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与检索》(RDA)的本土化
2018-10-25力恺
力恺
摘要 概括性地介绍了日本图书馆协会编目委员会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借鉴最新的国际编目规则《资源描述与检索》(RDA)制定新版《日本编目规则》(NCR)的情况,梳理并总结了新NCR的一些特点。此外还考察了新NCR在体现继承性与兼容性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将新NCR与其参照对象RDA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RDA的本土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未来《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修订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日本目录规则 NCR 新NCR RDA本土化
分类号 G254.3
DOI 10.16603/j.issn1002 - 1027.2018.02.005
在全球范围内,《资源描述与检索》(ResourceDescription and Access,以下简称RDA)正在逐步取代《英美编目条例》(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Rules 2nd Edition,以下简称AACR2)成为国际编目标准。它的适用范围也从图书馆拓展到博物馆、档案馆及其他领域。与我国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在编目环境上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多数图书馆在处理西文和中日韩三国语言的文献时分别依据国外和本土的编目规则进行编目。面对RDA带来的编目规则革命.日本编目界选择了大胆拥抱,将其引入国内进行本地化改造,于是新《日本编目规则》(Nippon Cataloging Rules,以下简称NCR)应运而生。本文在介绍新NCR的制定过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编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继而展望未来RDA在我国的本土化工作。希望抛砖引玉为我国的RDA本土化研究带来一个新视角。
l 新《日本编目规则》(NCR)的基本情况
1.1 新NCR的制订背景及其进展
文献目录应该是一种可以通过多种角度充分揭示文献资源潜在利用价值的资源组织工具。编目规则则是为使编制出的文献目录实现上述功能而制定的规范。现行版本的NCR颁布于1987年,其后日本图书馆协会(Japan Lbrary Association,以下简称JLA)目录委员会曾针对电子资源、连续m版物、古籍(包括日本及中国的古籍)三个方面,对NCR(1987年版)进行了3次重要修订。但是随着资源类型的不断演变、用户信息需求的扩大以及国际编目领域理论研究的进展,仅靠章节级别的修订已无法适应这些变化。经过反复讨论,JLA认识到需要对现有编目规则进行彻底修改,即制定新NCR。
2006年JLA发布了NCR 1987版的改订第3版,并将其定为现行NCR的最后一个修订版本。其后为了筹备制定新NCR,JLA开始对RDA进行考察和研究。2010年JLA公布了题为《关于改订(日本编目规则)的若干说明》(『日本目绿规则』改订向)的文件,提出了制定《201X版NCR》的规划,并初步确立了编制新NCR的方针。由此,新NCR进入实质性起草阶段。2013年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National Diet Library,以下简称NDL)提议与JLA合作编制新NCR,JLA同意后,两家机构经过讨论,联合发布了《改订(日本编目规则)的基本方针》(『日本目绿规则』改订基本方针』)。在随后的几年里,两家机构按照编制原始草案、共同讨论原始草案、反复推敲与修改、公布暂定草案的流程,逐步充实新NCR的规则内容。2016年底,两家机构对以往公布的暂定草案进行了整理,将最新的修改意见等反映到草案之中,于2017年2月公布了新NCR的完整草案,同时以2017年7月底为限公开征集意见。按照现有规划,在依据征集到的意见进行最后修订后,新NCR的制定工作将于2018年春季正式完成口]。
