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
2018-10-25李春英张巍巍高琴刘春艳马晓庆殷蜀梅谢志耘
李春英 张巍巍 高琴 刘春艳 马晓庆 殷蜀梅 谢志耘
摘要 阐述了“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对学科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以中国药学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的具体实践为例,详细解读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学科竞争力评价的实施内容,可为高校相应学科的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学科竞争力 学科竞争力评价“双一流” 学科服务
分类号 G250
DOI
10.16603/j.issn1002 - 1027.2018.02.007
1 背景
学科是大学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学科竞争力是大学竞争的基础,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尤其是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部署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教育部明确要求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全国高校纷纷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把大学的学科建设放到首要任务。
学科服务是大学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高校图书馆将学科服务融入学校的学科建设。为了加快“双一流”的建设目标,很多高校图书馆都纷纷开展学科竞争力评价工作,以学科竞争力评价的结果,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学科竞争力评价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科学评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也可以简称为学科评价,它作为科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各国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学科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提供了有效辅助。
2 学科竞争力及学科竞争力评价的内涵
学科竞争力是指高等学校中的学科作为竞争主体,在国际或国内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这种力量从比较角度来看是各学校同一学科之间在某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或差距表现,从学科自身来看,是学科所形成的一种能力或素质的反映,从竞争结果来看,是学科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能。学科竞争力是以竞争力概念和高等教育学理论作为基础,从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中剖析竞争力现象,揭示学科竞争力的内涵,体现学科竞争力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学科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环境、资源和能力三个层次。
学科竞争力评价就是在国际或国内环境下,揭示高等学校的学科表现力以及影响学科竞争力的因素等。目前使用较多的评价方法有因素分析法、内涵解析法和标杆测定法。这些评价方法就是使学科的表现力和学科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地可操作化、指标化,使之成为可计量的统计数值。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考评指标也尽可能国际化、标准化。
3“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对学科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早在几十年前,我国各高校就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实现这一目标,明确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始年,教育部也明确部署了“双一流”建设的具体实施内容。因此,“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和教育部工作要点对提升高校学科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明确学科建设方针。很多高校存在学科建设方针错误,总认为学科门类齐全最好,追求高、大、全的建设目标,学科建设根据各类评估指标而发展,扭曲了学科发展价值观。”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提出,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从而为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2)优化学科结构与布局,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很多院校设置的学科专业不合理,影响学生就业。教育部工作要点规定,引导高校建立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动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是学科声誉和人才培养能力的体现,很多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都有这项指标。同时,引导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相适应,强调了学科发展的社会适应性。因此,这项指标可以作为提升学科竞争力的一项内容。
(3)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是教育主旨。总体方案确定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建设目标。教育部工作要点指出,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继续实施系列卓越计划和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推动人才培养联盟建设。由此可见,师资队伍和创新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在”双一流”建设时期,为培养人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计划。
(4)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这是总体方案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实行教师薪酬待遇与学术经费、教学经费脱钩,学术活动和教学活动不再带来直接经济收益,将学术成果和教学成果转化为教师工作绩效,再对工作绩效实行奖励的评价机制,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能力。这项改革从根本上提升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科的竞争力水平。
在我国不同的学科建设中,还存在若干现象和问题。虽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和教育部T作要点为学科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学科建设和学科竞争力的发展不能操之过急,学科竞争力的提升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做好国内学科竞争力的提升;第二步,做好国际学科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我们首先做了国内药学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为我国药学学科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4 中国药学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实例
