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哲学意蕴

2018-10-25郑由昌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全面小康扶贫精准

郑由昌

摘 要:精准扶贫不仅是一种政策,更是一种哲学思维。精准扶贫,重在精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的灵活运用,充满着辩证法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显现,体现出我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关键词:精准 扶贫 全面小康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背景

“精准扶贫”一词首次提出是在2013年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所作出的指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后来随着扶贫实践其思想不断得到发展。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对特定现实问题的回答和历史经验的进一步发展。

(1)现实的问题: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纵观历史,贫穷一直对我们穷追不舍。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主动与世界接轨,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逐渐跃居世界前列。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都隐藏这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实现“后富”。

“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1]。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在总体实现小康的同时,由于部分地区的特殊情况使得它们的发展远远落后,一些基本的生活需要还没得到满足。改革开放目的在于“通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现在,就到了如何实现后富的时候。

(2)扶贫经验的积淀

革命战争年代, “打土豪,分田地”,满足人民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让老百姓有了自己的盼头。邓小平时期,“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解决贫困最好的办法是要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要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江泽民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继续搞好东西部地区的扶贫协作”,重视东西部的发展协调问题、扶贫问题。胡锦涛时期,建立扶贫试验区,提出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发展,将农村的发展纳入到城乡共同发展中去。

综合起来看,我党历届领导人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扶贫问题上,都仅从宏观上进行,这样扶贫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针对性。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自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以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其思想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内容。

(1)精准化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忽略重点、不分主次。所谓精准扶贫就是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与之相反的就是粗放式的扶贫,“手榴弹炸跳蚤”的结果只会是声音大成就小。

扶贫的对象是困难群众,但困难群众只是个抽象的名词,在具体实施环节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其识别出来,才能保证扶贫对象的真实性,确保我们是扶真贫。精确帮扶,致贫原因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实施精准帮扶重在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抓特殊性,特殊解决。精确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管理到位才能保证扶贫的长效性,才能保证扶贫的统一性与扶贫对象的特殊性。

(2)透过现象看本质,标本兼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看事情解决问题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本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同样,扶贫也是如此。

贫困的原因有多方面,但大都在于经济的压力,只有解决好了经济问题,增加扶贫对象的经济收入才能真正实现脱贫。精准扶贫,加强对于扶贫对象的职业教育,将扶贫手段与具体的产业发展相结合,不仅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也将扶贫与扶智相联系。只有加强对帮扶对象的教育,扶其志,发挥其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唤醒其敢于向上拼搏的心;只有根据当地实际实施具体的扶贫措施,发挥优势,形成经济来源,才能形成持久的经济动力。贫困不是一个人的贫困,只有抓住貧困的本质,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只有唤醒扶贫对象的努力、奋斗之心,加之与产业结合,才能实现标本兼治,顺利脱贫。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对当下扶贫实践的总结和问题的回答,具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

(1)坚持对立统一规律,做事要有针对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只有解决矛盾,才能使我们顺利解决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需要我们重点着眼于未全面小康的现实,关注那些还没有小康的困难群众,只有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3]”,困难群众的脱贫情况决定着我们的小康水平,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成了事关全面小康的关键点,事关国家大计。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让我们要着眼于普遍矛盾,有区别的对待特殊矛盾。贫困地区的贫困是共性,如何致贫却千差万别,各有其原因,“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做不到真扶贫;这种针对性不仅体现在对于特殊情况的差别对待,还体现在扶贫对象的确定上,只有精准识别,摸清情况,才能做到扶真贫,这不仅是政策的落实,也是这种辩证思维在实践中的落实。

(2)坚持群众史观,为民谋幸福

人民群众是整个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发展成果也因由人民共享。在国富民强的今天,我们不应忘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应该对贫困地区进行倾斜,让它们也能实现生活富裕、走向小康。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践行群众史观,就需要将人民大众的幸福与利益放在心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现在,正在攻坚克难为少数人的幸福小康而努力,一个人的小康不是小康,一群人的小康也不是小康,只有实现了所有人的小康才是真真正正的小康社会。精准扶贫,就是要帮助那一部分处在贫困边缘的人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正如习近平所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4]。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6:542

[2]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373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7:38

[4]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83

猜你喜欢

全面小康扶贫精准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
拥抱自由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