1.2 新NCR的编制方针
JLA与NDI}意识到基于《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以下简称FRBR)、《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主题规范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Subject Authority Data)这三个模型所设计的RDA问世以来影响力迅速扩展至全球,已经成为实质上的新国际编目规则。但是作为非英语国家的日本有其独特的出版与编目习惯,所需要的编目规则并不只是RDA的日语版,而是基于FR系列模型的设计思想,既重视对RDA的兼容性,同时对以往的编目规则又保持继承性的新编目规则。因此JLA与NDL在编制新NCR之初即明确了以下6点方针:
1)遵循国际编目原则(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Principles)等國际标准;
2)与RDA保持兼容;
3)注意日本出版业的一些特殊情况等;
4)照顾NCR(1987年版)的规则和在其基础上形成的一些编目惯例;
5)做到理论上易懂、实务上易用;
6)采用适合网络环境的提供方式。
2 新NCR的特点
2.1 严格遵循FRBR等概念模型
新NCR与RDA相同,都遵循FRBR等概念模型,把作品和个人等作为独立的实体对待,分别设置描述其各种属性、关系的元素。NCR(1987年版)对于上述这些实体在著录中仅就其标目以及参照作了规定,而新NCR对于各实体除记录其必要的属性外,还要根据这些属性构建规范检索点与变异检索点,从而将制作、管理规范记录的规范控制工作在规则层面予以明确,提高了规范控制在新规则中所占的比重。
2.2 对所有作品进行规范控制
应用规范检索点对作品进行规范控制的意义在于准确识别某个作品并区别于其他作品,从而实现在FRBR模型所描述的各资源实体分层中对相关实体的正确关联与聚合。这种设计对于提高检索的准确率是很有必要的。
新NCR与RDA -样,重视作品的识别及其与相关内容表达及载体表现的关系,对于所有的作品都要求进行规范控制并构建规范检索点。新NCR参照RDA规定代表作品的规范检索点(AuthorizedAccess Point)由首选题名与创作者的规范检索点共同组成。这与有限适用统一题名规则的NCR(1987年版第26章)相比是一个重要变化。
NCR(1987年版)所采用的著录单元方式(记述方式)与我国中日文文献的著录方式相似,不涉及AACR2规则中主要款目标目的选取,因此也没有设定相关规则。而RDA规则中已不再使用“主要款目”这个术语和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代表作品的规范检索点”,其内涵和外延比“主要款目”更为宽广。同时“统一题名”的概念也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作品首选题名”,其涵盖范围也比“统一题名”更大①。新NCR在追随RDA的同时,也相应加入了这些NCR(1987年版)所没有的新概念及其相关规则②,明确了作品的规范控制在未来编目T作中的重要地位。
2.3 针对资源特性及用户需求的变化,梳理资源的内容层面和物理层面
NCR(1987年版)以资源的物理层面作为著录的基础。这种著录方式基于资源的物理特性,而又欠缺对于内容层面属性的记录,从而导致处理各种关系时的困难,使资源的检索无法突破具体物理形态的局限,限制了资源信息发现的深度。同时这种方式也不能很好地应对载体变化、内容更新、检索多样化等需求。
为此,新NCR对于FRBR第一组的4个实体分别设立记录其属性的章节,明确了各属性的功能定位,对资源的内容层面进行了梳理。除2.2中所述对于所有作品都规定必须建立作品的规范检索点以外,新NCR还针对作品、内容表达增设了很多属性,可以说比NCR(1987年版)更加重视内容层面属性的记录。RDA将载体表现与单件、作品与内容表达的属性分别归人两章综合论述,而新NCR则在属性部分针对每个实体分别设立章节论述。
