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模拟实验教学模式

2018-10-25刘剑荣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模拟实验现象科学

科学实验是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的模拟实验属于综合科学过程技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判断力,提高处理问题能力、自我建构的认知能力,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在小学科学新课标颁布之后的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应把新课改的着力点放在小学科学的模拟实验课上。因为模拟实验是用间接的方法在模型上进行实验研究,再将研究的结果推广到现实的环境当中去,从而达到解释、认识对象的目的。模拟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已知、探索未知、检验成果;从实验方式上可分为:实物模拟、情境模拟、数字模拟。

经过对教材的琢磨和对学生生理年龄特点的把握,应把模拟实验做为对直接实验的必要补充,也是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起步点和最有价值的提升阶段。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实践性、探究性:体现了学习内容的丰富性、深刻性。

小学科学模拟实验的一般过程:观察、猜测、模拟实验。现把我在科学学科实验教学课堂中的教学基本模式经难做如下总结,以期与同仁共探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是探究性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探究式学习是目前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情境的主要意图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攻克问题的欲望。

2、观察现象,猜想结论

观察实验器材,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总说孩子眼睛里没活儿,实际上就是孩子们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课上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方式:由上及下、由左到右,并且要在头脑里对比新出现的课堂上的器材和以往使用过的器材做比较,器材的材质决定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用心观察使得学生在实验时更加注意对实验细节的把握。

在观察之后,教师要学生不仅要根据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简案,还要猜测出各个实验环节中的实验现象,要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连续的图象。猜测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在模拟实验时更好的完成任务。例如:(苏教版六年上册)在做模拟昼夜四季变化等模拟实验之前,学生应该知道一天有昼夜变化,一年有四季变化这种自然现象;掌握有关昼夜四季成因的知识,即昼夜和四季的成因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形式,以及太阳、月球的位置关系等。

3、分组合作,设计方案

在科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首先,必须要有一个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通过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与分析后,将各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4-6人的学习小组。同时,既要注意小组成员间能力的搭配,又要注意使组员愉悦地接受这一小集体,并积极参与其中。其次,开展小组合作时,还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组员分工要明确,并指导不同的角色(如材料员,汇报员,记录员,操作员等),促使其顺利完成活动任务。

在实验方案设计时大致分成7个步骤:1)明确要解决研究的问题;2)作出假设和猜想;3)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及有效的验证方法;4)认真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5)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6)分析和解释证据;7)汇报结论和评价

4、模拟实验,验证结论

小学科学中常见的模拟实验有三类。模拟运动:模拟昼夜、四季、月相的规律等。模拟成因:模拟火山、地震、岩石风化、地表变化,模拟风、雨、露的形成等,模拟原理:模拟呼吸运动、血液循环、轮船模拟实验等。再按照实验步骤灵活使用模型,按照研究对象的运行规律形成机理等,进行推测性的模仿,演绎其变化过程,如:(青岛版五年级)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模拟昼夜的成因实验中要认真细致,要注意保持“太阳”和“地球”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尽量接近原型缩短误差。

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及现象做一些记录。三年级学生要试着说出实现结果;在教师的指引下,四年级学生可填写部分所观察到的现象完成记录单;五年级学生在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要同时完成实验记录单;六年级毕业生则要在记录单上详实的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并且实验失败的还要找出原因。

观察实验现象与原型中的现象或猜测的是否一致或相似,理解实验现象的本质。在仔细观察的同时,通过测量、画图、拍照等方式记录实验现象。例如:在假设太阳(手电筒)相对不动的情况下,观察地球仪上一个确定的观察点在受光面、背光面能太左右侧光面四个位置上受到光照的變化模拟出昼夜变化。

5、交流汇报,总结结论

通过模拟实验收集资料,把观察记录的资料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在全班解释现象发布观点。

在模拟实验课上,教师要发挥科学教育的导向性功能,指导学生掌握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适时评价他们的得失和正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通过实验验证预测的成因,形成自己的认识。在扩展认识阶段应注意全面的引导性评价,培养创造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6、走进生活,拓展应用

科学技术的提升逐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在课堂上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及科学方法。每节课教师都应该设置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让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根据学校的硬件设备情况,模拟实验模式的推广可以从三至六年级全面开展,但介于学生年龄特点,教师还应该做适当的微调,难度逐步加深。在学生动手操作及实验整体能力提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则可再进行科学课的对比实验模式的探究及推广。

总之、在模拟实验中掌握原理是基础,构建模型是关键,收集资料和形成认识是重点,扩展认识过程评价是保证。教师则可以应用个别指导、集体讨论、演示指导等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在模拟实验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简介:刘剑荣(1981.11--);性别:女,民族:汉 籍贯:黑龙江省五常,学历: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现有职称: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模拟实验现象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模拟实验在中职学校会计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组装课堂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模拟实验的开发步骤及原则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科学拔牙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