,源于教师对课堂实践的深刻省察,源于对自身不懈的超越。回眸近几年我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笔者认为:“教-科-研-训一体化,是促使初中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见图4
②体育教师“教育科研·学习路径图”
杭州市文溪中学作为杭城“新优质学校”,大力倡导教师要树立“问题即课题,教研即科研”的学术意识:强调要以“问题引导学习”,不断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从中提炼出研究课题与撰写教学论文的要素;以“差异推动进取”的观点,倡导“尋求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有效路径,挑战教师“专业能力边界,拓展教师专业能力外延”。
一个体育教师从“新手”到“专家”大概需要十年以上的教学磨练。一般经过4~5年的教学实践,新教师可以成为经验型教师,但经验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时间却因人而异,有的体育教师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到。当然能成为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的更是凤毛麟角……见下表
笔者的成长个案是一个青年体育教师成为骨干型体育教师的奋斗历程。笔者认为:“专家”教师比一般老师多的是“智慧+经验+手段+方法”,因此要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为日后的“厚积薄发”做好准备。时刻告诫自己:要基于体育课堂、基于工作岗位的学习、实践、思考研究,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进入可持续的生态状态。
(4)“体育教师专业情意·学习路径图”模块设计
[学习内容] “体育教师专业情意·学习路径图”包含:“体育教师职业理想”、“体育教师人格素养”和“体育教师专业自我”。
“体育教师职业理想·学习路径图”包含:师德师风、职业愿景等。
“体育教师人格素养·学习路径图”包含:民主意识、人文素养、人外在的精气神等。
“体育教师专业自我·学习路径图”包含:专业反思与总结、专业发展规划、进取心与责任心等。
[学习目的]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睿智+幸福”发展,见图5
多年来,体育教师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要想改变这惯有的“思维定势”,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知识水平、人格修养上好好下功夫: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形成一种“正能量”。
三、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路径图”实施价值
1.体育教师拥有了坚定“专业理念”——“教师心中的誓词”
对于有理想的体育教师来说,教学不是重复而是创新;教书育人不是谋生手段而是责任心与爱心的播撒。坚定的“专业理念”,有利于体育教师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进而形成“职业理念”。
2.体育教师获得了核心“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性知识”的学习,积累和丰富了自己的“PCK”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见镜头二。
3.体育教师拥有了深厚“专业情意”——“做名有品味教师”
体育教师的“专业精神”是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专业人格”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心灵支撑。“体育教师专业情意”设计,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是一种职业愿景、理想或目,见镜头三
从镜头三中不难看出:体育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有助于培养专业责任感,提高教师的判断力,推动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2]王洁,顾泠沅.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