此外新NCR还参照ISBD统一版和RDA,设置“内容类型”属性揭示内容表达的种类,同时设置“媒介类型”“载体类型”以及出版方式等属性,揭示载体表现的种类,对资源的物理层面也进行了梳理,以应对多元化的资源组织需求。但是新NCR不再像旧规则那样按资源类型设立并划分章节。
2.4 记录关系
新NCR的设计理念也是基于FR系列模型,其与RDA -样重视对于关系的揭示。新NCR在记录实体的属性之外,单独设立一个部分,对记录实体的关系进行叙述。通过记录实体间的关系,可以在检索目录时方便地提供链接功能。新NCR对于一部分关系,参照RDA设定“关系指示符”,以表示关系的具体类型。
2.5 继承书目记录的层次构造的思想
新NCR继承了NCR(1987年版)关于书目记录层级结构的思想,根据编目对象判断书目记录的层级关系,从而决定分散著录还是集中著录。NCR(1987年版)关于书目记录层级结构的思想相当于新规则中关系的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新NCR在对NCR(1987年版)继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可以处理形态上独立的文献资料,对于其构成内容也可以作为著录对象进行处理。
2.6 数据元素的设定
考虑用户的便利性与数据处理的灵活性,新NCR将以往规则的“附注项”“其他形态细节”等划分为更小的单位,并设定相应的元素。在设定元素时重视与RDA的兼容性.凡RDA中存在的元素,在新NCR中也相应设定。
新NCR不按照NCR(1987年版)设置著录的详简级别,而是参照RDA明确规定记录中必须具备的“核心元素”。
2.7 借鉴RDA术语表
新NCR以RDA的術语表作为基础,同时根据需要加入一些日本所独有的词汇或用语。在编目实务中,对于不是从信息源转录的元素,都尽可能采用术语表中的术语予以记录。此外为了提高与RDA的兼容性,新NCR的术语表采用了日英对照的形式,将很多RDA的原文术语收录其中。
2.8 分离数据的语义层面与语法层面
在关于元数据的诸多相关标准中,都有将数据的语义层面(元素的定义与其赋值的规则)与语法层面(著录语法与编码规则)分离的意识。与使用ISBD分隔符规定的NCR(1987年版)不同,新NCR参照RDA的设计思想,将规则适用的对象限定于元素的记录范围与方法上,对元素的记录顺序、编码方式、提供目录服务时的显示方法等原则上不作规定。而在语法层面,新NCR的编制者希望基于新规则的书目记录数据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界,而是可以作为关联开放数据(Linked Open Data,LOD)广泛应用。作为衔接,新NCR将在附录中提供与ISBD等的映射关系。
2.9 提高机器可读性
新NCR的上述8项特点各有其意义,同时也可以从提高机器可读性的角度来理解新NCR加入这些特性的缘由。书目数据机器可读性是顺利实现FRBR提出的4项用户任务的重要前提。新NCR以FRBR等概念模型为基础,制定与RDA对应的规则,使依据其制作的书目记录相较NCR(1987年版),在机器可读性方面获得较大提升。
2.10 检索点语言、文字的选择及排序规则的变化
NCR(1987年版)规定日文资源的题名、著者等标目,采用片假名著录,西文资源的题名、著者等标目,采用拉丁字母著录。当时的规则没有采用汉字与假名的混合形态①著录标目是为了满足在卡片目录环境下,按语种分立目录时,各语种不同的排序需要。
新NCR顺应当今书目记录制作和检索服务电子化的趋势,原则上对于以日语书写的首选题名以及日本的个人、团体、家族、地点的首选名称,采用汉字与假名混合的方式著录,同时用片假名的形式记录其读音。对于以外语(中文及朝鲜语除外)书写的首选题名以及个人等的首选名称,采用原文形式著录作为首选规则,日语形式(用片假名表示)著录作为交替规则的方式,供书目数据的制作单位选择。
NCR(1987年版)在“著录”“标目”的章节之后还设有针对卡片目录的“排列”章节,考虑到如今目录的制作和服务都已电子化,新NCR不再讨论排序问题。
3 新NCR的连贯性、兼容性及其与RDA的主要区别
3.1 新NCR与NCR(1987年版)的连贯性
