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8-10-25苏日娜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摘 要:草原畜牧业经济因其本质特征有其可持续发展的性质,而今年来许多外在因素的干扰引起草原荒漠化并且阻碍着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草原荒漠化的起因并非纯牧区牧民过牧,而是集约化养殖户大规模养殖牲畜需要大量的饲草料、矿工业挖掘开发草原地区资源并截河用水、外来移民滥采、滥垦、没有实践经验的环境保护政策,如,禁牧政策。

关键词:草原畜牧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草原地区资源开发

引 言

目前,在内蒙古大多数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带动,其占比通常是在50%—70%之间。而以畜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比自80年代以来在逐年下降,传统的草原畜牧业经济一直在寻求新的转型发展方式,但至今,其内部机制还没有被新的发展方式所替代。但是这样并不完全代表传统畜牧业必须被淘汰或者以工业资本代替牧业资本。尤其是资本在内蒙古大多数只投入矿产开发,没有投入到畜牧业,这时自然会产生草原开发与利用的深层矛盾。解决这些矛盾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的根本。

1 草原畜牧业经济的环境可持续性特点

关于草原被破坏并出现严重荒漠化现象,先前有些研究认为是因为草原牧区过度放牧,牧区人口激增。但鲜少有人真正到草原牧区调查草原荒漠化的真正原因。据调查研究,现有草原牧区并未出现牛羊头数超过草原地区承受力现象,牧区人口数量也并未达到能够破坏草原的程度。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是产生于蒙古人在草原上游牧几千年与草原自然环境相处过程中形成的最适合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文化。蒙古族传统文化意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畜牧业经济,是人与草原共存的基础,这样的文化与自然的任何一方如果被消灭,另一方也会被破坏。

在内蒙古,蒙古族传统草原畜牧业中“五畜”结构是其最基本的组成要素。五大牲畜基本上从不同功能支撑着草原畜牧业社会的存续。例如,在过去,骆驼能在最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充当最好的运输助手,而如今骆驼的饲养不受禁牧限制,是戈壁地区牧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另外其饲养业在旅游业市场也有着良好的销路。马除了有骑行功能外,还因其活动直径大于20公里,为草原植物种子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养马的牧户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纯牧区,对于草原上的牧民来讲,养马主要是因为象征意义,少有经济意义,饲养的数量扩大并不能增加收入。马在过去承担的承载功能如今也被汽车所替代,如今主要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业收入的形式出现。牛除了肉和皮外,还能提供奶源,制作奶制品。而山羊是最适合在荒漠山地类草原生存的牲畜,是戈壁山区牧户不能完全放弃的牲畜,但是它被认为是草原生态退化的“祸头”而被全面禁牧。五种牲畜保证着草原上的生物多样性,其食草偏好不一以至于对草原上生长的多种植物都能够充分利用,也保证着植物的多样性发展,以避免单个种类的植物的泛滥。总之,当前草原畜牧业中,“五大牲畜”结构是传统草原畜牧业中的功能型角色分配,如今也转变为现代畜牧业收入型结构。

2 草原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碍

2.1 矿产开发

众所周知,创产开发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内蒙古草原上开发的矿产挖掘和加工业虽然能利用草原资源创造出庞大的财富,但是对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反而造成生态破坏而进一步抑制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草原牧区资本流出远远大于资本流入,牧区牧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依靠矿产开发而改善。矿产开发通常会占用大量的水资源和草场。如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盖水库的建成造成了国家级保护区乌拉盖湿地的消失。正是因为自2003年起乌拉盖水库阻断了乌拉盖河的自然流域,而将水资源常年供应给附近的工业地区。这是一种经济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深化的过程。

2.2 随处开垦

内蒙古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不适用于农耕,但近年来在内蒙古绝大多数草原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随意开垦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从1958年到1976年的18年间,开垦内蒙古大草原共4500万亩,导致了草原的严重退化[1]。大面积开垦过的土地,没有了野草的保护,裸露在天空下,蒙古高原的强风一吹就会引起沙尘暴。

2.3 草场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出现

家庭草畜双承包制的出现结束了内蒙古地区内蒙古高原草原上延续了几千年的游牧经济形式,把整体的草原碎片化,草原的质量较游牧时代大大降低。草场常年雨水较好的牧户与拥有干旱草场的牧户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逐渐拉大,导致出现了大批的贫困牧户,额外产生的围栏费用也对牧户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2.4 不当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禁牧政策实施后,牧民卖羊、羊皮、羊绒的收入基本等于羊群的饲料成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收入来源。接受禁牧的牧民大多数除了牧业经营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劳动技能,没办法适应城市生活。禁牧政策也破坏了草原地区生物多样性,没有五畜来传播种子,也没有它们的粪便营养,被禁牧政策保护的草原退化情况反而更加严峻。

3 关于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首先,草原地区内的矿产开发对牧民提供的补贴金应该充分考虑牧民失去畜牧业经营的机会成本,以及环境破坏的生存成本。其次,生态补助应该更多地考虑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方面,而不是只帮助牧民最低的生活保障。

4 总结

本文首先支出传统畜牧业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有利于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要与时俱进地发展现代的畜牧业,赋予畜牧业以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包括在限制畜群数量规模条件下走质量效益型畜牧业的道路,慎重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退化区发展圈养畜牧业等。

参考文献:

[1] 包玉山.草原畜牧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路[J].北方经济,2003,20(11):14-16.

[2] 恩和,阿拉坦格日乐.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开发研究,2018(02):44-51.

[3] 达林太,郑易生.牧区与市场——牧民经济学[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苏日娜(1993—),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内蒙古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