学科国内竞争力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该学科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为该学科在全国不同高校的所有该学科点中的比较优势。考虑到每所院校进行学科建设时,二级学科涉及面广,具有较好的普遍性,三级学科分类过细,各校数据不统一,不易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因此,我们选择全国药学二级学科进行竞争力评价。
国内学科竞争力评价的内容包括:评价范围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學科竞争力评价系统、数据来源与整理、评价数学模型、评价结果与分析。
4.1 学科竞争力评价范围的确定
根据近年来全国医学院校的排名情况和信息的可获取性,我们选取36所院校的药学院(不包括中医院校),含综合性院校17所、医学专科院校16所、药学专科院校3所。选择每所学校的药学院和中医学院的药学二级学科进行评价。
对于药学二级学科,各学校的设置和命名都不尽相同,为了便于归类和比较,我们按照教育部有关药学学科分类表的命名,选择了6个药学二级学科,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我们采用因素分析法剖析了药学二级学科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围绕这些影响因素创建药学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也参考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评价内容。为了体现考量指标的统一性,所有指标都参考国家级或教育部的科研基础、获奖标准,同时考虑到药学学科的特色,增加了授权专利和新药证书两项指标。
整个指标体系按照以下几项原则建立:(1)科学性,指标的量化与取值要尽可能科学、合理,使得测度结果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比性,易于接受和推广;(2)评优性,指标的构建能充分体现优势群体,突现每个学校优势学科的水平;(3)实用性,指标能够正确反映各个方面,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合理性。
指标体系设计为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32个。具体指标构成详见表3。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各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在设定指标权重时,应体现每项指标的不同,才能客观反映每项指标的价值。
本次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采用yaahp0.5.2软件对药学二级学科的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药学二级学科的竞争力评价作为决策目标层;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作为中间层;三级指标通常称为指标层,详见图1。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层次分析法要对评价指标进行两两重要性比较。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按两两比较结果构成的矩阵称作判断矩阵。美国运筹学家萨蒂给出的1~9标度法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具体赋值方法详见表2。
在构造判断矩阵式时,充分调查了部分专家对于各项指标重要性的评判。两个指标重要性的判断根据1~9标度法完成。最后将各项指标权重生成学科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PDF文件。对于软件计算出的权重结果,我们也征询了部分专家。专家普遍认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教育部教学成果奖的权重太高,又重新进行了调整。具体各项指标的最终权重详见表3。
(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当Cr<0.1时,认为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若Cr>0.1时,则必须对判断进行重新调整。本次的层次结构模型,每一层次的Cr值均小于0.1,因此满足一致性要求。
(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矩阵。本次的层次结构模型满足组合一致性要求。
4.4 学科竞争力评价系统
我们采用JSP技术开发了药学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系统的web网络平台(http://lib. bjmu. edu.cn/yxxkpj/login.jsp)。通过该平台,管理员可以方便地录人数据、编辑数据,同时可以积累多个年度的数据;超级管理员可以方便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年度对各院校各个学科进行排名;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检查本院校各学科各项指标的数据,查询学科排名结果。该平台的特点是基于事实型数据转换为定量评价的一个评价系统,便于数据的修改和统
4.5 数据来源与整理
(1)数据来源。本次研究主要调查了36所药学院校的6个药学二级学科,数据的主要来源是:每所院校的药学院网站或中药学院网站;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读秀知识库等。
(2)数据整理。对于药学6个二级学科的名称,统一按照教育部药学分类表命名,有的院校设置与教育部命名的不一致,按照教育部分类表统一规范处理的原则,收集整理各院校的信息;所有的科研项目是2015年获得资助的项目,以国家自然基金委网站(http://www.letpub.com.cn/index.php? page-grant)检索结果为准;所有的授权专利都是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中查到的2015年授权的专利;所有的新药证书都是2015年获批的;在Web 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时,将学科名称作规范处理,规范每个学科的检索式。
(3)数据的录入与存储。将收集到的信息直接录入药学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系统中,结构化的数据可以批量导人,加快了数据更新的速度。非结构化的数据则逐条录入。通过该平台,录入的数据都是详细的事实型信息,利于准确核对。另外,数据库实现了基于事实型信息的数字转化,从而为定量评价带来科学依据。
4.6 评价数学模型
评价模型是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之间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某指标数值越大,意味着该项竞争能力就越强。这次评价采用的是以线性加权求和法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初步拟定数学模型表达为:
式中yi——总分数;n——评价指标总数;Xi——评价指标分值;Wi——评价指标权重
为了浏览方便,我们将最后的結果转化为百分制,转换公式为Si一(Yi/Ymax)*100。
ymax是所有参评院校的某学科最高值,定为100,其他院校的该学科的相对值为Si=(Yi/Ymax)*100,所以,最终的各院校各学科是按照Si进行排序的。
4.7 评价结果与分析
本次研究共评价了36所院校,6个药学二级学科的评价结果与分析如下:
(1)药物化学。本次研究收集了35所院校药物化学专业的信息,其中有30所院校单独设置了药物化学系(教研室),有5所院校与其他系(教研室)合并设置。沈阳药科大学排名第一,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统计发现,沈阳药科大学的正教授人数比其他院校具有显著优势;在教学成果方面,中国药科大学取得的成绩比沈阳药科大学和北京大学更多一些。
(2)药剂学。该专业是药学领域比较传统的专业,有35所院系设有该专业,其中33所院校独立设置。被评定为该学科的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的院校有3所,分别是沈阳药科大学、复旦大学和四川大学,这些院校分别位居第1、第2、第3位,排名结果与国家重点学科的评估基本吻合。统计发现:沈阳药科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的正教授人数多达17人以上,但复旦大学在学科带头人数量上更具显著优势;沈阳药科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9件授权专利、101篇SCI论文),遥遥领先于其他院校。
(3)生药学。全国设置该专业的院校相对其他专业少,有23所院校参加了生药学排名,同时还有一些院校的该专业与其他学科合并在一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以显著优势排在第1位。在学术队伍方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中国药科大学的正教授人数超过12人以上,他们在学科带头人数量上势均力敌,但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在科学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取得了30件授权专利,发表了110篇SCI论文,其中影响因子超过10.0以上的论文有10篇;而中国药科大学在教学成果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4)药物分析学。该专业也是药学的传统学科之一,有35所院校参加了排名。沈阳药科大学以绝对优势排名第一。沈阳药科大学在学术队伍数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学科带头人数量弱于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沈阳药科大学以绝对优势遥遥领先;在教学成果方面,浙江大学略占优势。但是这次排名发现,郑州大学以获得9件授权专利的最强专利优势进入前三。
(5)天然药物化学。有25所院校参加了排名。前五名的院校是非常有实力的学校,其中中国药科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分别排在第2和第5。在学术队伍方面,沈阳药科大学和暨南大学以正教授人数12人以上的优势领先于其他院校,并且暨南大学在学科带头人数量上更多一些;在科研方面,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各有侧重,沈阳药科授权专利数量最多,中国药科大学发表SCI论文数量最多;在教学成果方面,中国药科大学优势更为显著。
(6)药理学。该专业是药学的一个经典学科,但是有的院校分布在基础医学院或临床医学院,调查发现少数院校已经取消了药学院药理专业。本次共收集到31所院校的信息。药理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的院校有: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由于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信息量少,没有参加本次排名,其他三所院校分别排在第7位、第10位和第1位。在学术队伍方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以正教授人数14人以上的优势,领先于其他院校,但是复旦大学在学科带头人数量上更具有优势;中山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发表SCI论文最多;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教学成果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5 结语
现在正值我国“十三五”规划发展时期,教育部重点落实全国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工作。本次研究发现,我国药学二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
5.1 信息化建设
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不规范。我们原计划对40所医学院校的药学二级学科进行评价研究,但实际调查发现个别院校的信息不公开,还有些院校的信息更新非常慢,有的院校的数据还是2012年的。再加上每所院校的学科设置都不同,所以最后选定36所院校进行评价研究,而且在对每个二级学科进行评价时,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所有院校全部参加6个二级学科的排名。调查所有院校的药学二级学科设置时,发现有些院校在进行科研成果署名时,只填报一级单位,而没有二级单位署名,因此会导致部分学校的二级学科信息缺失或不准确。
每所院校都有建设“双一流”的目标。在信息时代,每所院校都应该首先完善和规范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有了良好的平台和窗口,可以清晰地展示各学科的建设发展情况。在这方面,有的学校做得非常细致,可供其他院校借鉴。另外,在院系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可以请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参与,或者与学校的机构知识库进行链接,以定期及时更新院系老师的科研成果。
国家部委和科研管理机构的信息不公开也给评价工作带来不便。既然都是部委公示的项目和奖励,应通过部委管理机构的网站,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如果为了保密和信息安全,可以分配给高等院校一个专门账号,由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分发给该校人员使用。
5.2 药学二级学科科研成果的保护
药学是极具竞争力、发展迅速的学科,为了突显学科特色,我们将授权专利和国家级新药证书作为两个有特色的评价指标。但是在收集授权专利信息时,发现很多院校的老师申请了专利,并且有的已经取得了专利权,但是公开没有几年,却显示终止授权的状态。这种现象非常多,说明药学二级学科研究成果的流失非常严重,应当引起学校和国家相关管理机构的重视,从学校和国家层面出台一些保护政策,减少有价值研究成果的流失。
很多院校的二级学科进行科研成果署名时,经常填报一级单位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称,这样也会造成二级学科科研成果的流失。学校应该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考慮科研成果的署名问题,做出合理规定。
5.3 学科排名结果与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的对比
本次竞争力评价研究发现,在拥有药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的院校,并不是所有的二级学科都发展得非常好。还有,我们也没有对所有二级学科进行评价,而只选评了6个学科,但至少能反映~些院校药学的整体发展情况,希望我们的评价结果能够对药学院的领导、学校的科研管理机构起到一定提示作用。各学校和学院,应该做好长期的学科发展规划、实现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本次研究发现:药剂学的排名结果与国家选定的重点二级学科相吻合。其他几个二级学科排名也基本符合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中的排序。说明我们选定的评价指标也是符合教育部学科评定的指标范围的;同时我们的评价结果可以为教育部的学科评估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5.4 评价指标的缺憾
本次评价原本设定了一级指标——学生情况,具体包括师生比、学生出国留学、学生就业等内容;但是每所院校的6个二级学科中的学生数量、教师人数、学生就业情况、出国留学情况等指标内容很难获取,因此本次研究缺乏学生情况的评价内容。这也是本次研究的重大缺憾,希望后续研究能够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