虽然相较NCR(1987年版),新规则的结构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具体内容不少都继承了NCR(1987年版)的做法,这与RDA和AACR2之间的演变关系也十分相似。在参考RDA制定新NCR时,编制者对于许多规则上的变化充分利用“首选规则”和“交替规则”的方式实现了新老规则的过渡与衔接。当根据日本的出版状况和编目习惯判断NCR(1987年版)的规则更适用时,则将其作为“首选规则”沿用,将对应的RDA规则列为“交替规则”。而很多根据RDA规则做出变更的地方,则将NCR(1987年版)的规则作为“交替规则”保留。
3.2 新NCR与RDA的兼容性
新NCR为了与准国际目录规则RDA以及依据其制作的书目记录保持兼容性,如2.6中所述,对各元素的设定进行了匹配。而且在目录规则修订过程中,遇到NCR(1987年版)与RDA规则不同时,原则上优先与RDA规则保持一致。但是也有如3.1中所述的将NCR(1987年版)作为首选规则而将RDA的相关规定作为交替规则的特殊情况。此外,新NCR不仅适用于采用日语作为著录语言的情况而且也适用于采用英语的情况,当采用英语作为著录语言时其著录方法尽量与RDA保持一致。为此,如2.7中所述,新NCR的术语表采用日英对照的形式提高与RDA的兼容性。
3.3 新NCR与RDA的区别
新NCR最初的主体结构设计参考了FRBR模型,主要由“总论”“文献的著录”“规范型检索点”以及“关系”四大部分构成。其文献著录的部分虽然包括了第一组4个实体相关属性的记录,但是没有包含第二及第三组实体属性的记录。NDL加入新NCR的制定工作后,两家机构经过讨论,决定新NCR的结构设计转向全面参照RDA的方向进行。新的结构由“总论”“属性”“关系”三大部分组成。在参照RDA的结构设计的同时,新NCR也强调其在理论上易于理解和在实务中便于操作的设计方针,采用了一些与RDA不同的章节设计。例如:
1) RDA第4章“提供获取和检索信息”主要是记录载体表现和单件某些属性的一般性规则和说明。新NCR将其中的规则分别归置于第2章“载体表现”与第3章“单件”之中表述;
2) RDA第6章“识别作品和内容表达的属性”与第7章“描述内容”中的有关规则,按照“作品”和“内容表达”的区分,分别置于新NCR的第4章“作品”和第5章“内容表达”之中①;
3)将RDA与实体相关的各种检索点的规则抽出,单独组成新NCR第5部分“构筑检索点”,并冠以检索点总则,对各种检索点予以说明;
4)在关系部分,新NCR将关于FRBR第一组实体间的基本关系(新NCR第42章“关于资源的基本关系”,对应RDA第17章)、第一组实体间的其他关系(新NCR第43章“关于资源的其他关系”,对应RDA第24-28章)、第一组实体与第二组实体之间的关系(新NCR第44章“资源与个人、家族、团体的关系”,对应RDA第18 - 22章)以及第一组实体与第三组实体之间的关系(新NCR第45章“资源与主题的关系”,对应RDA第23章)的相关规则一并归为第7部分“关于资源的关系”,而将关于第二组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第三组实体之间的关系的规则一并归为第8部分“其他关系”。
从以上结构设计可以看出,新NCR按照不同实体分别设立独立章节,且对于FRBR第一组实体将其属性的记录与检索点的构筑两项任务分开进行描述,体系上更加清晰,概念上避免混淆,強化了其作为编目工具的应用便利性。而RDA也正在依照最新的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制定的图书馆参考模型(Library Reference Model)进行修订,未来将针对所有实体分别设立章节,二者在这一点上可谓不谋而合。此外新NCR对于属性、构筑检索点、关系这3大部分内容分别花费篇幅设置相关的总则,在各总则章节中先对相关元素的概念进行说明,使后面对于规则的详细描述概念清晰且易于理解。同时新NCR在关系部分的规则结构相对RDA做了一定合并与简化。由于关系部分相较于现有编目规则体系是最新且变化最大的部分,这种设计的具体效果还有待后续考察。
4 由日本制定新NCR带来的几点思考
4.1 RDA本土化的意义
RDA白问世以来,对国际编目界的影响力不可低估,目前已有汉语、芬兰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的译本。其与AACR2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从编写之初就将“去英美化,使得采用其他语种编目的国家和机构也能够使用”作为一条设计理念,这个变化对非英语国家的编目实践应有所裨益。
诚然RDA在通用化和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它毕竟是一部主要由西方国家共同编制的编目规则,一些重要改进,例如RDA的首选题名不再规定省略首冠词,其意义还是基于西文文献资源的编目实务。准确地说RDA打破了西方国家间编目规则的壁垒,提供了一个更通用的编目规则。而对于语言及出版文化存在巨大差异的其他语种国家,仅凭RDA的本国语种译本,仍无法完全应对本国语种文献资源的编目实务。因此这些国家还需要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编目规则。
4.2 日本制定新NCR对于我国的启示
RDA的设计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其规则都是围绕实现FRBR及FRAD的用户任务而制定的。新NCR虽然大量借鉴了RDA的规则,但不是简单的逐条套用,而是在充分吸收RDA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以实现用户任务为宗旨进行的设计。对于RDA的结构与规则,新NCR在借鉴时做出了很多修改,并以设置交替规则的方式在与国际编目规则( RDA)的兼容性和与本国传统编目规则(NCR(1987年版))的连贯性之间寻求平衡。上述工作都需要对于RDA以及FR“家族”模型的充分理解作为基础。
日本自2006年JLA决定放弃继续修订NCR(1987年版)转而参考RDA制定新NCR开始,直至2017年初公布完整草案,历时十年,足见编制工作量之巨大、过程之曲折。因此,为了跟上国际编目界的发展潮流,我国应尽快将与RDA接轨的新编目规则的制定工作列入日程。一些具体的做法不妨借鉴日本制定新NCR的经验:比如由国家图书馆(代表公共图书馆系统)、全国高校联机合作编目中心(代表高校图书馆系统)等国内编目工作的领导单位合作牵头成立我国新编目规则的编制委员会,设定新规则的基本设计方针,进行规则的整体结构设计。在制定具体规则条目的过程中,由编制委员会所属成员单位分别承担部分规则原始草案的编制工作,完成后再汇总至编制委员会,由所有成员单位进行讨论、修改,最终形成草案予以公布,广泛征集各界意见。
我国编目界对RDA的引进经历了学习、翻译、实践的过程,但主要是在西文编目方面。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RDA本土化所需要的理论储备。RDA的本土化涉及我国各种文献单位的不同需求,新规则需要花时间反复推敲、讨论与实践,才能最终较地好契合我国文献利用与编目工作的实际。
4.3 展望我国未来编目规则的制定工作
我国编目规则的现状是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各有一套体系、中文编目与西文编目各自为政,造成了文献信息跨界流通与利用上的诸多不便。随着RDA不断发展成熟并在全球迅速普及,以及同为非英语国家的日本在RDA本土化上取得阶段性进展,我国制定新的统一的编目规则也变得越发具有现实性与紧迫性。
我国未来的编目规则如何制定,不是个人意志可以决定的,而是需要汇集多方力量,打破传统藩篱,跨界合作、广泛吸纳各方意见与建议。多方力量,仅就图书馆和情报机构而言,应涵盖中、西、日、俄文編目的专家,以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对RDA及新NCR等新规则的了解,集思广益、联手制定我国的新编目规则。此外,若能有图书馆情报学领域之外的专家参与,则可能从不同资源类型的特点、检索方法的变革、数据的复用及跨平台链接等方面带来新的思考,拓展新规则的应用范围。
5 结语
由JLA发起、NDL共同参与的新NCR制定工作即将完成。新NCR的制定过程既有对于RDA的全面参考,也有依据日本国情进行的很多本地化改造,可以说是非英语国家进行RDA本土化的一个成功案例。其经验对于我国未来编目规则的制定将是有益的参考。今后我国编目界需要继续关注日本新NCR的修订及应用情况。同时面对RDA,我们需要学习研究,更需要思考如何使这一国际规则在我国落地生根、洋为中用。
① CALIS联机编目中心.CALIS外文书刊RDA培训教材,2016.5:158。
②这些新加入的规则可参见新NCR第22章,很多规则都是NCR(1987年版)所未涉及的。